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 | 作 者 | 李斌、薛刚、牛建刚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7年08月01日 |
定 价 | 49 元 | ISBN | 9787302481409 |
印 次 | 2-1 |
第1章绪论
1.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1.2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发展概况
1.2.1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
1.2.2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
1.2.3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概况
1.3混凝土结构发展展望
1.3.1材料方面
1.3.2结构方面
1.3.3施工技术
1.3.4试验技术
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4.1主要内容
1.4.2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2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2.1钢筋的基本性能
2.1.1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2.1.2钢筋的力学性能
2.1.3钢筋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
2.1.4钢筋的松弛和疲劳
2.1.5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2.1.6钢筋的选用
2.2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2.2.1单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
2.2.2复合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
2.2.3混凝土短期加载下的变形性能
2.2.4混凝土的徐变
2.2.5混凝土的疲劳性能
2.2.6混凝土的收缩、膨胀和温度变形
2.3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2.3.1基本概念
2.3.2粘结力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2.3.3保证可靠粘结的构造措施
2.4钢筋混凝土的一般构造规定
2.4.1混凝土保护层
2.4.2钢筋的锚固长度
2.4.3机械锚固
2.4.4钢筋的连接
2.4.5并筋
2.5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结构材料
2.5.1混凝土与钢筋
2.5.2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构造
思考题
第3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3.1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3.1.1结构的功能要求
3.1.2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
3.1.3结构上的作用及结构抗力
3.2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取值
3.2.1荷载标准值的确定
3.2.2材料强度标准值的确定
3.2.3材料强度设计值
3.3结构可靠度、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指标
3.4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
3.4.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3.4.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3.5既有结构和防连续倒塌的设计原则
3.5.1既有结构设计原则
3.5.2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3.6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3.6.1主要区别及造成两者区别的主要原因
3.6.2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思考题
第4章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4.1概述
4.2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受力性能
4.2.1梁的一般构造
4.2.2板的一般构造
4.2.3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的三个受力阶段
4.2.4受弯构件沿正截面的破坏形态
4.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4.3.1基本假定
4.3.2等效矩形应力图形
4.3.3适筋破坏和超筋破坏的界限条件
4.3.4适筋破坏与少筋破坏的界限条件
4.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4.1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4.4.2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两类问题
4.4.3计算系数及其使用
4.5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5.1概述
4.5.2受压钢筋的应力
4.5.3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
4.5.4基本公式的应用
4.6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6.1概述
4.6.2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4.7公路桥涵工程受弯构件的正截面设计
4.7.1基本假定
4.7.2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4.7.3双筋矩形截面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4.7.4T形与I形截面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5.1概述
5.2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力特点与破坏机理
5.2.1斜截面开裂前后受力分析
5.2.2无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5.2.3有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5.3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3.1影响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5.3.2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5.4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设计计算
5.4.1截面设计
5.4.2截面复核
5.5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5.5.1材料抵抗弯矩图
5.5.2纵筋的弯起
5.5.3纵筋的截断
5.5.4纵筋的锚固
5.5.5箍筋的构造要求
5.6公路桥涵工程受弯构件的斜截面设计
5.6.1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位置
5.6.2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5.6.3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配筋设计方法
5.6.4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
6.1概述
6.2受压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6.2.1材料强度等级
6.2.2截面形式和尺寸
6.2.3纵向钢筋
6.2.4箍筋
6.3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3.1轴心受压普通箍筋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3.2轴心受压螺旋箍筋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4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原理
6.4.1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
6.4.2偏心受压长柱的破坏形态
6.4.3偏心受压长柱考虑二阶效应的设计弯矩计算
6.4.4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
6.4.5附加偏心距
6.4.6小偏心受压构件中远离纵向偏心力一侧的钢筋应力
6.5矩形截面不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5.1区分大、小偏心受压破坏形态的界限
6.5.2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5.3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5.4截面设计
6.5.5截面承载力复核
6.6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6.1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6.6.2截面设计
6.6.3截面复核
6.7I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7.1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6.7.2截面设计
6.8偏心受压构件NM相关曲线
6.9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10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11公路桥涵工程受压构件的设计
6.11.1轴心受压构件
6.11.2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6.11.3T形和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1轴心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
7.2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7.2.1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
7.2.2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计算
7.2.3矩形截面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计算
7.3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7.4公路桥涵工程受拉构件的设计
7.4.1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4.2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
8.1概述
8.2受扭构件的破坏特征
8.3截面开裂扭矩
8.4纯扭构件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计算理论
8.5受扭构件配筋计算方法
8.5.1纯扭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
8.5.2弯剪扭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
8.6压、弯、剪、扭矩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剪扭承载力计算
