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河湖污染底泥处理技术 | 作 者 | 赖佑贤//闫晓满 |
---|---|---|---|
类 别 | 图书>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 | 出版社 | 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7年03月 | 定 价 | ¥23.70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17052692 |
前言第1章 概述 1.1 河湖污染淤泥现状 1.1.1 河湖淤积污染现状 1.1.2 河湖污染淤泥特性 1.1.3 河湖淤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1.4 河湖受污淤泥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1.1.5 河湖受污淤泥对人居生活的影响 1.2 河湖污染淤泥治理现状与治理原则 1.2.1 河湖污染淤泥治理现状 1.2.2 河湖污染淤泥治理原则 1.3 河湖受污染底泥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1 淤泥清出方式方法问题 1.3.2 清出淤泥增量问题 1.3.3 清出泥浆处理问题 1.3.4 清出泥浆处置问题 1.3.5 淤泥资源化利用问题 1.3.6 经济发达地区治淤的局限性 1.4 河湖污染底泥处理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1.4.1 必要性 1.4.2 意义第2章 国内外河湖污染底泥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2.1 国内外现有的淤泥脱水方法 2.1.1 自然脱水干燥法 2.1.2 真空预压脱水法 2.1.3 土工管袋法 2.1.4 机械脱水法 2.2 淤泥固化研究 2.2.1 国内外关于淤泥固化剂的研制 2.2.2 国内外关于淤泥固化工艺的研究 2.2.3 国内外关于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实例 2.3 国内外现有的淤泥处理处置技术分析第3章 河湖污染淤泥成因及其特性分析 3.1 河湖淤泥成因 3.1.1 河湖自然淤泥 3.1.2 河湖人工淤泥 3.2 河湖淤泥组成 3.2 .l 河湖淤泥粒配 3.2.2 河湖淤泥成分 3.3 河湖淤泥中水分构成及其特性 3.4 淤泥浆体减量特性 3.5 淤泥的絮凝特性 3.6 淤泥的工程特性 3.6.1 淤泥自然特性 3.6.2 河湖受污淤泥特性变化第4章 河湖淤泥的疏浚及处理处置要求 4.1 河湖淤泥的疏浚方法与分析 4.1.1 抓斗、链斗挖泥船清淤 4.1.2 绞吸、耙吸、喷吸挖泥船清淤 4.1.3 水力冲挖机组清淤 4.2 河湖淤泥的环保疏浚 4.3 河湖淤泥的处理与处置要求第5章 河湖淤泥理化处理关键问题研究 5.1 淤泥调质固化机理分析方法 5.2 淤泥调质固化机理分析 5.3 淤泥固化调质材料 5.3.1 调质材料及其成分 5.3.2 固化基材与调质材料的理化作用 5.4 淤泥调理脱水试验研究 5.4.1 试验测定方法 5.4.2 试样及试验设备 5.4.3 淤泥调理脱水效应试验及分析 5.4 .4 水泥、生石灰、粉煤灰淤泥比阻对比分析 5.4.5 淤泥调理重力浓缩效应试验及分析 5.5 淤泥复合固化试验研究 5.5.1 试验方案 5.5.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章 河湖受重金属污染底泥的评价分析及影响 6.1 底泥重金属的评价分析方法 6.1.1 地累积指数Igeo(I11dex of Geoacc11m11latio11)法 6.1.2 底泥富集系数SElF(Sedime11t E11richme11t Factor)法 6.1.3 次生相富集系数PEF(Phase E11riehme11t Factor)法 6.1.4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 6.1.5 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F 6.1.6 水体底泥重金属质量基准法SQC 6.1.7 脸谱图法 6.1.8 回归过量分析法REA 6.1.9 间隙水和上覆水法 6.1.10 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 6.2 底泥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6.2.1 底泥重金属的存在形态 6.2.2 重金属迁移转化 6.2.3 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基本方程 6.2.4 紊流扩散的基本方程 6.2.5 重金属随水一悬浮物一底泥迁移转化耦合模型 6.2.6 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6.3 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 6.3.1 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6.3.2 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6.3.3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7章 受重金属污染的河湖底泥的稳定——固化机理 7.1 磷酸盐稳定——固结机理 7.1.1 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 7.1.2 稳定重金属的机理 7.2 GBR固化剂以及其他固化材料的稳定固化机理第8章 河湖淤泥脱水处置技术 8.1 淤泥脱水机理研究 8.1.1 物理絮凝的作用机理 8.1.2 淤泥化学絮凝的作用机理 8.1.3 絮凝解析模型 8.1.4 絮体沉降规律 8.1.5 影响淤泥调理脱水的几个重要因素 8.2 河湖淤泥板框压滤机脱水处理技术 8.2.1 工艺流程 8.2.2 工艺特点 8.2.3 板框脱水固化工艺设计 8.2.4 主要构筑物 8.3 河湖淤泥带式污泥脱水机脱水处理技术 8.3.1 工艺流程 8.3.2 淤泥机械脱水主要设备简介 8.3 .3 植毛带式底泥脱水机的核心技术 8.3.4 本方案与国内现行方案对比 8.3.5 脱水船方案 8.3.6 河道疏浚方案比选 8.3.7 