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是201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冉启全等。
书名 | 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 | 页数 | 392页 |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 |
《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将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系统介绍了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内容包括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认识。《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是对火山岩气藏开发研究和实践的系统总结,充分反映了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火山岩气藏和类似复杂气藏的有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可供从事油气田开发的科技人员及相关高等院校的师生学习和参考。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及重要意义
1.1.1 世界火山岩气藏资源量及开发现状
1.1.2 中国火山岩气藏资源量及开发现状
1.1.3 火山岩气藏开发的意义
1.2 火山岩气藏地质特点及储层表征难点
1.2.1 火山岩气藏地质特点
1.2.2 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难点
1.3 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的意义及技术思路
1.3.1 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的意义
1.3.2 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的技术内涵
1.3.3 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的技术思路
参考文献
第2章 火山岩气藏内幕结构解剖技术
2.1 火山岩内幕结构的概念及级次
2.1.1 火山岩内幕结构的概念
2.1.2 火山岩内幕结构的级次
2.2 火山岩内幕结构解剖难点及技术思路
2.2.1 火山岩内幕结构解剖难点
2.2.2 火山岩内幕结构解剖技术思路
2.3 火山岩建造识别与表征
2.3.1 火山岩建造识别
2.3.2 火山岩建造表征
2.4 火山机构识别与表征
2.4.1 火山机构分类
2.4.2 火山机构识别
2.4.3 火山机构表征
2.5 火山岩体识别与表征
2.5.1 火山岩体分类
2.5.2 火山岩体识别
2.5.3 火山岩体表征
2.6 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火山岩层序划分与地层对比技术
3.1 火山岩地层层序的概念及级次
3.1.1 火山岩地层层序的概念
3.1.2 火山岩地层层序的级次
3.2 研究难点及技术思路
3.2.1 研究难点
3.2.2 技术思路
3.3 火山岩地层层序识别
3.3.1 识别标志
3.3.2 单井识别
3.3.3 剖面识别
3.4 火山岩层序划分与地层对比
3.4.1 火山岩地层层序与内幕结构、气藏层组的对应关系
3.4.2 火山岩地层层序的可对比性
3.4.3 火山岩层序划分与地层对比
参考文献
第4章 火山岩相识别与预测技术
4.1 火山岩相分类
4.1.1 岩相分类
4.1.2 岩相模式
4.2 研究难点及技术思路
4.2.1 研究难点
4.2.2 技术思路
4.3 单井识别与划分
4.3.1 识别标志
4.3.2 单井识别
4.4 剖面识别
4.4.1 地震响应特征
4.4.2 剖面相识别
4.5 平面预测
4.5.1 根据单井相预测平面相
4.5.2 根据剖面相预测平面相
4.5.3 根据地震相预测平面相
4.6 空间预测
4.6.1 剖面追踪闭合技术
4.6.2 地层切片分析岩相组合技术
4.6.3 三维属性体分析技术
4.7 火山岩相表征
4.7.1 火山岩相形态表征
4.7.2 火山岩相规模表征
4.7.3 火山岩相叠置关系表征
4.8 技术应用及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章 火山岩岩性识别与预测技术
5.1 研究难点与技术思路
5.1.1 岩性识别及预测的难点
5.1.2 技术思路
5.2 火山岩岩性识别
5.2.1 ECS测井识别火山岩成分
5.2.2 成像测井识别火山岩岩石结构、构造
5.2.3 常规测井识别火山岩岩石类型
5.2.4 岩性综合识别
5.3 火山岩性分布预测
5.3.1 不同岩性的地震响应特征
5.3.2 地震剖面分析法预测岩性分布
5.3.3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预测岩性分布
5.3.4 分频反演技术预测岩性分布