8.7构造要求
8.8公路桥涵工程受扭构件的设计
8.8.1矩形和箱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8.8.2矩形和箱形截面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8.8.3T形、I形和带翼缘箱形截面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8.8.4矩形、T形、I形和箱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8.8.5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与钢筋的构造规定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9.1概述
9.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
9.2.1截面弯曲刚度
9.2.2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9.2.3截面弯曲刚度的计算公式
9.2.4影响截面受弯刚度的主要因素
9.2.5最小刚度原则与挠度验算
9.3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
9.3.1裂缝的出现、分布与开展
9.3.2平均裂缝间距
9.3.3平均裂缝宽度
9.3.4最大裂缝宽度及其验算
9.4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延性
9.4.1延性的概念
9.4.2受弯构件的截面曲率延性系数
9.4.3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曲率延性的分析
9.5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9.5.1耐久性的概念与结构耐久性劣化现象
9.5.2耐久性设计
9.6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变形验算
9.6.1公路桥涵工程裂缝宽度验算
9.6.2公路桥涵工程受弯构件变形验算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0.1概述
10.1.1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
10.1.2预应力结构在国内外的发展简史
10.1.3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
10.1.4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方法
10.1.5锚具与孔道成型材料
10.1.6预应力混凝土材料
10.2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
10.2.1张拉控制应力σcon
10.2.2预应力损失的分类
10.2.3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10.3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和构件端部锚固区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0.3.1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ltr
10.3.2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承压承载力计算
10.4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
10.4.1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10.4.2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和验算
10.5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
10.5.1各阶段应力分析
10.5.2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及基本假定
10.5.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0.5.4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0.5.5受弯构件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度验算
10.5.6受弯构件使用阶段斜截面抗裂度验算
10.5.7受弯构件使用阶段变形验算
10.5.8受弯构件施工阶段的验算
10.6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10.7公路桥涵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
10.7.1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10.7.2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10.7.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力计算和应力控制
10.7.4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抗裂验算
10.7.5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10.7.6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端部锚固区计算
思考题
习题
附录A材料力学指标
附录B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
附录C基本规定
附录D术语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教材,介绍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及桥涵工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本书主要依据我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材料的基本性能,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性能分析、设计计算和构造措施,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及变形验算,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as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as是受拉钢筋合力点到受拉区边缘的距离。截面有效高度ho=h-as,as‘是受压钢筋合力点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As是钢筋面积。
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人太多了,但你想考试求助,大家可能都帮不到你。在网上只能就具体的问题提出来,一般都会有人帮你解答的。但最终考试,还是靠自己来。
在实际设计的时候,更为困难,我们现在在书本上的学习,还不是很注重地方规范,也没有业主对成本控制的要求,所以还算是容易的。努力吧,曙光就在前头!
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分) 1 结构的功能要求包括 、 和 。 2 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和变形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 段,第一阶段末的应力图形可以作为 的计算依据,第二阶段的 应力图可以作为 的依据,第三阶段末的应力图 形可以作为 的计算依据。 3 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是 、 、 。 4 对于偏压受力构件的某一特定截面(材料、截面尺寸及配筋一定) ,当荷载组 合为大偏心受压时, 随着轴力的的增大, 截面能承载的弯矩 ;当荷载组 合为小偏心受压时,随着轴力的增大,截面能承载弯矩 。 5 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拉力全部由 承担。 6 纯扭构件扭曲截面计算为 和 两个方面。 7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反映的是裂缝之间 。 8 对于给定截面尺寸和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梁,其刚度值随荷载的增加逐渐 ,故其弯矩与挠度呈 关系。 9 对构件施加预应力的主要目的是 。 1
.. '. 作业标题:作业 1 (第 1-2 章作业题) 郭建华 2019-01-15 16:26:43 作业 1 (第 1-2章作业题) 1.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1) 优点: 1、 材料利用合理; 2、 可模性好; 3、 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 维护费用 低; 4、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 且通过合适的配筋, 可获得较好的延性, 防振性 和防辐射性能较好; 5、 刚度大、 阻尼大, 有利于结构的变形控制; 6、 易于就地取材。 (2) 缺点: 1、 自重大; 2、 抗裂性差; 3、 承载力有限; 4、 施工复杂, 工序多 (支模、 绑钢筋、 浇筑、 养护等) , 工期长, 施工受季节、 天气的影响较大; 5、 混 凝土结构一旦破坏, 其修复、 加固、 补强比较困难。 2.为什么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注意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学习? 本课程在内容、 研究方法以及考虑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是“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是在2005年6月出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本次修订过程中,作者听取和采纳了若干所高校的使用意见,在章节体系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使之更趋完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共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
绪论
§0.1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0.2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发展概况
§O.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思考题
第1章 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
§1.1 钢筋
§1.2 混凝土
§1.3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1.4 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2.1 结构可靠度
§2.2 荷载和材料强度
§2.3 极限状态设计法
§2.4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2.5 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2.6 小结
思考题
第...2100433B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等规范和规程进行编写。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由广州大学张季超、深圳大学隋莉莉主编,张季超、隋莉莉编写了绪论及第1、2、9章,广州大学王晖编写了第3章,张春梅编写了第4章,吴珊瑚编写了第5章,许勇编写了第6、7章,陈原编写了第8章。郑州大学王新玲教授审阅了书稿。该书视频部分由张季超教授、隋莉莉教授、王可怡高级实验师和广州大学博士生李琳、硕士生简伟通、沈冬儿、陈海森等编辑。
2016年9月12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