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淮河入海水道海口枢纽 | 地 址 | 滨海县扁担港 |
---|---|---|---|
控制水系 | 淮河入海水道 | 建设时间 | 2001~2003 |
工程任务 | 泄洪、排涝、挡潮、连接南北交通 |
淮河入海水道海口枢纽,位于江苏省滨海县东北48公里,海口北闸和海口南闸统称为海口闸工程,由海口闸和黄海公路桥两部分组成。海口枢纽为Ⅱ等工程,海口闸为2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3级。
海口枢纽工程按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行洪流量2270立方米/秒,强迫行洪2890立方米/秒。
海口南闸,5孔,泄水孔采用弧形钢闸门配液压启闭机。主要功能为排泄入海水道727立方米/秒洪水入海,排泄渠北地区涝水214立方米/秒入海,控制闸门防止海潮倒灌,利用泄水进行冲淤、减淤。
海口北闸,共11孔,单孔净宽10米,设计行洪流量1543立方米/秒,弧形钢闸门,共10扇,北侧一孔为通航孔,采用上下扉平面定轮实腹式钢闸门。闸门防腐采用喷AC铝加封闭涂料,并采用了阴极防腐,埋件均采用不锈钢材料,海口北闸10孔启闭机选用QLHY-2×315kN液压启闭机;通航孔上扉门采用QSWY-320kN液压油缸绞车式启闭机,下扉门采用QSWY-640kN液压油缸绞车式启闭机。
黄海公路桥工程,包括拆除原六垛北闸上部结构,在穿越入海水道的南、北泓道上改建、新建两座总长218米漫水公路桥,修建长963米滩地漫水公路及南北堤连接线,河道南堤为1级堤防、北堤为2级堤防。
海口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的四大枢纽之一,位于淮河入海水道的入海口。工程具有泄洪、排涝、挡潮、冲淤、连接南北交通的功能。在2003年淮河大水中,海口枢纽工程于2003年7月4日投入泄洪运行,实测过闸最大瞬时流量为2083立方米每秒,累计分泄洪水44亿立方米;2003年汛后通过海口闸控制泓道水位,为上游地区滩地恢复生产和入海水道完善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挥了较好的防洪除涝减灾效益。
2007年7月10日再次行洪至8月2日结束,行洪22天,共下泄洪水36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洪泽湖的蓄水量,刷新了淮河入海水道建成以来行洪流量的记录,最大达2080立方米/秒,极大地减轻了上游地区因洪涝造成的经济损失。
2010年春,淮河入海水道二河新闸开闸至5月8日上午9时15分关闭。淮河入海水道首次小流量分洪运行16天,下泄水量1.46亿立方米,运行期间最大流量达到151秒立方,有效地缓解了洪泽湖之前的防汛压力,验证了入海水道不漫滩、只利用南偏泓行洪的能力。
海口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的四大枢纽之一,位于淮河入海水道的入海口。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居其北侧。工程全长163.5公里,河道宽750米,深约4米。总投资41.17亿元,贯穿江苏省淮安市的清浦区、淮安区和盐城市的阜宁、滨海2县,并分别在淮安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
建设项目名称: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 项目性质:改扩建; 项目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 建设地点: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 建设内容: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西起...
工程还要几年才能动工
淮河历史上是有入海口的,后来黄河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淤平了淮河下游,当黄河再次改道后,淮河就没了入海口。只能靠大运河(较狭窄,流量有限)流入长江,一遇洪水,灾害严重。 解放后,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情况有...