5.4 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火山岩储层裂缝识别与预测技术
6.1 研究难点与技术思路
6.1.1 裂缝识别及预测的难点
6.1.2 研究思路
6.2 火山岩储层裂缝识别
6.2.1 成像测井识别裂缝
6.2.2 常规测井识别裂缝
6.2.3 火山岩裂缝单井综合识别
6.3 火山岩储层裂缝参数解释与评价
6.3.1 裂缝参数解释
6.3.2 裂缝发育程度评价
6.3.3 裂缝有效性评价
6.3.4 裂缝产状评价
6.4 火山岩储层裂缝预测
6.4.1 裂缝的地震响应特征
6.4.2 叠后地震属性分析法
6.4.3 叠前裂缝预测方法
6.4.4 裂缝参数反演方法
6.4.5 火山岩储层裂缝预测方法优选
6.5 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火山岩裂缝性储层参数解释技术
7.1 储层参数解释难点及研究思路
7.1.1 火山岩储层参数解释难点
7.1.2 研究思路及技术流程
7.2 测井资料预处理
7.2.1 曲线对接
7.2.2 岩心深度归位
7.2.3 测井曲线标准化
7.3 火山岩储层孔隙度解释
7.3.1 孔隙度计算概念模型
7.3.2 火山岩岩石骨架参数确定
7.3.3 基质有效孔隙度
7.3.4 总孔隙度
7.4 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解释
7.4.1 基质渗透率
7.4.2 总渗透率
7.5 火山岩储层含气饱和度解释技术
7.5.1 火山岩的岩石导电机理
7.5.2 基质含气饱和度
7.5.3 缝、洞原始含气饱和度
7.6 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第8章 火山岩气藏气水层识别技术
8.1 火山岩气水层识别难点及技术思路
8.1.1 火山岩气水层识别的难点
8.1.2 技术思路
8.2 地质录井与地层测试识别技术
8.2.1 地质录井识别气水层方法
8.2.2 地层测试识别气水层方法
8.3 测井识别技术
8.3.1 核磁测井识别技术
8.3.2 声波测井识别技术
8.3.3 阵列感应测井识别技术
8.3.4 常规测井识别方法
8.4 火山岩气水层综合识别
参考文献
第9章 有效储层识别与预测技术
9.1 研究难点及技术思路
9.1.1 有效储层识别与预测难点
9.1.2 技术思路
9.2 火山岩有效储层识别
9.2.1 有效储层定性识别
9.2.2 有效储层定量识别
9.3 火山岩有效储层预测
9.3.1 火山岩有效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
9.3.2 火山岩有效储层分类预测技术
9.4 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第10章 火山岩气藏储渗单元表征技术
10.1 储渗单元的概念及表征技术思路
10.1.1 储渗单元的概念
10.1.2 储渗单元表征难点
10.1.3 技术思路
10.2 储渗单元识别与预测
10.2.1 单井识别
10.2.2 剖面识别
10.2.3 平面分布预测
10.2.4 空间分布预测
10.3 储渗单元表征
10.3.1 几何参数及规模表征
10.3.2 连通性表征
10.3.3 储渗能力表征
10.3.4 火山岩储渗单元分布规律
10.4 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第11章 火山岩气藏储层微观结构表征技术
11.1 火山岩储层微观结构表征难点及技术思路
11.1.1 火山岩气藏储层微观结构表征难点
11.1.2 技术思路及流程
11.2 火山岩气藏储集空间表征
11.2.1 火山岩气藏储集空间分类
11.2.2 火山岩气藏储集空间识别
11.2.3 火山岩气藏储集空间表征
11.3 火山岩气藏储层喉道表征
11.3.1 火山岩气藏储层喉道分类
11.3.2 火山岩气藏储层喉道识别
11.3.3 火山岩气藏储层喉道表征
11.4 火山岩气藏储渗模式表征
11.4.1 火山岩气藏储渗模式分类
11.4.2 火山岩气藏储渗模式表征
11.5 火山岩气藏储层微观可动用性表征
11.5.1 火山岩气藏储层喉道下限
11.5.2 火山岩气藏储层渗透率下限及分级
11.5.3 火山岩气藏储层有效孔隙体积表征
11.5.4 火山岩气藏储层微观流体可动用性表征
参考文献
第12章 火山岩气藏地质建模技术
12.1 建模难点及技术思路
12.1.1 地质特点及建模难点
12.1.2 技术思路
12.2 火山岩气藏地质建模
12.2.1 多层次构造模型建模技术
12.2.2 分级次储层格架模型建模技术
12.2.3 格架模型约束下属性模型建模技术
12.2.4 内部结构控制下的流体分布模型建模技术
12.3 技术应用及效果
参考文献
作者: 冉启全 (作者), 王拥军 (作者), 孙圆辉 (作者), 等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030300249
条形码: 9787030300249
产品尺寸及重量: 25.8 x 18.4 x 2.8 cm ; 1.4 Kg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火山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已引起了广大石油工作者的关注。近年来,很多学者对火山岩储层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综合看来,火山岩储层...
