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系统工程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一般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类:空气、水质、废弃物、噪声等污染防治方案的选优和水库、大坝、河流、农场等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均属于微观问题;而城市环境生态质量评价、区域环境生态系统规划、环境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分析,以及环境生态系统的预测、规划和决策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则是宏观问题。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大多是应用于宏观方面,用以解决环境保护的评价、预测、规划和决策问题。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 外文名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ystems engineering
例    如 空气、水质、废弃物 分    类 微观和宏观

环境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繁衍和发展的场所和物质条件。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充满各种有生命和无生命物质的空间,既包括无机界的各种物质,也包括有机界的各种物质。环境生态系统由物理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构成,它们相互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地球表层接受天上来的太阳辐射、宇宙线、电磁波并向宇宙散发红外辐射、轻质气体粒子,而地球表层的底部与地壳深处又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从这些方面来看,环境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但是,从地球表层内部来说,在所讨论的问题可以忽略这些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时,它又是一个封闭系统。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负反馈自我调节机能和满足人类合理利用的能力,即所谓承载力。但这种机能和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系统就要失去平衡,甚至可能崩溃。人类历史上,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而导致自然界惩罚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恩格斯曾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许多地方的居民,为得到耕地,把大片森林砍光,使之变成不毛之地。又如,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砍光了山坡上的松林,导致山洪暴发。苏联为了开垦荒地,而引起“黑风暴”。中国过去很长一个时期片面执行“以粮为纲”,毁林灭草、开荒种粮、围湖造田等,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受到很大的破坏。这都是自然界对人类盲目开发行为的惩罚。50年代初期,英国因煤烟污染导致4天内4000多人死亡的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因汽车排气引起许多居民患眼、鼻、呼吸道疾病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60年代日本因二氧化硫和金属粉尘污染引起的哮喘病事件,以及因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事件,因镉污染引起的骨痛病事件,因多氯联苯污染引起的油症事件等,都是人类活动的排泄物超过限度而遭到环境生态系统惩罚的事例。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XPS屋、楼面保温系统工程 厚度(mm):30;品种:防火保温板;产品说明:30mm平屋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科文保湿工程

m2 13% 重庆科文瑞杰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XPS墙体保温系统工程 厚度(mm):30;品种:防火保温板;产品说明:30mm面砖饰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科文保湿工程

m2 13% 重庆科文瑞杰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EPS墙体保温系统工程 厚度(mm):30;品种:防火保温板;产品说明:30mm涂料饰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科文保湿工程

m2 13% 重庆科文瑞杰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XPS屋、楼面保温系统工程 厚度(mm):30;品种:防火保温板;产品说明:30mm坡屋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科文保湿工程

m2 13% 重庆科文瑞杰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EPS墙体保温系统工程 厚度(mm):30;品种:防火保温板;产品说明:30mm面砖饰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科文保湿工程

m2 13% 重庆科文瑞杰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XPS墙体保温系统工程 厚度(mm):30;品种:防火保温板;产品说明:30mm涂料饰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科文保湿工程

m2 13% 重庆科文瑞杰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工程专用线缆 RGB及视频线、附属材料等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VTRON

13%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木纹生态系列地板 806*126*1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扬子

m2 13% 扬子地板辽宁市分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高压喷药系统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高压喷药系统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高压喷药系统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2季度信息价
高压喷药系统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高压喷药系统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高压喷药系统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高压喷药系统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0年2季度信息价
高压喷药系统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0年1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生态系统鼓风机 Q=67.60Nm3/min,风压0.8bar,轴功率94.15kW,单台功率110kW;变频控制,配入口消声器、泄压阀等|3台 1 查看价格 广东星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  江门市 2017-03-10
水体土著微生物生态系统激活装置 WME-AD型;长×宽×高=(2600mm×1900mm×2300mm);设备1420kg,整备质量2700kg;功能:激活增殖的微生物快速、高效地降解自然水体中的污染物.控制系统:PLC主机|2台 1 查看价格 重庆锐翔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重庆   2022-06-27
系统工程投影机 强光色彩补正功能2加强了色彩感知度,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下,投影图像仍清晰可见 双驱动激光光学引擎实现24小时/7天连续运行 无需过滤网的防尘光学模块 适用于激光光源的液体冷却系统保持投影机在高达45°C的|5套 2 查看价格 广州勤胜视有限公司 全国   2019-11-04
系统工程投影机 ,0000:1 (全开/全关,高对比度模式) 物理分辨率:RGB 1400×1050像素 整机功率:2870W 光轴移动:垂直 ±55%, 水平 ±20% 电动 梯形校正范围:垂直:最大±40%;水平±15% 运行环境:运行温度: 0°C-50°C,运行湿度: 10%-80%(无冷凝) 噪音水平:49dB|2套 2 查看价格 广州勤胜视有限公司 全国   2019-11-04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1项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盛启柴油发电机有限公司    2017-05-08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工程 含接地铜牌及接地线|1套 3 查看价格 深圳市斯特纽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   2022-03-28
系统工程线缆 DVI、DID控制线缆等专业工程线缆|1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创视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2014-07-25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试运行 1.系统试运行|1系统 3 查看价格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   2022-11-03

