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环境地质学(修订版) | 作 者 | 潘懋,李铁锋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3年10月01日 |
页 数 | 272 页 [1] | 开 本 | 16 开 |
ISBN | 9787040129953 |
全书在每章的后面还附了关键术语(英文)、复习题、思考题,供读者在学习时参考。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环境地质学(修订版)》可作为理科如化学、生物、地质、地理和物理,文科如人类学、经济学、人文地理学、文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教材。
1 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
1.1 环境地质学概述
1.1.1 环境与地质环境
1.1.2 环境地质学的产生与发展
1.1.3 环境地质学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1.2 环境伦理
1.3 环境危机
1.4 基本概念
1.4.1 人口增长是首要的环境问题
1.4.2 可持续性
1.4.3 系统性
1.4.4 生态学、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4.5 自然系统的复杂性
1.4.6 资源的有限性
1.4.7 美学考虑
1.4.8 义务
1.5 小结
2 地球物质及其作用
2.1 地质学
2.2 地球的内部结构
2.2.1 地核
2.2.2 地幔
2.2.3 地壳
2.3 地质循环
2.3.1 构造循环
2.3.2 水文循环
2.3.3 岩石循环
2.3.4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4 矿物
2.5 岩石
2.5.1 岩石类型
2.5.2 岩石构造
2.5.3 岩石力学
2.5.4 岩石的风化
2.6 土壤
2.7 重力运动
2.7.1 蠕动
2.7.2 滑动
2.7.3 下沉
2.8 水
2.9 风和冰
2.9.1 风
2.9.2 冰
2.10 小结
3 地震
3.1 地震的分布
3.1.1 全球地震的分布
3.1.2 我国地震的分布
3.2 地震的成因、过程与测量
3.2.1 早期思想
3.2.2 现代思想
3.2.3 地震过程
3.2.4 地震测量
3.3 地震的影响
3.3.1 建筑物毁坏
3.3.2 滑坡与崩塌
3.3.3 海啸
3.3.4 生命与财产损失
3.3.5 生态系统的破坏
3.3.6 心理创伤
3.4 地震预报与抑制
3.4.1 地震的监测
3.4.2 地震前兆
3.4.3 地震安全性评价
3.5 小结
4 火山活动
4.1 火山的活动与分布
4.2 火山的分类
……
5 河流与洪水
6 岩土块体运动
7 海岸灾害
8 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分带与地方病
9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地质
10 土地利用与环境地质
11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地质
12 城市化与环境地质
13 全球气候变化
14 资源与环境法规
参考文献2100433B
《环境地质学(修订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法。全书共分十章,在概述环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环境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详细地论述了各种地质资源的供求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环、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表生地球化学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最后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地质学领域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环境地质学(修订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科学、地理科学及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环境地质、环境保护与环境规划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查收,邮箱
现代地质学把地球作为一次整体来研究,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板块构造说,就是吸收了地震研究、海洋地质调查和古地碰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科学成果,较好地解释了全球构造问题。 至20世纪80年代,地质学已发展成为...
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汇总表 序 号 区域 活动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时 态 状 态 是否为 重要环 境因素 管理措施 过去 现在 将来 正常 异常 紧急 编制人: 日期: 此表单保存 2 年 审核: 编号: SE-PF07-01A
.. 第一章 概述 1. 1 前 言 供电公司配电房配电房由于数量较多、 分布较广等原因, 具有分散、地理环 境情况变化多端、覆盖面广、用户众多,容易受用户增容和城市建设影响等特点。 配电房的监控对配电自动化管理、 线损分析、负荷预测、电力需求管理具有重大 意义。 传统的解决方案就是分别安装环网柜、 开关柜、变压器等监测设置, 以及报 警、视频以及环境监控等系统等,但是这些系统具有如下问题: 1、很多装置没有联网,只是在本地监测和控制; 2、联网的各系统之间独立运行,形成监控“孤岛”现象,无法有效的进行 管理,也达不到安全管理的效果。 3、目前配电站内所有门锁都采用机械锁,也就是说随便配一把钥匙可将各 设备室的门全部打开, 从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方面,外来人员用借到的钥 匙就可随心所欲开启任何房门, 也无法记录开启时间,这不仅可能出现物品被盗, 甚至可能开错设备室的门而误入带电间隔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和人为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但也有人从狭义的地质环境概念出发,把问题局限于岩石圈。1972年中国开始探讨环境地质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组建研究机构,到7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门较系统的新学科。
城市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在城市的发展中充分利用城市地质环境条件,避免在城市发展中出现条件环境地质问题和环境地质灾害影响到城市发展的学科。《城市环境地质学》从影响城市环境地质质量的因素入手,介绍了城市地质环境的分析原理、城市地质质量的评价方式和技术实现手段,并通过相关应用实例对城市环境地质学的成果应用和表现进行了演示。
城市环境地质学是环境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地质学原理、方法和地质资料对城市地区、城市密集区、城市群地区进行规划、管理和治理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为城市建筑环境,地基的稳定性调查与区域稳定性评价,供水条件的调查,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建筑材料矿产的圈定,废物排放、水土污染等问题及其处置,以及与城市地质环境有关的其他问题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因而大批地质学家投入了环境问题的研究。世界一些国家纷纷建立环境地质研究机构,出版书刊。从学科的发展来看,到70年代中期,环境地质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独立的新学科。
最早的环境问题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都是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于这些环境问题,人类至今还无法控制和准确预测,因此预测和防治地质因素造成的环境影响 ,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地壳表面的化学元素,在成岩作用和风化侵蚀过程中形成了不均匀分布。生态系统中循环的物质和流动的能量都同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地质体系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和赋有状态必然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
一个地区某种元素严重不足或过剩,就有可能引起地方病。如某些地区由于缺碘或多碘引起居民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高氟地区引起地方性氟中毒。中国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也与环境地质条件有关。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也是环境地质学的内容之一。
产业革命之后的环境问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是经过亿万年演化而形成的。在这一环境中,地质体系的各部分之间、地质体系与生态系统之间已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人口剧增,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活动已变成干预和改变自然体系的强大营力。环境地质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
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现代工业和农业的飞跃发展,废弃物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施用,把大量有害化学物质散布到地质环境中,逐渐改变地球表面的化学组成,生态平衡的物质基础便遭到破坏。这一方面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如出现公害病;另一方面还引起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变化,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臭氧层被破坏等问题。污染物在地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积累、净化的过程,十分复杂,研究这种过程是环境地质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大型工程和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大型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使地貌不断发生变化,如大矿坑出现,山头被削平,废石堆积如山,水系改变, 海岸线被侵蚀等。这样就留下一些难以处置的环境问题,如露天矿开采后的生态恢复问题,河流大坝和水库建成后的综合性生态影响问题等。预防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环境地质学的基本任务。
城市化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城市化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于人口的高度集中,能源和材料的大量消耗,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大型和高层楼房的建设而引起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有: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的勘探、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问题,地下水硬度升高的防治问题,地质环境的容量问题地面沉降的防治问题,同城市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同城市建设和发展、同城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这些问题可为新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旧城市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