比较贵,大概需要6000-8000左右,因为火山岩是火山爆发后由形成的多孔形石材,非常珍贵。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艳磊石材,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就变成了...
熔岩是因为在地球的内部有大量的熔岩,因为积攒时间很长而且能量很大所以就会从火山里爆发出来,就变成火山爆发,和熔岩,而熔岩在很长时间的分化和化学变质,就变成金子或钻石之类的物体啦
冉启全,1965年生,重庆万州人。19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专业,1990年获该校开发地质硕士学位,1996年在西南石油大学获得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学位,1998年在中科院力学所博士后出站,进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
先后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担任油气田开发研究所总工程师、副所长、海塔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油气开发软件中心主任。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长期从事油气开发技术攻关、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工作。主要开展了复杂气藏、低渗透油藏、复杂岩性油藏、稠油油藏的开发地质、油气藏工程和开发方案优化设计、软件自主研发等工作。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含C02天然气藏安全开发与利用技术"、国家973项目"火山岩气藏有效储层内部结构特征及渗流规律"课题负责人。科研成果获奖10次,其中教育部一等奖、集团公司一等奖、北京市二等奖各1项。出版著作3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申报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
火山岩储层建模研究是储层建模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国内外都发现了大量火山岩岩性储层的油气藏。为探索火山岩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火山岩储层建模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通过查阅大量火山岩储层及其建模方面的材料文献,在了解前人关于火山岩储层描述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序贯指示模拟(SISM)算法和基于相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是火山岩油气藏建模中最适用的方法。
徐深气田深层火山岩含气储层含气检测尚缺乏有效的方法,传统的纵波反演由于反演过程中仅仅使用单个模型的波,反演结果存在多解性.PP、PS联合反演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多解性难题,反演结果比较稳定,可信度较高.通过在大庆深层火山岩探区采集2D3C多波资料,并进行处理技术攻关,综合利用测井、VSP等资料,利用PP、PS联合反演技术进行了纵、横波速度比弹性参数反演.结果表明,储层特征与联合反演的Gamma场剖面特征对应较好,测井资料显示的储层特征在反演剖面上也有较好的显示,从而证明了PP、PS协同反演技术在深层火山岩含气储层预测上的有效性.
内容简介
《天然气开采工程技术丛书: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改造技术》介绍了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改造现状和发展方向、致密砂岩气藏伤害特征、致密砂岩气藏压裂优化设计、大型压裂工艺、多层分层压裂工艺、水平井和斜井压裂、深层致密气藏储层改造技术、压裂液返排工艺、压裂施工及评估技术,理论与实例结合,实用性强。2100433B
本书针对长岭致密砂岩气田储层地质特征和开发实践,总结了长岭断陷登娄库组层序地层结构及沉积体系演化特征,阐述了以沉积微相描述、储层评价及精细建模为主的致密砂岩气储层表征技术,形成了以叠后地震资料分析、叠前地震反演为主的致密气储层预测技术,揭示了致密储层微观渗流特征,完善了以水平井增产改造为主的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开发技术。
本书可供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序
前言
第一章 长岭气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
第二节 成藏地质特征
第三节 长岭致密砂岩气藏特征
第二章 长岭断陷层序地层结构与沉积体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层序地层结构
第三节 沉积体系及演化
第三章 致密气储层表征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致密储层沉积微相表征
第三节 致密储层评价
第四节 致密气藏精细建模
第四章 致密气储层预测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震精细解释
第三节 叠后地震资料分析
第四节 叠前地震反演技术
第五章 致密气藏渗流特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第三节 微观渗流机理及气水渗流规律
第四节 致密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
第五节 致密砂岩储层开发机理研究
第六章 致密气藏开发技术及开发效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致密气藏开发方式
第三节 致密气藏水平井开发技术
第四节 长岭致密气藏开发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根据油气勘探开发不同阶段储层评价的任务,储层评价分为单井储层评价、区域储层评价、开发储层评价和储层敏感性评价四大部分。书中提出的评价内容和技术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