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 | 组 建 | 2003年5月 |
---|---|---|---|
地 点 | 河南省郑州市 | 实验室面积 | 已达到2500平方米 |
实验室在功能性纺织面料创新开发研究方面有丰厚的科研成果,参加完成了国家863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共26项;2003至2007年平均科研经费138万元,承担重点及科技攻关项目51项;在SCI/EI/ISTP收录高水平论文51篇、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32篇;正式出版专著教材25部;取得专利技术15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
实验室与国外纺织院校有广泛深入的合作,派出访问学者:英国Manchester大学6人次;香港理工大学5人次;美国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大学1人次;澳大利亚Deakin大学2人次;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6人次。邀请Manchester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25人次
实验室与国内研究院所与企业的合作主要有:与国内著名纺织高校,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神马集团、郑州嵩岳集团、新乡白鹭化纤等企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
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原工学院, 中原工学院始建于1955年,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面向全国招生的省部共建、以省管为主的高等院校。有机械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材料学、企业管理等14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形成了以工为主,以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管、文、理、经、法协调发展的学科框架。
实验室面积已达到2500平方米,拥有大型实验设备87台(套),固定设备总值905万元,如美国INSTRON5582万能材料试验机(0.01cN-100kN),日本电子公司的JSM-6360LV扫描电镜和飞利浦公司SVC-3KS-K能谱仪,美国瓦雷安公司的内置式离子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英国SDL公司的标准光源箱;具有瑞士Uster纱线条干试验仪、织物风格仪等一批专业性极强的实验仪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非接触三维人体测量、服装CAM/FMS系统设备等。在实验室可完成从纤维研究到服装成衣的全过程。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区别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偏重理论研究,工程中心偏重工程应用,两者严格来说不好比较。一般认为,同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含金量大于工程...
河南丰韬工程材料 地址: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西瓦店工业园
实验室聘请中国工程院梅自强院士等15名专家组成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研究实验室的建设计划、论证实验室的开放基金研究课题,举办相关的学术活动。实验室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为学术带头人及科研核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研究队伍中:河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名,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教育厅杰出人才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13人,讲师8人。学科队伍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硕士学位8人。该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有稳定的、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实验室是河南省培养纺织学科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基地,为国内外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同时也是为河南省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优质科研服务的窗口,以期取得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根据《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大纲》要求,近日上午,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依托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河南省化学催化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河南省化学催化重点实验室(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以新型节能催化剂和环境友好催化技
— 1 — 附件 1 河南省林业厅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封面格式) 实验室名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 申报时间: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河 南 省 林 业 厅 — 2 — 二○○ 年制 主要内容(提纲) 一、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建设实验室的目的、意 义。 二、国内外该学科发展概况及前景(包括国内同行情况) , 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等。 三、主要研究工作规划、设想及预计达到的目标、水平。 四、申报依据(工作基础①承建单位基本情况②具备的学 科优势③已取得的成绩④学术带头人、科研队伍及能力⑤学术 交流与合作研究等) 。 五、基础条件(基础设施①实验室用房②大型仪器设备清 单③其它实验设施) 。 六、科技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 七、开放运行设想。 八、建设方案(①实施方案概述②年度工作计划③实验室 建设项目负责人
学院拥有“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纺织印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现代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拥有各类大型精密仪器及设备近百余套,拥有丰富的中外文专业图书资料库和网上数据库。
依据纺织材料的定义,纺织材料的内容包括纤维及纤维集合体。
纤维是纺织材料的基本单元。纤维的来源、组成、制备、形态、性能极其丰富与复杂,并直接影响着其构成物——纤维集合体的性质,以及纤维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认识和了解纤维应该从纤维的名称、分类、命名及纤维的基本特征、现状与发展着手,形成客观、清晰和较为准确的认知判断及归类命名的概念与规则。
纤维按来源和习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或按英美习惯将化学纤维分为人造和合成纤维两类,共为三类。根据纤维的物质来源属性将天然纤维分为植物(类)纤维、动物(类)纤维和矿物(类)纤维。按原料、加工方法和组成成分的不同,又可分为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三类。
用纺织纤维加工而成的纱线呈多样性,因为有不同类型的纤维和不同成纱加工形式;因为由此产生的不同的纱线结构;因为不同纱线结构导致的不同物理性能和使用特性。
纱线按其体系(即纱线的基本构造要素和构造形式),有”纱“、”丝“、”线“之分。
纱线按纤维组成,有纯纺纱线、混纺纱线、伴纺纱线之分;按混合纤维的分布,有均匀混合纱线、变化混合纱线、组合或复合纱线之分。
纱线依其用途可作为半成品或成品使用,即对应着加工用纱线和最终用纱线。
其他分类,主要是在生产加工中对纱线的习惯叫法。
织物,简称布,是纤维制品的主要种类,是纺织品的基本形式。
纺织品按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广义地分为纱线类、带类、绳类、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和非织造布等门类。2100433B
”纤维及纤维制品“表明了纺织材料既是一种原料,用于纺织加工的对象,又是一种产品,是通过纺织加工而成的纤维集合体。
”纤维、纱线、织物及其复合物“描述了纺织材料的形成过程,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跳跃完成;表达了从单一、分散、微小的纤维变为聚集排列、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纤维集合体,乃至复合物的加工成形。前者”形成过程“告知我们纺织材料存在多种变体,存在从对象到产品的多级转换;后者”加工成形“喻意着纺织材料结构的复杂与多变,及纤维作用的奇妙和有趣。
纺织材料最关键和本质性的内容是以表面作用及排列组合为主要特征,以微小个体纤维构造(fabricate)的纤维集合体。
纺织材料是以微小的纤维单个体为特征,通过人工方法,利用纤维的性状,将纤维排列、构造成具有实用结构、性质和形状的材料。这种人工行为可以实施到细长微小、形态和性质多变的单根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