工艺特点第9章 河湖淤泥固化处理技术 9.1 管道搅拌脱水固化一体化技术工艺 9.1.1 工艺技术路线 9.1.2 工艺技术流程介绍 9.2 管道搅拌固化的工艺技术特点 9.3 河道淤泥处置目标 9.4 管道搅拌固化技术设备系统第10章 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10.1 底泥资源化工艺技术 10.2 综合利用 10.3 填埋 10.4 底泥处置方案的优缺点第11章 河湖淤泥处置技术经济分析 11.l 经济效益评估 11.1.1 评估指标与方法选择 11.1.2 经济效益 11.2 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11.2.1 评估指标与方法选择 11.2.2 直接效益评估 11.2.3 间接效益评估 11.3 社会效益评估 11.3.1 评估指标与方法选择 11.3.2 生命支持效益 11.3.3 发展支持效益 11.3.4 社会总效益 11.4 河湖淤泥无害化,资源化的总效益第12章 河湖受污染底泥处置工程案例分析 12.l 案例l:峨眉沙岛、大蚝沙岛淤泥处置及生态旅游项目 12.1.1 工程概况 12.1.2 淤泥处置流程 12.1.3 淤泥处置标准 12.1.4 淤泥处置工艺 12.1.5 处理后淤泥成分分析 12.1.6 处理后淤泥实测性能 12.1.7 处理后淤泥浸出试验分析 12.2 案例2:常德市穿紫河综合整治工程 12.2.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2.2.2 穿紫河综合整治工程概况 12.2.3 淤泥处理工艺 12.3 案例3:亚行贷款黄石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磁湖清淤二期(LR-C0l-2)土建工程 12.3.1 工程背景 12.3.2 工程内容 12.3.3 施工工艺 12.3.4 淤泥脱水固结处理方案 12.3.5 淤泥脱水固化质量检验 12.3.6 淤泥脱水固化尾水质量检验结语参考文献 2100433B
由赖佑贤、闫晓满主编的《河湖污染底泥处理技 术》主要内容是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近年来 在河湖泥水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是污染淤泥处理处置方 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工程施工经验总结,旨在为我国 江河湖泊污染淤泥的合理有效处置提供理论、方法和 技术参考。
全书共分12章,**章概述,主要介绍河湖淤泥 现状、治理现状与原则等,第2~4章主要介绍河湖淤 泥成因、特性分析、疏浚方法、处理处置要求以及国 内外淤泥处理处置方法概述,第5章河湖淤泥理化处 理关键问题研究,第6~8章主要介绍了河湖淤泥脱水 处置技术、固化处理技术以及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技 术,第9章对河湖淤泥处置进行了简单的技术经济分 析,**0章主要介绍了河湖淤泥处置工程的三个典型 案例,**1章河湖淤泥处置技术经济分析,**2章河 湖受污染底泥处置工程案例分析等。
本书不仅介绍了淤泥的成因、性质和处理技术原 理理论,也介绍了具体的淤泥处理工艺技术,本书出 版发行对我国现阶段河湖泥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水生 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知道你大专学的什么。如果不是水处理的话,建议从基础学起。不一定要参加初级班,结交一个中级班的老师,向他探寻参加中级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自学同时参加中级班水处理不难,但各种各样的技术太多,学的时候一定...
BOD是BOD5还是BOD20?如果是BOD5,单纯从B/C值以及氨氮,总磷来判断此废水应属于可生化的,但是不知此废水是哪个行业的废水,染料,农药,还是化肥,或是其他,水中是否含有可致微生物中毒的污染...
河海大学“河湖底泥资源化利用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
对疏浚底泥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以渔港底泥堆场为例对堆场的工程性质做出了评价,说明了底泥的性质对其填埋场设计的重要性,表明做好填埋场的工程地质研究,对防止二次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学员问题】河道底泥传统处理技术?
【解答】传统的污泥处理主要着重在减量化上做文章,即减少最终处理(处置)污泥的容积。污泥浓缩的主要方式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通过浓缩一般可使污泥体积减少50%~70%.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本书探讨了苏州河资源环境结构、污染底泥的三维空间分布、底泥主要污染物含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国外城市河流污染整治经验和环境的影响。
河道污染底泥是导致河道水质二次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染底泥的修复是治理河道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典型河道底泥中污染物及生态环境的调研,有针对性的开展适于实际工程应用的污染底泥的原位化学、生物生态、化学-生物生态协同修复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和异位修复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探索修复的机理、化学修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人工生物生态修复强化底泥及附近水体的自净功能及自然生态的恢复;提出适于实际工程应用的修复理论、技术方案及优化实施条件,指导未来同类河道污染底泥的修复;为制定河道底泥修复的技术标准提供依据。同时,筛选出适于污染底泥修复的药剂、生物菌剂或湿地植物,研发适于优势微生物的分离、驯化、高密度培养及常温保存方法,为未来底泥修复的工程应用及推广提供保障。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