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篇 环境系统评价方法
第二篇 环境系统模拟仿真方法
第三篇 环境系统规划方法
第四篇 环境系统决策方法
第五篇 环境系统设计方法
第六篇 环境系统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本书系统收集、归纳、整理了现有的常用环境系统工程方法,包括环境系统评价方法、环境系统模拟仿真方法、环境系统规划方法、环境系统决策方法、环境系统设计方法、环境系统管理方法等。此外,针对每一种方法,本书均提供了典型的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以加深读者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环境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环境领域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全书统稿与校对工作由曾维华、刘静玲、彭斯震、霍竹和时京京共同完成。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空调制冷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伴随能源...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复习 -1- 第一章 概念题 1.系统的定义、特点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一定规律结合而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 特点: ①整体性 ②关联性 ③目的性 ④环境适应性 ⑤有序性 ⑥动态性 2.系统工程学的定义、特点 系统工程学: 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研究、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技巧的总 称。 特点: ①研究方法的总体性 ②处理问题的综合性 ③组织管理上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3.环境和环境问题(从中国法律界定角度) 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 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 海洋、土地、矿藏、森林、 草原、野生动物、 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 狭义上,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环境系统是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系统,对来自外界比较小的冲击能够进行补偿和缓冲,从而维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在很多情况下取决于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容量。容量愈大,调节能力也愈大,环境系统也愈稳定;反之,就不稳定。在地球环境系统中,海洋、土壤和植被是最巨大的调节系统,对于维护环境系统的稳定有巨大作用。海洋的巨大热容量,调节着地表的温度,使之不致发生剧烈变化。海洋又是二氧化碳(CO2)的巨大储存库。海水中CO2与大气中CO2 进行交换,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海洋能使大气中的CO2 的浓度保持稳定,从而保持地表层热量的稳定(见环境热学)。土壤是陆地表面的疏松多孔体,又是一个胶体系统,对于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有强大的吸收和释放能力。表土一旦丧失,土地肥力就急剧下降。植被通过根系和残落物层吸收水分和叶子的蒸腾作用,调节地面水分和热量,使气候稳定。在生态系统中,构成群落的生物种类愈是多样化,食物链和食物网愈复杂,生态系统也就愈稳定。由此可见,任意缩小水面,滥事垦殖,毁坏植被,消灭野生生物或任意引进新种,就会破坏环境中的稳定因素,降低环境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环境中也存在着某些不稳定因素,对外来的影响比较敏感。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个关键性因子发生小的变化,可能触发内在的反馈机制,引起一系列链式反应,对整个环境系统造成无法挽救的严重后果。例如,极地海冰就被认为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因为它有巨大的反照率,吸收阳光的能力比陆地和海洋小得多,对温度变化很敏感。如果温度稍微降低(特别是夏天),海冰面积便会向赤道方向扩展。海冰面积的扩大,又将反射更多的阳光,使地球接受的热量减少。如果地球进一步降温,海冰面积就继续扩展,直到赤道为止。
至今为止,人类还未完全了解环境系统中许多错综复杂的机制,还未能建立精确的模式来揭示环境因素间的微妙平衡关系。人类仍然自觉与不自觉地不断破坏环境系统的平衡。例如人们在使用氯氟烃(通称氟里昂)时,没有想到它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稳定,这个问题直到70年代中期才引起注意。
环境系统是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环境系统的范围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环境系统各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但能量的收入和支出保持平衡,因而地球表面温度恒定。环境系统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我调节系统,维持它的相对稳定性。所有这些都是生命发展和繁衍必不可少的条件。
地球表面各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构成地球环境系统。地球环境系统中,各种物质之间,由于成分不同和自由能的差异,在太阳能和地壳内部放射能的作用下,进行着永恒的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各种生命元素如氧、碳、氮、硫、磷、钙、镁、钾等在地表环境中不断循环,并保持恒定的浓度。所以地球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有它的发生、发展和形成历史。地球环境与原始地球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各种环境因素彼此相互依赖,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便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推动它的发展,建立新的平衡(见环境演化)。
环境系统概念的提出,其意义是把人类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看待,避免人为地把环境分割为互不相关的支离破碎的各个组成部分。环境系统的内在本质在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过程。揭示这种本质,对于研究和解决当前许多环境问题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