花卉象征,借各种花卉(或其他植物)喻示植物外的具体事物、抽象观念及人的情感等。
花卉等植物被赋予一定符号意义,即花卉象征或植物象征。世界各民族均大量使用植物尤其是花卉作为象征的手段。此俗由来已久。最初与早期人类社会的植物信仰和植物崇拜有关。不同花卉象征含义的形成和确立,依据多种多样。各种花卉或因其生长的特点、或性质和形状、甚至可能仅因名称,而被赋予一定象征含义。各种花卉的象征含义因民族、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花卉象征具有多义性特点。中国各民族的花卉象征极为丰富。在传统文化观念中,松为“百木之长”,历来作为志操坚贞的象征,影响深远。松与柏并称,《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其长青,亦作为长寿的象征,民间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寿幛联语。竹,作为高风亮节、正直贤德的象征,一向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梅花,被赋予冰肌玉骨、傲寒凌霜的品格,成为高洁、谦逊、坚贞不屈的象征。梅花又作为“群芳领袖”,象征美好的女性。梅竹象征吉祥如意、福寿绵长,向有“梅开五福,竹报三多”之说。梅花又象征五福: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竹报三多:多寿、多福、多子孙。松竹梅经冬不凋,并称“岁寒三友”,为风格高洁、友谊坚贞的象征。荷花有“出水芙蓉”之称,为纯洁不俗之象征。牡丹花象征荣华富贵,向有“国色天香”之美誉。合欢花象征婚姻和美、夫妻恩爱。月季花象征春光常驻、和平美好。兰花有“花中君子”之美誉,象征品质高洁。红豆是红豆树的种子,鲜红坚实,又称“相思子”,是爱情和相思的象征。桃花象征女性貌美,桃的果实象征长寿。佛手的果实状如人手,故称。而佛、福谐音,为多福和祈祝幸福吉祥的象征。石榴的果实,或绘成图画,或置于婚嫁新房的案头,以“榴开百子”象征多子多福。花喻为女性,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象征。红玫瑰表示热烈诚挚的爱情,也为世界许多民族所通用。康乃馨象征母亲的慈爱,在多数国家都用以敬献母亲。许多花卉的象征含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彼此不同。如山茶花(又名耐冬、曼陀罗、海榴)是中国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十分喜爱的花卉,作为爱情的象征,男青年用来献赠心爱的姑娘,以表示赞美和爱慕之情。但在汉族民众的心目中,它是春天的象征。唐温庭筠《海榴》诗云:“海榴开似火,先解报春风。”宋曾巩《山茶花》诗云:“山茶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作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的菊花,象征吉祥长寿,甚得广大民众喜爱,其素雅坚贞的品格也为人赞颂。然而在日本,菊花是悼念和虔敬的象征,主要用于丧仪和祭祀活动,通常忌讳用作吉庆花卉馈赠亲友。 2100433B
东西方民众在花卉象征意义上有何异同(手写,字数不限) 花卉与中西方文化浅涉 花卉 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它浓缩并物化了 东西方 文化心态及审美情趣。 了解中西 花卉文化的 异同 件有助于深化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 中西 花卉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花卉和中西方大批历史人物,众多历史事件, 复杂 的人俗风情,以及和天候,节序,地域,时尚等等无边无际的人文内容相连 自然界中绚丽 多彩的花草树木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自《诗经》与《楚辞》开拓 了花卉入诗的先 河,引花人诗、以花喻人、借花言志在我国便成为一种极普遍的文化现象, 汉语中的许多 花木也因而具有了极丰富的 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西方大多数国家受西方古典 神话和历史 文化的影响, 对花木的情结同样悠久而强烈。 本文拟就 东西方 中花木的 象征意义 进行比 较,探讨 东西方 植物文化的某些特征,从中窥知 东西方 文化的意
山之象征──长乐大厦建筑设计中的象征手法漆安彦,汪星瀚“长乐大厦”系上海“长白山”房地产开发集团投资兴建的一组综合性大楼。位于长寿路燎原电影院附近,总建筑面积为7.9万m2。基地内含有2幢26层住宅,1幢29层综合性办公楼。3幢高层之间是5层商业裙房...
千叶宝莲象征
象征意义地涌金莲被佛教寺院尊为“五树六花”之一(五树是指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Borassusflabellier);六花是指荷(莲)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和千叶宝莲),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
佛教圣物莲花是佛教的圣物,常用来象征佛法和纯洁。而千叶宝莲则是在佛说法或者显示神通时候出现。在很多佛教典籍中有过记载。比如《楞严经》中就有:尔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化如来,结跏趺坐,宣说神咒。千叶宝莲(千叶金莲)也是平常所见到的佛像中佛及菩萨脚下所踩的莲花。
忍冬纹象征
沿丝绸之路向东传播的"忍冬纹",历来被认为是源于希腊并取材于中国人十分喜爱的忍冬花(金银花)。中国虽在秦汉时已用忍冬枝叶入药,但用金银花蕾入药却在明代,魏晋时期传入的外来纹样显然不可能取材于金银花。古代西亚和中亚盛行的"生命树"崇拜,形成了理想化的"圣树",其中类似葡萄、有枝叶和丰硕果实的卷叶纹样就成了象征"生命树"的"忍冬纹",它们随着中亚地区曾经十分兴旺的佛教和祆教流入中原,既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胡饰",也是佛国天界和净土的象征,还可能与"厌火"的"藻纹"混为一体。
本书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详尽宣传、介绍了丰富多彩的图案、纹饰、方位、颜色、形状、数字、动物、植物等在中国古建筑中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