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黄土高原·农业起源·水土保持 | 作 者 | 刘东生、丁梦麟 |
---|---|---|---|
出版社 | 地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4年 |
ISBN | 9787502824457 |
第1页 上编:黄土高原
第1页 一、黄土高原概貌
第4页 二、黄土高原古环境背景
第4页 1.鄂尔多斯地块的地质演化
第6页 2.黄土高原——世界地震之最
第10页 3.塬、梁、峁地貌的生成
第15页 4.黄土高原的植被:森林乎,草原乎
第19页 三、黄土剖面——第四纪260万年以来的时间标尺
第19页 1.早期对第四纪时间标尺的探求
第25页 2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与午城剖面的建立
第30页 3.第四纪地层与地质年代测定技术的发展
第39页 4.黄土剖面——第四纪时间标尺的建立及其应用
第45页 四、黄土剖面——第四纪260万年以来气候冷暖变化的重要载体
第45页 1.黄土-古土壤序列与第四纪冰期(冷期)—间冰期(暖期)的波动变化
第50页 2.末次冰期以来黄土地层中短尺度气候事件的检出
第53页 3.enso与全新世气候变化
第56页 4.第四纪气候冷、暖波动变化(冰期-间冰期)的驱动因子
第58页 五、沙尘暴与黄土高原的成因联想
第58页 1.从“黄河远上”与“黄沙直上”说起
第59页 2.沙尘暴与黄土
第63页 3.美国“肮脏的30年代”——沙尘暴肆虐给我们的启示
第65页 4.沙尘暴趋势与沙尘暴源区
第72页 中编:农业起源
第72页 一、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
第83页 二、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中国古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独立特性
第83页 1.黄土高原——早期人类生存最适宜的环境与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
第88页 2.全新世气候变化与历史重大事件的契合
第95页 3.中国古文明的独立特性
第103页 4.中国古文明在严重自然灾害抗争中求发展的文明
第107页 三、中国农业社会及农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107页 1.西周——中国农业社会的肇始
第113页 2.黄土高原——西周农业文化铸就的华夏文化主体
第115页 3.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124页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农轻牧思想与鄂尔多斯高原的沙漠化
第125页 1.全新世大暖期——鄂尔多斯高原气候最适宜期
第128页 2.秦汉以来的重农轻牧——鄂尔多斯高原大移民大开荒与黄河河患
第131页 3.沙漠湮埋的无数古城废墟——对重农轻牧文化的惩罚
第136页 4.一个假想——统万城修筑与秦直道(红柳河段)、奢延泽的消失
第139页 5.鄂尔多斯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河沙源区和沙漠化迅速扩展的区域
第145页 下编:水土保持
第145页 一、先秦以来的保水保土耕作方法和绿色长城建设
第147页 二、治理大西北的先驱——晚清巨人左宗棠
第149页 三、民国时期的水土保持
第150页 四、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水土保持
第154页 五、认识黄河、认识泥沙的重大实践和突破
第154页 1.从三门峡水库的泥沙淤积到小浪底水库实现调水调沙
第154页 2.从单纯工程措施到不断发展的小流域治理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155页 3.沙黄土分布带与黄河泥沙粗沙沙源区的认识
第158页 六、新时期水土保持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第158页 1.水土保持——农业生产活动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成效显著
第159页 2.工业化时代——水土保持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第161页 七、设想和建议(代全书总结)
第161页 1.黄土高原——中华文明独创的世界旱作农业的起源地——应引导、扶持和发展旱作农业传统
第164页 2.建设鄂尔多斯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恢复草原、治理沙漠与发展沙产业示范区
第166页 3.建立子午岭-白于山黄土高原自然保护区(或黄土高原国家公园)——一个大胆的设想
第170页 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慎之又慎、缓之再缓
第175页 跋
第178页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介绍了黄土高原古环境背景、黄土剖面、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农业社会及农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先秦以来的保水保土耕作方法、新时期水土保持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一些设想和建议等。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 黄土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摘要:水土流失是严重的的自然灾害之一,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最为严重的的地区之一, 同时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根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和危害, 分析水土流失的主要 影响因素, 针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的提 出水土保持的措施,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影响因素 措施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据考证,历史上这里是森林茂盛、环境优美、经济 繁荣的地区。 但是由于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自然灾害层出不穷。旱灾、东经 100°24′~ 114°, 北纬 34°~ 40°20′之间水涝、风沙、地震以及水土流失给人类的损失与危害是巨大的, 而这些自然灾害中,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世界上最严重最为集中地地区,
黄土高原深居大陆内部,届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但因黄土土质疏松,高原地形破碎,大量的雨水又带土流走,致使水土严重流失,成为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主要制约因子,极大地制约了该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予以治理,其中主要的治理形式便是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按流域达一完整的集水区内的水土流大规律和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综合配套地予以治理。目前有代表性的有效技术措施主要有:1)改造坡地小地形,最大限度地拦蓄降水;2)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植被覆盖,提高雨水利用效率;3)推广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提高土壤渗水保水能力;4)修筑蓄水窖,结合滴灌、渗灌技术,发展庭院经济,建立高效雨水拦蓄利用系统。
一、综合论述
加快水保生态建设再造西北秀美山川
“模型黄土高原”的组成及建设内容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搞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实践
黄土高原沟壑治理措施及其效果
发展沟道人工湿地改善基岩产沙区生态
淤地坝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山川秀美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数字化设想
建设“模型黄土高原”促进西北山川秀美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前其工作有关问题探讨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遥感普查和监测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管理模式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策略浅议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产业化措施的理论框架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建设成就及发展前景
浅谈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有关问题
黄河流域沙棘资源建设成效及设想
论水资源在西北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开发水资源改善西北生态环境
评《世纪黄河》
二、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
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陕西省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生态保护与重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淡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自然修复
窟野河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布局探讨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概算定额的编制及体会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
