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环境学基础(第二版) | 作 者 | 鞠美庭、邵超峰、李智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年8月 |
页 数 | 307 页 | 定 价 | 38 元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 |
环境学基础这门课程在南开大学开设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3),课程的名称为“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特点是以环境问题为导向,侧重于环保基础知识、微观方面的环境污染成因分析及污染后治理技术介绍。第二阶段(1994~2000),课程的名称为“环境学”,这段时间的教学贯穿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将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同时授课中也开始涉及对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讨论。第三阶段(2001至今),课程的名称改为“环境学基础”,这段时间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将宏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观的区域环境规划管理和微观的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技术密切结合起来;从宏观上说,本课程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地球观,要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人类要存在、要发展,就必须协调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从中观上说,要使学生掌握区域规划和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尤其对区域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集成的管理技术思路要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微观上说,本课程要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保护环境的各种技术,如生态修复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
多年来,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本门专业入门课的教学改革,坚持将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统一起来,努力实现“起点高、容量大、内容新”的教学宗旨;特别注重将精细化教育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切实拓展课程教学在目标引导、资源支持、管理协调和授业解惑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该课程近十年来先后被评为南开大学的优秀课程、观摩课程、精品课程和示范精品课程,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我们结合近几年教育部对本科教学规范的改革导向以及南开大学的教学实践,完成了本教材的编写。本教材是由鞠美庭、邵超峰、李智(四川大学)和刘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编而成,参加修编工作的还有赵天心、任希珍、吴晓波、刘乐、王雁南、李倩、李洪远、池勇志(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等。全书由鞠美庭、邵超峰统稿(上述人员中未注明单位者单位均为南开大学)。
1绪论1
11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2
111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化2
112地球生命的诞生和演化3
113人类环境及其功能特性3
12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7
121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7
122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8
13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0
131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1
132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其分科11
思考题13
2全球环境问题14
21全球气候变化15
211气候变化15
212气候变化的危害16
213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18
22臭氧层破坏20
221臭氧层20
222臭氧层破坏21
22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22
224臭氧层保护行动23
23生物多样性损失25
23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25
232生物多样性现状26
233生物多样性保护28
24酸雨29
241酸雨的形成及危害29
242酸雨分布32
243酸雨的控制33
25荒漠化34
251荒漠化及其成因34
252荒漠化的现状35
253荒漠化防治36
2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37
26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和危害37
262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40
26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防治行动41
思考题41
3资源与环境42
31自然资源概述43
311自然资源的内涵及特征43
312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关系44
313自然资源分类46
32自然资源的价值47
321自然资源价值的构成47
322自然资源价值的实现48
323认识自然资源价值的意义49
33中国的资源开发与利用49
331中国资源的国际地位49
332中国主要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50
333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形势与思考61
思考题63
4人口与环境64
41世界人口增长现状及趋势65
411世界人口增长现状65
41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68
413世界人口预测71
4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74
421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74
422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影响75
423人口增长对能源的影响75
424人口增长对森林、草原的影响76
425人口增长对气候变化的影响76
426人口增长对环境的污染77
427环境人口容量77
43我国人口现状与控制79
431我国人口现状及其特点79
43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81
思考题83
5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84
51生态系统概述85
51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85
51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86
513生态系统的功能93
52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101
521生态学一般规律101
522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103
53人工生态系统108
531生态系统分类108
532城市生态系统112
533农业生态系统116
思考题119
6大气环境保护120
61大气层结构与气象要素121
611大气的组成121
612大气层结构121
613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123
62大气污染及污染源124
621大气污染124
622大气污染源125
623大气污染物126
624大气污染的危害127
63我国大气污染现状128
631我国大气污染概况128
632我国大气污染特点129
633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及问题129
64大气污染控制措施133
641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133
64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33
643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134
644积极推进工业污染控制137
645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大气环境质量137
646采取综合措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138
647加强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研究及监测能力建设138
65大气环境规划139
651大气环境规划技术思路139
652大气环境现状分析139
653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140
654大气环境功能区划140
655大气环境容量测算141
656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144
思考题147
7水环境保护148
71水质及水环境质量指标149
711水质指标149
712水质标准151
72水污染及水体自净153
721水污染与污染源153
722水污染的危害158
723水体自净159
73水体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160
731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160
732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161
733石油类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162
734氮、磷化合物在水体中的转化163
74我国水污染现状164
741淡水环境现状164
742海洋环境现状166
743我国水污染防治成效及问题168
75水体污染防治途径171
75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171
752发展城市污水资源化172
753控制面源污染173
754工业水污染防治173
755开展流域性水污染防治174
756因地制宜发展污水处理技术175
76水环境规划175
761水环境规划技术思路176
762水环境现状分析176
763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水污染控制单元176
764水环境容量测算178