环境生态系统同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图2)。在应用系统工程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时需要从全局出发,立足于宏观角度和长期观点,统一考虑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益、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评价、预测、规划和政策分析等步骤一体化,所作的决策应具有综合性。环境生态系统工程需要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涉及国民经济理论、环境经济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两方面的工程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还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建模方法、计算机仿真以及优化和预测等技术。因此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具有多学科、跨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特征。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工作步骤一般包括:系统地提出问题,明确其目标和范围;选择评价系统功能的指标或目标函数;明确系统的组成因素或提出各种可供选用的方案;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系统仿真;分析模型的特点,确定选优的方法,以便使系统最优;按选定的最优方案,建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系统。为了求得最优控制系统方案,上述步骤往往需要反复进行多次。这种分析方法的核心内容是环境生态系统的建模和最优化。后者就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最优化分析。系统最优化分析的数学表述就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使评价函数(或目标函数)达到极值时,求解可调变量。如此求得的可调变量称为最优解。或者通过明确环境生态系统各种因素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提供尽可能完整的资料,分析对比各种可行方案,以便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环境生态系统控制方案。

数学模型是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重要工具。在现状调研、预测和规划等阶段中需要应用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它们既有独立的功能,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模型体系。因此,建模时需要有总体设计,确定目的和达到此目的各个步聚,划分子模型,确定子模型的功能和工作内容,以及各子模型之间的关系,而且在运用过程中还要不断协调这些关系。环境模型还应与经济模型协调,使环境模型成为总体系统模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环境生态系统模型包括研究描述环境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定性的逻辑模型和定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实际资料统计分析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称为经验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参数实验建立的数学模型称为理论模型。鉴于环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理论模型进行简化,并导入经验公式或补充和完善数据。环境生态系统的主要性质和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模型或计算机仿真来确定。环境生态系统建模有两项基础工作:一是收集大量可靠的有用的调研和监测数据;二是获取区域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和有关条件的基础性资料。在达到规划目标的前提下,模型应力求简单,尽量与数据状况相适应。

将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以解决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重大问题的工程技术。它从系统总体出发,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消除的办法及其所需的工程和措施。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着重分析和协调环境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和协调环境生态系统在整个经济、技术、社会大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经济、社会等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以便有目的、有步骤地选定研究的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优化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大量的可供选择的环境保护方案进行定量的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总体最优方案,供决策机关进行决策,以期实现对环境生态系统的最优治理。环境生态系统工程是环境系统工程和生态系统工程的总称。前者解决环境污染的防治问题,后者解决生态破坏的防治问题。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一般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类:空气、水质、废弃物、噪声等污染防治方案的选优和水库、大坝、河流、农场等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均属于微观问题;而城市环境生态质量评价、区域环境生态系统规划、环境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分析,以及环境生态系统的预测、规划和决策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则是宏观问题。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大多是应用于宏观方面,用以解决环境保护的评价、预测、规划和决策问题。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常见问题

美国、荷兰、日本等国是应用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比较早的国家。1973年,美国L.G.列奇发表《环境系统工程》专著,书中着重分析了环境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大量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算法对环境工程系统进行最优设计,并重点介绍了水、气等环境系统的污染及其控制问题。70年代以来,美国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环境政策研究室对环境经济的成本效益分析作了深入研究。1977年日本为环境保护长远规划编制了计量环境综合模型(图1),预测了环境污染物的发生量、排放量、去除量和防止公害的投资额,并进行了各种政策模拟,为长远规划的编制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70年代以来,投入产出法逐步扩展到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领域中。列昂捷夫和福特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控制空气污染进行了预测。加拿大、日本、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建立了全国性和地区性的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在模型中除了常规分类部门外,还引入了污染和治理部门,把资源(包括能源)和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作为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引入投入产出表。表的主栏中增加的污染部门是与宾栏中增加的消除污染部门相对应的。根据经济活动与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产出分析确定不同时期的污物排放量,可以简单地把经济活动和污物负荷联系起来,有利于国民经济计划的平衡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970年在罗马俱乐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美国J.W.福雷斯特教授介绍了系统动力学(SD)方法,并建立了一个综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模型,即世界模型Ⅰ。后来经过修改,成为世界模型Ⅱ。后又由福雷斯特的学生D.梅多斯领导一个由各国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将世界模型Ⅱ发展成为世界模型Ⅲ,并于1972年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世界模型Ⅱ、Ⅲ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看成是有相互作用的因素,并共同影响世界未来。这种观点和做法富有启发性。因此世界模型Ⅱ、Ⅲ也称为世界生态模型。后来,梅萨罗维茨和佩斯特又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个世界综合模型。其特点是把世界分成10多个区域并用贸易矩阵相连接,模型以SD方法为中心,结合采用计量经济学和投入产出法。1977年美国开始进行题为“公元2000年的地球”的研究。这项工作利用了政府的各种数据和已有的预测成果,并在世界模型Ⅱ、Ⅲ及其他环境经济模型的基础上,于1980年完成。其特点是在预测中考虑了技术进步的因素,大量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并应用专家咨询法对某些特殊情况进行了修正。

