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备受关注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南京大学牵头的“淮河流域闸坝型河流废水治理与生态安全利用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李爱民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安树青教授等。
该项目针对淮河流域“基流匮乏、生境破坏、污染重、风险高”等特征 ,项目创新实践了基于“三级控制、三级标准、三级循环”的闸坝型河流治理模式,研发了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生态安全利用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工程示范及规模化推广应用,有力支撑了淮河污染最重二级支流贾鲁河的水质达标和水生态系统健康恢复。项目在多个省/市建立73项推广工程,为我国闸坝型河流治理与水质改善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与示范。
2100433B
先要实地考察淮河的水质和水量现状,停止破坏淮河生态系统和导致淮河生态恶化的一系列人为活动;再选取适当的修复技术,实施修复计划,逐渐恢复淮河各方面的生态功能,恢复淮河的自然生态系统。1、河道补水与生态防...
从五里湖谈太湖水污染防治 口 朱喜 摘 要 五里湖是太湖北部的一个湖湾,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生活、工业污水入湖,湖水被严重污染。近年来,无锡市为治理五里湖水污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生...
1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2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投入使用 3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4青...
一、研究背景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在区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供水水源的水量和水质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原有的供水保障体系已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许多城市水源单一,水量水质不能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加上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体系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供水短缺的矛盾更加尖锐。
简述了稽察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工作程序,分析了稽查工作情况,提出了对稽查工作的几点认识。
本书主要从淮河流域水环境重点整治与生态可持续研究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流域水环境变化趋势,从流域的气候条件、水文要素和生态需水等各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河流水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本书旨在发挥水利工程在改善淮河流域水环境方面的作用,研制和开发适用于淮河流域洪水演进和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的数学模型。本书的研究内容对淮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第2章 流域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土壤植被
2.3 土地资源
2.4 气候特征
2.5 河流水系
2.6 水利设施
2.7 社会经济
第3章 流域环境变化分析与评价
3.1 河道水质现状评价
3.2 湖泊与水库水质现状评价
3.3 水质多年变化趋势
3.4 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3.5 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第4章 影响环境变化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4.1 气候因子
4.2 降水
4.3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4.4 径流
4.5 蒸发
4.6 泥沙
4.7 水生态环境
4.8 生态需水
第5章 建立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数学模拟模型
5.1 模型范围
5.2 模块划分
5.3 模型算法
5.4 闸坝控制计算模式
5.5 模型率定与检验
5.6 淮河水污染联防调度的复演
第6章 水库和闸坝联合调度的模拟
6.1 闸坝群联合调度机制及技术途径
6.2 调度方案设计
6.3 联合调度方案计算
第7章 淮河流域闸坝管理水量水质调度系统
7.1 技术途径和功能需求
7.2 系统结构设计
7.3 系统运行流程
7.4 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参考文献 2100433B
淮河流域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500m3,属严重缺水地区。随着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成为沿淮地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对策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