淮河入海水道的入海口所在的扁担港地区,属黄海海岸,这里受旋转潮波控制,潮汐类型多属不正规半日潮性质。海州湾海区的分潮振幅可达100~150厘米。沿海平均高潮位为1.3~2.3米之间,平均最高潮位2.5~3.5米,平均潮差较小,约1.6~3.3米之间。沿岸潮流在海州湾附近涨潮流指向湾顶,主流向西南,大潮流速为1.1节;埒子口至废黄河口,主流向东南,平均大潮流速为2节左右,废黄河口一带可达4节。落潮流一般均与涨潮流相反,涨潮流速一般大于落潮流速。
由于受季风和地形影响,波浪随季节和地区有明显的变化。秋季波浪较大,夏季较小,冬季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常出现较大的波高。北部海区因水域宽阔,波浪较大,连云港地区最大波高可达4.4米。
海口枢纽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拆除老海口闸建新闸,开挖上下游1200米引河和1400米长的海槽疏浚,修筑两岸堤防及砌石防护等。
建设单位: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海口枢纽工程建设处。
设计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苏省苏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盐城市水利建筑工程处。
海口枢纽主要工程量:挖填土方273万立方米、石方9.1万立方米、砼及钢筋砼4.5万立方米、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安装2800吨、液压启闭机17台套。总投资1.18亿。
海口枢纽于2001年12月20日开工,2003年6月底基本建成,随即投入淮河泄洪,2003年汛期安全行洪33天,实测过闸最大瞬时流量为2083立方米/秒,工程经受了洪水的考验,2005年1月7日,通过了淮委主持的竣工验收,工程施工质量优良。
再论潜运沉管设计与施工淮河入海水道淮安立交枢纽
淮安枢纽桥头堡工程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并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京杭大运河完美结合,显示出新时代水利工程造福人民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水文化特色,使淮安枢纽成为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和休闲场所。
江苏省省长致辞
李学勇说,江苏地处淮河下游,是淮河入江入海的“洪水走廊”。治理淮河水患,确保淮河安澜,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一件大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治淮建设,60多年来累计投入超过千亿元,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挡潮、除涝、灌溉、调水工程体系,为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新一轮治淮的第一个骨干工程,它的开工建设,是江苏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新一轮淮河治理工作全面启动。这项工程投资大、任务重、要求高,工程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力弘扬治淮精神,保质保量完成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设任务。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维护群众利益,顺利推进工程,努力建设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和人民群众放心满意工程,促进淮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水利部部长致辞
陈雷部长说,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淮河治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为进一步提升淮河流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2010年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治淮作出重要部署,加快推进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洪泽湖大堤和分淮入沂大堤加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的开工建设,对于提高淮河流域防洪标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淮河治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程沿线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领导,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各建设单位要密切配合、团结治水,努力把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成行业的精品工程、人民的满意工程。
扬州市市长致辞
扬州市市长谢正义代表扬州市发言。
谢正义市长说,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必将对促进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提供坚强保障。它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他表示,扬州市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管理、加强宣传,确保将淮河入江水道的整治项目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效益工程、廉洁工程和人民满意工程。
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农经〔2010〕2539号)文批复了可研报告
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定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的批复》(发改投资〔2011〕]1103号)文批复了工程概算
2011年6月,水利部以《关于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水总〔2011〕312号)文批复了初步设计,并经淮河水利委员会以淮委规计〔2011〕145号转批下达。
2011年7月5日,江苏省水利厅以苏水基〔2011〕45号文批准成立江苏省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建管局),作为省水利厅派驻工程现场的项目管理机构,对工程总体建设程序、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等进行管理、协调和监督。
2011年7月29日、8月15日,又分别以苏水基〔2011〕49号、50号、59号、60号、61号文批复淮安、扬州两市和省江都、洪泽湖、总渠三个管理处组建成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设处作为各自所辖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征地拆迁工作由淮安、扬州市及工程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包干。
明万历年间,黄河夺淮,致使淮河洪水多次淹泗州城及明祖陵,洪泽湖大堤被冲决。
翌年,大举分黄导淮。在洪泽湖大堤上建武家墩、高良涧及周家桥3座泄洪闸,分泄部分洪水经运河东里下河低平原入海;后又疏浚了沟通高邮与邵伯两湖间的茆塘港(即今毛塘港),开金湾河经芒稻河泄洪入长江。这是正式开辟水道,使部分淮水入江的开端。
明末清初,将淮河洪水改为入江为主,先后增辟归江河道。始建的金湾、芒稻等5座闸坝被冲毁后,逐步改建为临时性柴土坝归江坝10道,汛后堵,汛前拆,直至20世纪50年代。
清咸丰元年(1851),黄河、淮河同发大水,因淮河会黄入海口门被淤塞,洪水遂冲破洪泽湖大工业城市。位于省境中部偏北,废黄河南岸,京杭运河里运河段流贯市区。
淮阴市古称清江浦,兴起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清江浦渠开凿之后
万历十七年(1589)黄河徙草湾新河后,清江浦逐步取代淮安县新城(古称末口),成为里运河漕船盘坝入黄北运和淮盐向南转运的口岸。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又迁清河县治于此。迨海运兴起,运河淤塞,漕运废除;津浦铁路、陇海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盐运亦趋衰落。
1912年改清河县为淮阴县;清江浦亦相应改称淮阴。
1951年划城区和近郊建清江市。此后,市、县分合多次,清江市、淮阴市名称屡易。
1983年改清江市为淮阴市。原系商业城市,仅有少数工厂和手工业作坊。
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了食品、纺织、化工、机械、电力等工业部门。同时,还结合治淮,大规模整修里运河(见京杭运河),开挖新航道,兴建淮阴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公路网,使淮阴市成为两淮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水陆交通要冲。市境有中国最大内陆地下岩盐矿。泗洪县有彭雪枫烈士纪念馆,县境洪泽湖畔已建鸟类保护区。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