80年代以来,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在中国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污染物处理装置系统的最优设计和最优控制;大气或河流等水域污染的区域防治规划最优方案的选择;环保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和对策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环境保护的预测、长远规划、政策分析;以及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如在漓江、松花江、图们江的区域综合防治规划中,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制订了河道水质标准、污染源排放标准,提出了区域综合治理最小投资额,为区域环境管理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环境规划建立的各种模型,包括两个方面:①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模型;②环境预测和规划模型,包括评价、预测和规划三个子模型。其中规划模型(图3)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满足环境生态要求的综合防治技术方案、投资方案和有关政策性意见。1983年中国开始进行2000年中国环境的概略预测。预测模型是以SD方法为主,以数理统计、回归分析、技术经济分析和最优化技术等方法为辅建立的。总体模型包括400个方程,300个变量,由国民经济子模块、环境经济子模块(图4)、固体废物子模块、大气子模块、水资源子模块等组成。在环境经济子模块中,又分解成517个子模型。所以整个模型包括约3000个方程和2000个变量,从各个侧面描述了中国实际的环境经济系统。在环境经济子模块中,水、气、渣、国土资源、能源等各有一个子模型,各子模型的计算结果都与经济方面有双向因果关系。每个子模型都研究了资源开发利用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其治理投资和效益等问题。最终为确定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提供了科学依据。

L.G.列奇著,《环境系统工程》翻译组译:《环境系统工程》,水利出版社,北京,1981。(L.G.R ich,Environmental Systems Engineering, McGraw-Hill,1973.)2100433B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文献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格式:pdf

大小:332KB

页数: 8页

评分: 4.4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1.(2010·朔州模拟)下列选项是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 的关系 (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 )。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 的最长久 ( ) 【解析】 选B。据图分析可知, A国人口种群持续增多,但是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却不断减少,无法长 期正常生存。 B国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同步增长,可以持续发展。 C国人口种群增长的 速度超过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不可以持续正常发展。 D国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 食产量在前期同步持续增长,但是后期人口增长过快,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 (2010 ·扬州模拟)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

立即下载
造林绿化与林业生态系统工程研究 造林绿化与林业生态系统工程研究

格式:pdf

大小:332KB

页数: 1页

评分: 4.8

本文就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林业生态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立即下载

生态环境是使用较多的科技名词之一,但是对这一名词的涵义却存在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国内的情况看,大致有四方面的理解:一是认为生态不能修饰环境,通常说的生态环境应该理解为生态与环境。二是认为当某事物、某问题与生态、环境都有关,或分不太清是生态还是环境问题时,就用生态环境,即理解为生态或环境。三是把生态作为褒义词修饰环境,把生态环境理解为不包括污染和其他问题的、较符合人类理念的环境。四是生态环境就是环境,污染和其他的环境问题都应该包括在内,不应该分开。

应该说,上述4种理解都有其依据和合理性,但是作为一个科技名词,不能长期存在太大的歧义。从科学研究与创新、信息和知识的交流与传播、科学教育与普及三方面看,都需要尽快将其规范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曾指出:科技名词规范化对于科学研究与创新、信息和知识的交流与传播、科学教育与普及具有基础性作用,要深刻认识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是生态和环境两个名词的组合。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原来是指一切生物的状态,以及不同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1869年提出生态学的概念,认为它是研究动物与植物之间、动植物及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门学科。但是来提及生态术语时所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特别在国内常用生态表征一种理想状态,出现了生态城市、生态乡村、生态食品、生态旅游等提法。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人类社会以自身为中心,认为环境可以理解为人类生活的外在载体或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用科学术语表述就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实际上是人类的环境。