黄河流域重点支流治理项目建设成效与经验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流域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经验与做法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及质量状况调查
试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
黄河流域重点小流域治理成效
草灌乔结合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好形式
黑河流域近期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
黄河流域重点支流治理项目建设成效与经验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流域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经验与做法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及质量状况调查
试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
黄河流域重点小流域治理成效
草灌乔结合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好形式
黑河流域近期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试论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推行“三项制度”初探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实行建设监理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几点体会
耤河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工程建设监理制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运用税收杠杆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点思考
浅谈博斯腾湖水域及湿地保护问题
黄河上中游退耕还林还草问题的探讨
浅谈坝系建设与机械化
耤河示范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依托耤河示范区项目建设增强自身发展后劲
耤河示范区建设监理工作述评
三、科研与试验
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60年科研与实践
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50年科研探索与实践
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科研体制改革探讨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及科技发展思路
梯田工程概算定额编制研究
浅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降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应用
青海省境内黄河干流水沙量变化历史分析
利用TM影像进行土壤侵蚀普查技术探讨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科学试验系统研究
耤河示范区旱作土壤评价及侵蚀特征分析
渭河流域水沙变化的水文分析与计算:
宁蒙灌区退水规律研究方法
韭园沟流域相对稳定坝系防洪标准研究
黄河流域陕西片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栽培乔木树种的适地适树判别
对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系统工程理论在矿区生态建设规划中的应用
渭河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陕北地区1997~2001年持续干旱特征及减灾对策
ARC/INFO在水土保持应用中的二次开发
山坡地苹果丰产示范研究
黄土高原地区美国大杏仁的引种繁育技术
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集流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区美国植物引种试验回顾与展望
黄河流域退耕还林途径研究
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研究
耤河生态示范区梯田埂坎生物建设技术
美国东部黑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黄土高原地区美国大扁桃栽培技术
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进展与建议
砒砂岩筑坝施工方法初步试验研究
良种花椒“秦安一号”栽培试验研究
不同产地中国沙棘优树子代生态经济性状分析
浅谈坝系建设单元控制论及其应用
美国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引种试验研究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预测
沙棘离体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片沙区建筑梯田生物护埂固沙技术
沙棘嫩枝全光照喷雾扦插快速育苗技术
四、预防监督与监测
生态修复项目监测初探
淤地坝监测技术初探
耤河示范区预防监督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地(市)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特点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成效
刍议水土保持法修订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遥感影像分析
不同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在水土保持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分析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
不同地貌类型区1:25万比例尺DEM的建立方法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耤河示范区工程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高等级公路水土保持绿化工程方案探讨
基于遥感技术的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动态变化
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水土流失工程防治措施
神府东胜矿区水资源利用对策
建立黄土丘陵区DEM的方法探讨
厂坝铅锌矿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人类活动对北洛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
对渭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的计算与分析
五、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野外试验区建设
水土保持效益类型划分与形成机理研究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水土保持前期工作中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方法
韭园沟流域坝系效益分析
小流域坝系规划效益计算方法的探讨
用粒度分析法计算砒砂岩区小流域泥沙来源的探讨
罗玉沟流域“2001.06.15”特大暴雨泥沙来源分析
西气东输工程水保防治措施效益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沟道工程的水保作用与防洪功效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六、其他
西部生态重建与县级政府职责
关于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水土保持的思考
水土保持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初探
改革管理运行机制促进淤地坝建设产业化
黄河上中游治沟骨干工程管护模式典型分析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
治沟骨干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型雨水集蓄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应用
典型小流域方案比选初探
黄河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设2100433B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实践与研究(2001-2004)》主要内容: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后,黄土高原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地区,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行治理与科学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许多治理较好的地区和中、小流域,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显著地改变了贫困山区的面貌,减少了河流泥沙,保证了黄河安澜,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加大科技成果交流的力度,自1990年以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已编辑出版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实践与研究》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实践与研究(二)》两本研究论文选集。继前两本文集出版之后,本次再行选编了1997年以来全局科技人员在全国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和国内重大学术 会议上交流的论文,共252篇,编辑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实践与研究(1997-2000)》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实践与研究(2001-2004)》两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