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 (wild.) C.E. Hubb.),又称地韭菜、天芒针、地蓝花、鸭舌头、地潭花、山海带、红茅草,为禾本目禾本科红毛草属植物,原产于南非,中国现分布在台湾、福建、香港、广东、海南。
中文名称 | 红毛草 | 原产地 | 南非 |
---|---|---|---|
别 称 | 地韭菜、天芒针、地蓝花、鸭舌头、地潭花、山海带、红茅草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界 | 植物界 | 目 | 禾本目 |
科 | 禾本科 | 拉丁学名 | Rhynchelytrum repens (wild.) C.E. Hubb. |
英文名 | Creeping Rhynchelytrum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入侵地 | 广东、台湾 | 属 | 红毛草属 |
红毛草地理分布
原产地:南非;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和牧草被广泛引种,现在全世界热带地区有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台湾、福建、香港、广东、海南。
20世纪50年代作为牧草引种栽培,后逸为野生,在一些地区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在台湾省沿着道路蔓延,已呈由北向南扩散趋势,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红毛草形态特征
秆直立,常分枝,高40~100cm,节间具疣毛,节具软毛。叶鞘松弛,下部散生疣毛;叶片线形,无毛,长达20cm,宽2~5mm。圆锥花序开展,长10~15cm,分枝长达8cm;小穗柄纤细,顶端稍膨大,疏生长柔毛;小穗两侧压扁,长约5mm,被粉红色长丝状毛;含2小花,仅第二小花结实;第一颖小,长为小穗的1/5,具1脉,被短硬毛;第二颖和第一外稃相似,具5脉,被疣基长绢毛,顶端微裂,裂齿间有1mm的细芒。第一内稃膜质,具两脊,脊上有睫毛;第二外稃厚纸质,卷抱内稃;雄蕊3;花柱分离,柱头羽毛状。
红毛草在药书上叫土细辛
中药中没有仙毛草,你所说的应该是仙毛,仙毛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仙茅的根茎。别名:仙茅茛。 处方名:独脚仙茅、仙茅。 性味:辛、热,有小毒。 功能;温肾壮阳、祛寒除湿。主治与应用:1.补肾温脾,...
【来 源】为虎耳科植物红毛虎耳草的全草。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用于疮肿、烫伤、虫蛇咬伤。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
以罗宁高速公路红毛里II号大桥施工控制为背景,结合设计要求和有限元计算分析,提出了箱梁线形控制的理论值.通过监测主桥箱梁各施工节段的主要控制参数,得到了线形的实际值,并通过对箱梁线形的监测误差分析来调整箱梁的线形变化趋势,分析影响精度原因,保证桥梁合拢精度.结果表明:红毛里II号大桥线形控制符合施工监控要求,成桥后连续刚构箱梁线形符合设计及施工控制要求.
荷载试验是新建桥梁鉴定验收的重要手段。该文阐述了红毛里1号大桥概况、加载方案设计、测点布置及测试成果,通过静动载试验研究,鉴定该桥的实际承载能力、结构刚度、动力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大桥的运营和养护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