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环境因素变化对含盐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 项目类别 | 专项基金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王鹰 | 依托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 |
含盐地层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对环境因素(pH、Eh、T、P、孔隙溶液组分等)变化极为敏感,传统土力学的理论指导下的物理力学实验结果难于穷尽复杂环境因素变化边界条件下岩土体的工程力学性状,因而,环境因素与含盐岩土体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含盐岩土体的一种重要趋势。本申请在自然基金预研项目40202029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与传统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手段相结合,运用化学热力学理论深入探讨含盐地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环境因素与含盐地层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探寻与验证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随环境因素改变而变化的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深入研究环境因素变化在含盐地层中环境应力的形成机理,研究成果可为含盐地层地区工程设计及相关病害整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2100433B
批准号 |
40940017 |
项目名称 |
环境因素变化对含盐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
项目类别 |
专项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D0705 |
项目负责人 |
王鹰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10-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15(万元) |
地基受到附加应力后的含水量变化和自然状态是有区别的。 粘性土贯入击数和含水量正相关,所以感觉明显。粗粒土就影响很小了。所以要有所区别。
流体在土体孔隙中的流动特性。它是土的主要力学性质之一。土渗透性是的重要研究内容,这是因为:①土木工程、水文地质、农业、水利、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许多课题都与土的渗透性密切相关;②土的三个主要力学性质,即、...
在大众心目中,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以广州为例,广州现约有18层以上的高楼7000多栋,位居世界前几名,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360多栋。然而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根据工程地质划分的扇形区及各区的边坡变形破坏特点,选 取与之有关的试样进行力学试验,测定岩石及软弱夹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岩石及软弱夹层的物理性质指标详见表 1至表 7。 表 1 部分岩石的容重 岩石名称 容重γ(g/cm3) 岩石名称 容重γ(g/cm3) 变化范围 平均值 变化范围 平均值 花 岗 岩 2.25~2.80 2.65 泥质砂岩 — 2.28 响 岩 — — 粘土质砂岩 — 2.52 正 长 岩 2.50~3.00 2.79 页 岩 2.3~2.6 2.50 流 纹 岩 — — 砂质页岩 2.08~2.65 2.36 流纹斑岩 2.49~2.63 2.60 粘土质页岩 2.51~2.72 2.65 闪 长 岩 2.72~2.99 2.86 泥质页岩 — 2.64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 2.60 煤质页岩 — 2.
海相沉积软土在连云港有3层分布,他们在各自不同年代沉积,而浅层的软土对高速公路工程中路堤的变形和稳定 性有很大影响,该土层在工程中备受关注。本文对连云港浅层软土的沉积环境,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收 集的资料表明连云港浅层的软土是在全新世黄骅海进到19世纪60年代期间沉积形成的,其沉积历时漫长。统计表明该浅层 软土含水量高、原位十字板剪切强度和有效上覆应力的比值约为0.2~0.4。最后根据Burland的理论分析了该层软土的结构 性,结果表明连云港表层的海相软土为高位结构软土,土样易受到扰动,导致室内强度的失真。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影响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我国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及其趋势,介绍和讨论了目前主要应用的影响评估模型及其应用情况,分析评价了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及脆弱性,深入探讨了影响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定量评价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讨论了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初步提出了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性对策,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技术问题。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第三章 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模型
第四章 流域水文模型在典型流域的应用
第五章 陆气耦合技术及应用
第六章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第七章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分析
第八章 径流变化成因定量分析方法
第九章 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及适应对策研究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第三章 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模型
第四章 流域水文模型在典型流域的应用
第五章 陆气耦合技术及应用
第六章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第七章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分析
第八章 径流变化成因定量分析方法
第九章 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及适应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