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姜分蘖力较强,可采用分块茎繁殖也即为分株繁殖。对欲分株的母株,先加强肥水管理,使其生长健壮并促使其多发芽、发壮芽。分株在4-10月均可进行,操作时,挖出块茎并用利刀切割,使之以3-4芽为一丛进行分株移栽。其在阴凉条件下,一般一个月即可长出新的植株,第二年就能抽葶开花,三年后便可进入花的丰产期。分株一年一次为好,以利植株成型和地下茎积累养分供给开花。
外植体一般采用地下刚刚萌动或刚出土的嫩芽,但其去污较困难。因此多采用人工控制条件下获得的催生芽作为外植体。即在操作时先将母株的地下茎洗干净,而后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1天后放入黑色的塑料袋中在25℃左右的温度下催芽,当芽长至2厘米左右时剥取里面的生长点作为外植体,其污染相对较低。
初代培养基为--MS+10mg/L 6-BA+0.5mg/L NAA+0.5mg/LNAA+0.5%活性炭
继代培养基为--MS+5mg/L 6-BA+0.5mg/L NAA+150mg/L维生素C
诱导生根培养基--MS+0.5mg/L NAA+0.5% 活性炭
场地选择宜选择含水量充足但无涝害隐患且阳光充足的环境,土壤略带酸性,肥力中上以上,以砂质壤土为好。
作畦时畦宽2米左右,长度根据情况而定,高3厘米左右,按照株距1米挖穴,挖穴规格为40x40x40厘米,以双行列植为好,利于管理和采花。作畦时将适量的农家肥与种植土混合均匀。
每穴一小丛,埋土深度约为20厘米,用遮荫网或树枝适当遮荫,浇足定根水,20天后可去除遮荫物。
火炬姜生态习性
火炬姜原产于非洲及亚洲热带地区,性喜高温高湿 ,生长适温25-30℃,低于15℃时生长停滞,越冬温度一般应不低于5℃,低于此温度时地上部分会受到冻害。中国地区南方部分省市可露地栽植,在有不严重霜冻时,地上部分茎叶尽管会干枯死亡,但第二年剪除枯枝枯叶后,仍能够发芽生长并当年开花。一般来说,成型植株抗性较强。
火炬姜性喜阳光充足环境,阳光充足则花色艳丽。但其营养生长对光照要求并不苛刻。半荫环境下,植株仍能正常生长并长势高达,但光照太弱,植株脆弱易倒伏。
火炬姜生性强健,栽培较为容易,且管理粗放,对基质选择要求不严,一般疏松壤土都能适宜其生长。但其生长良好要求微酸性、富含腐殖质沙质土壤最好。火炬姜是地下块茎,疏松半湿润土壤利于根茎萌发。
火炬姜形态特征
火炬姜属姜科火炬姜属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一般茎枝成丛生长,在原产地株高可达10米以上,在我国栽培一般仅2~5米。
茎有地上茎和地下茎之分。地上茎粗2-3厘米,有些品种略带褐红色皮毛,茎节为叶鞘包裹不外露;地下茎状如美人蕉,匍匐状生长。叶互生,二行排列,线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长30~60厘米,宽15厘米左右,叶色深绿且叶片光滑有光泽。花为基生的头状花序,圆锥形球果状,似熊熊燃烧的火炬,故名火炬姜;花序在春夏秋三季从地下茎抽出,高可达1~2米,花径约为15~20厘米,有50-100瓣不等,排列整齐,花柄粗壮;苞片粉红色,肥厚,瓷质或蜡质,有光泽,层层叠嶂;花上部唇瓣金黄色,十分妖娆艳丽,又似含苞待放的玫瑰,故又名瓷玫瑰。火炬姜常年可看到花朵的盛花期为5~10月。
常见品种有深红、大红和粉红等:深红品种,植株、茎、叶、花包括地下茎等部分全部为亮红色,颜色较深;大红品种,茎叶绿色,花色大红;粉红品种,茎叶绿色,花粉红。此外,火炬姜还有1个变种,其茎秆、叶片均为紫红色,花朵为深红色,较为稀有。
火炬姜应用与前景
火炬姜是一种优良园林花卉,主要用途是庭园绿化美化和鲜切花生产。
火炬姜成型植株株型丰满,叶色浓绿,茎秆挺直、高大,花枝繁多,花色艳丽,且病虫害感染较少,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
大型盆栽,既可观花又可观叶,并且其属于容易管理的大型盆栽花卉。可陈设于大堂、广场、宾馆、饭店等场所。
庭园绿化,可用孤植、群植的形式,美化、绿化建筑物边角、四周、草坪,颇具异国情调,给人高贵典雅新奇之感。
新型的名优切花,可作为花束、花篮的主要打花。繁殖容易,生长快,投资少,又可露地栽培,技术要求也不高,极具市场开发潜力。火炬姜初开之花状如火炬,富有生机及动感;盛开之花端庄亮丽,形体丰满。采后应立即插入水桶中散养,以减少摩擦和损伤。
之后用1.5-2%蔗糖+25ppmAgNO3+320ppm柠檬酸+30ppm 8-羟基喹啉盐溶液 进行保鲜。
1992-199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及每年5月幼林抚育1次与每年2次的其生长差异均不显著。
1992-199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及每年5月幼林抚育1次与每年2次的其生长差异均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