765水污染物总量控制178
思考题179
8土壤环境保护180
81土壤污染与污染源181
811土壤污染与土壤自净181
812土壤环境污染与污染源187
813土壤污染的危害188
82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一般规律189
821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189
822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生物效应191
823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192
83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193
831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193
832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197
84土壤污染的防治198
841控制污染源198
842增加土壤的环境承载力200
843有机耕作201
844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几点建议202
85土壤侵蚀及控制203
851水土流失204
852沙漠化204
853土壤盐渍化205
思考题206
9固体废物处置与管理207
91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危害208
911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208
912固体废物的产生现状210
913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213
9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214
921固体废物的控制措施214
922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216
923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217
93固体废物管理221
931国外固体废物的管理221
932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控制223
933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225
思考题228
10物理性污染与防治229
101噪声污染与防治230
1011噪声源及其度量230
101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232
102电磁性污染及其控制236
1021电磁性污染与污染源236
1022电磁污染防治238
103放射性污染与防治240
1031放射性污染与污染源240
1032放射性污染防治243
104光热污染及其防治246
1041光污染及其防治246
1042热污染及其防治248
思考题251
11生态城市建设252
111生态城市思想的历史发展253
1111中国生态聚居思想的发展253
1112西方国家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254
112生态城市概述255
1121生态城市的内涵255
1122生态城市的特征257
1123生态城市的建设内容257
1124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259
113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261
1131社会生态目标261
1132经济生态目标261
1133自然生态目标262
114生态城市规划263
1141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264
1142生态城市规划的程序265
1143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265
1144生态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267
115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概况271
1151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状况271
1152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现状271
1153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景展望273
思考题274
12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75
12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及内涵276
121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276
121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279
121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80
1214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281
1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282
123可持续发展实践283
123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283
123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途径284
1233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95
1234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297
124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300
1241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300
1242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300
1243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系统301
1244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系统301
1245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301
思考题301参考文献302 2100433B
本教材共分12章,包括绪论、全球环境问题、资源与环境、人口与环境、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置及管理、物理污染及其防治、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为了提高教材的使用效果,在每章正文前编有“导读”,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的需要,在各章中都插入了一些概念和基本知识的英文解释。
本教材配有内容完整、图文声并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非环境类专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用书;可作为一般读者了解和学习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选择读物,也可作为各级决策、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周??群英,汪师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第二版) 环境毒理学孔之命南京大学新闻俱乐部第四版
你好:这是广联达内部的,卖的资料是不会有电子版外露的。只有书籍现在可以到网上去定购有优惠活动。 每个分支客服那里都有,可以与你们当地的联系一下。
环境科学是几乎涵盖了所有现有学科,所以有很多环境科学分类的图书,如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土壤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评价等等。上述的科目都有相应的教材,但是如果楼主想了解大致的...
绪论 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 0-1 名词解释: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 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 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 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
课后答案网 工程流体力学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2-1.一密闭盛水容器如图所示, U 形测压计液面高于容器内液面 h=1.5m,求容器液面的相对压强。 [解] ghpp a0 kPaghppp ae 7.145.1807.910000 2-2.密闭水箱,压力表测得压强为 4900Pa。压力表中心比 A 点高 0.5m,A 点在液面下 1.5m。求液面的绝对压强和相对压 强。 [解] gppA 5.0表 Pagpgpp A 49008.9100049005.10 表 Pappp a 9310098000490000 2-3.多管水银测压计用来测水箱中的表面压强。图中高程的单位为 m。试求水面的绝对压强 pabs。 [解] )2.13.2()2.15.2()4.15.2()4.10.3(0 gpgggp a 汞水汞水 gpgggp a 汞水汞水 1.13.11.16.10 kPaggpp a 8
环境学基础课程要求预备地理学,生态学,化学相关知识。
书名 |
作者 |
ISBN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
《环境学基础》(第二版) |
鞠美庭、邵超峰、李智 |
9787122086907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20年 |
参考资料: |
环境学基础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面向大众的环境类基础知识通识教育课。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不同层面,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同时关注中国环境保护战略发展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内容,是环境学入门与奠基课程。
环境学基础课程基于南开大学作为中国国家首批开展环境教育高校之一的环境教育和国家环境科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建设土壤,坚持继承与发展,自1979年开设课程开始,不断探索、完善、提高课程教育质量。从1999年到2005年逐步建成成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程和天津市精品课程,2009年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自2001年开展课程网站建设开始,于2005年到2016年逐步设立精品课教学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和MOOC。通过课堂教学建设和在线教育相结合建立课程教育培养体系。
2018年,环境学基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