人类环境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称为地理环境,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岩石等。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总体的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岩石圈5个自然圈。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人工环境,如城市、乡村、工矿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则从法学角度对环境下了定义:“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可以看出,生态与环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态偏重于生物与其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更多地体现出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而环境更强调以人类生存发展为中心的外部因素,更多地体现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的广泛空间、充裕资源和必要条件。

生态环境最早组合成为一个词需要追溯到1982年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会议在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草案)和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时均使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保护生态平衡的提法。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黄秉维院士在讨论过程中指出平衡是动态的,自然界总是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所以用保护生态平衡不妥,应以保护生态环境替代保护生态平衡。会议接受了这一提法,最后形成了宪法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政府工作报告也采用了相似的表述。由于在宪法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这一提法,“生态环境”一词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当时的宪法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没有对名词做出解释,所以对其涵义也一直争议至今。

黄秉维院士在提出生态环境一词后查阅了大量的国外文献,发现国外学术界很少使用这一名词。全国政协前副主席钱正英院士等在2005年发表于《科技术语研究》杂志(7卷2期)的《建议逐步改正“生态环境建设”一词的提法》一文中,转述了黄秉维院士后来的看法,即“顾名思义,生态环境就是环境,污染和其他的环境问题都应该包括在内,不应该分开,所以我这个提法是错误的”。进而提出:“我觉得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它有权改变这个东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百明认为,要表达生态与环境、生态或环境,还是要加上“与”和“或”,避免产生不同的理解。而把生态环境等同于环境已不太适宜。

当前应准确定义“生态环境”这一科技名词,并规定其内涵和外延。最后通过宪法名词解释或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确认。

根据对宪法第二十六条中关于生态环境涵义的解读,以及这些年来使用生态表征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经常被作为褒义形容词的实际情况,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百明认为生态环境应定义为:不包括污染和其他重大问题的、较符合人类理念的环境,或者说是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生态环境地质是研究以人类为主体的生物与地质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生态地质”的概念更好地体现了地球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国外,很难区分生态环境地质与地质生态学、地生态学(地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区别,它们的研究内容均体现了地学与生态学的结合。如荒漠化、水土流失、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恶化等既是环境地质问题,也是生态环境问题。2100433B

生态环境学生态学理论

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1866)首次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美国著名牛态学家奥德姆 (E.P. Odum,1956)对生态学的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对生态学的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实际上,生态学的不同定义能够反映生态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重心。

生态学源于生物学,以研究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主。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进人了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新阶段。生态系统理论使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多变性、多功能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给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这对环境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生态学的研究虽然仍属宏观生物学范畴,但现代生态学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生态系统成为学科研究的重点对象;同时,学科发展也呈现出“两极化”的态势,即宏观扩展到生物圈的功能研究,微观向分子领域深入。

生态环境学环境学理论

环境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环境问题的出现而诞生和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经过10多年奠基性工作的准备,到70年代初期便发展成一门研究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的独立学科。环境科学的发展异常迅速,它的产生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20世纪70年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环境科学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从广义上说,它是研究人类周围空气、大气、土地、水、能源、矿物资源、生物和辐射等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环境要素影响的科学。从狭义上讲,它是研究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保护和改进环境质量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对环境科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无论是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是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等方面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研究环境系统在人类干扰(侧重于环境污染)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确定当前环境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寻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争取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所有这些决定了环境科学的两个明显特征,即整体性和综合性。同时,也决定了环境科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而且在很多领域,与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交叉。

生态环境学生态环境学理论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以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有机联系维持人类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天然生态系统。当前,对于生态环境还没有十分明确统一的定义,一些学者认为生态环境是指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所组成的生命系统,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生态环境是由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具有环境与资源的双重属性的自然系统,还有学者认为生态环境即生物的生境。综合起来就是: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合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主要强调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没有将人类的影响考虑进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已越来越意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因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凝聚着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其内涵与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以上学者给“生态环境”的定义。

马乃喜提出生态环境是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统一体,并对生态环境组成进行明确的划分。自然生态环境是在人类的影响下,不再是原始的、纯粹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人类干预自然环境的性质和水平。由此,生态环境的内涵得到了提升,协调了日益突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这种把自然和社会因素有机融合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把自然、人类的相互作用综合起来研究,认识到人类活动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和作用,提出生态环境的整治方法和途径。针对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马世骏等中国生态学家在总结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为核心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栖息劳作环境、物质生产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它们在一起构成社会-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可用八面体来表示,其六个顶点分别表示系统的生产加工、生活消费、资源供给、环境接纳、人工控制和自然缓冲功能,它们相生相克,构成了错综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促进、抑制、适应、改造关系,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储存、扬弃关系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竞争、共生、隶属、乘补关系。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