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混合供电方案的应用场景如下:
针对无市电或市电很差的应用场景,可以采用“直流油机 深循环蓄电池”的油电混合方案,通过优化能源调度算法,实现柴油机与蓄电池都可以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按照相应的调度逻辑进行轮换。
在非洲、中东等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则推荐运营商采用光混方案,实现可再生能源和常规能源的混合接入,帮助运营商为广泛分布的站点群提供稳定清洁的能源,光混方案主要是通过先进的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衍生为纯光、光电、光油等多种子方案,帮助运营商因地制宜、充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停电频繁的地区,可采用电混方案,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电混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油机的使用,从而降低站点的运维成本。
混合供电方案将通信领域的电子信息控制技术与工业领域的能源系统相结合,成功实现了站点能源的高效转换和利用,为ICT领域的节能减排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混合供电原理
混合供电是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与功率变换技术,联合风、光、油、电、储一体化的供电方式,具有供电效率高,供电支出较少,输出的电能更加稳定,可靠,持续等有优点。混合供电包括油混解决方案、光混解决方案、电混解决方案等。典型的混合供电方案组网如图1所示。
自从3G/4G网络建设以来,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由此引发的巨大能源需求成为运营商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在无市电或市电差区域的通信站点,运营商主要采用普通油机、备用电池、电源等零散部件简单拼凑的供电方案,存在油费高、油机维护费用高、电池损坏率高、寿命短等缺点。随着全球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但其本身独立运行时,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够连续不断地提供稳定能源给负载。
随着燃料电池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和风电技术的日益成熟,采用多电源联合运行的混合供电系统应运而生,且发展潜力巨大。
2米得是 电缆从下面引入引出,其他的得按半周长计算
可广泛应用于需要大范围高速监控的无光和光线较弱的场所, 如:河流、森林、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油田、岗哨、广场、公园、景区、街道、车站、大型场馆、小区外围等场所。红外参数 红外高速球 ST808...
杭州易思通科技有限公司 海绵城市专业供应商 “万能支撑器”专业学名为“可调节支撑基座” ,常被国内相关人士叫做 “万 能支撑器”,因其物理性质稳定以及灵活便利, 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装饰与工业应 用领域,用以架空平面支撑各种型材。 万能支撑器系统是从欧洲引进的一种新式的建筑材料, 其主要原料为高密度 聚丙烯,其主要特性:强度高、耐老化、寿命长、耐候性强、不受冷热湿润影响 等优点。支撑器由可调理基座和可旋转接头衔接组成, 其中心是增高件, 可增加 增高件,旋转螺纹来调理自己想要的高度。 其主要配件有分隔片、 垫片和龙骨支 架。 万能支撑器应用场景: 1. 石材支撑——应用于大理石、园林石材的铺设:运用石材支撑器后,大 理石和园林石材处于架空状态, 能够便利方便地预埋管线和后期的修理保养。 运 用石材支撑器后的石材外表排水性能优越, 石材外表无显着积水, 全体景象作用 杭州易思通科技有限公司 海绵
光缆的特殊敷设方式及应用场景 随着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 近几年出现了几 种新型的光缆敷设方式, 为常用敷设方式无法满足线路安装需求时提 供了必要的补充。 主要有:利用雨水管道敷设光缆、 微管微缆、路面微槽敷设光缆。 3.1 利用雨水管道敷设光缆 利用雨水管道敷设可解决城区内部分地区管孔紧张问题, 提高光 缆网络建设速度。 雨水管道光缆是一种采用自承式方式敷设在雨水 管道中的光缆。 光缆采用自承式结构设计, 无需在管道中架设吊线和 吊管,只需要吊挂在二个人孔之间,无需机器人敷设。光缆敷设采用 专门设计的预绞丝小耐张金具, 全套不锈钢紧固件固定, 光缆吊挂在 雨水管的顶端, 基本上不影响管道排水和疏通。 利用雨水管道敷设光 缆需要得到市政部门的同意,安装及维护过程中需要市政人员在现 场。 光缆安全性一般,维护不是很方便。适合市区接入网光缆的建 设。其特点及优势是施工效率较高
通信电源系统供电方式混合供电方式电源系统
在光缆中继站、微波无人值守中继站和移动通信基站等地方,可以采用交流电源和太阳电池(或其他能源)相结合的混合供电方式电源系统进行供电。该系统由太阳电池方阵、低压市电、蓄电池组、整流和配电设备以及移动发电机组成。
在微波无人值守中继站,若通信容量较大而不宜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时,可采用市电与无人值守备用发电机组相结合的交流电源系统作为主用输入电源。应采用无人值守自动化性能及可靠性高的成套电源设备,包括无人值守备用发电机组、市电油机转换屏、直流电源系统及外围设备控制箱等。
在正常情况下,由太阳能方阵经直流配电屏为通信设备供电,同时给蓄电池充电。太阳光较弱时和在夜间,由市电经整流器给通信设备供电。太阳光较弱或在夜间且市电故障时,由蓄电池放电给通信设备供电。
低压市电为220V/380V。当市电稳压性能较差时可采用调压器或稳压器。混合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如图3所示。
图3混合供电方式电源系统
第一章 概论 (1)
1.1 通信电源的基本分类 (1)
1.1.1 基础电源(一次电源) (1)
1.1.2 机架电源(二次电源) (1)
1.2 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 (1)
1.2.1 集中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 (2)
1.2.2 分散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 (4)
1.2.3 混合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 (4)
1.2.4 一体化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 (5)
本章小结 (5)
习题 (6)
第二章 高频开关电源 (7)
2.1 基本拓扑 (7)
2.1.1 单端拓扑 (7)
2.1.2 推挽拓扑 (11)
2.1.3 半桥拓扑 (17)
2.1.4 全桥拓扑 (23)
2.2 反激式变换器 (29)
2.2.1 反激式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9)
2.2.2 反激式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32)
2.3 控制电路 (40)
2.3.1 控制电路的分类 (40)
2.3.2 电压模式控制PWM (43)
2.3.3 电流模式控制PWM (45)
2.3.4 电压模式与电流模式控制电路的比较 (51)
2.4 变压器及磁性元件设计 (54)
2.4.1 变压器磁芯材料与几何结构、峰值磁通密度的选择 (54)
2.4.2 磁芯最大输出功率的选择 (63)
2.5 MOSFET和IGBT (68)
2.5.1 MOSFET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68)
2.5.2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概述 (74)
本章小结 (78)
习题 (78)
第三章 UPS电源及逆变器 (80)
3.1 概述 (80)
3.2 UPS基础知识 (82)
3.2.1 UPS分类 (82)
3.2.2 UPS冗余备份 (88)
3.2.3 UPS中的蓄电池 (95)
3.2.4 UPS的电池管理 (97)
3.2.5 UPS的监控 (101)
3.3 逆变器基础知识 (105)
3.3.1 逆变器基本原理 (105)
3.3.2 冗余式逆变器原理 (108)
3.3.3 逆变器串联热备份 (110)
3.3.4 使用逆变器的注意事项 (111)
3.4 UPS/逆变器选型指导 (112)
3.4.1 选型的基本原则 (112)
3.4.2 UPS/逆变器的选型要求 (113)
3.4.3 UPS/逆变器的选型说明 (115)
3.4.4 UPS/逆变器的使用环境 (116)
3.5 UPS/逆变器常见问题解答 (116)
本章小结 (119)
习题 (119)
第四章 免维护蓄电池 (120)
4.1 电池的规格及主要参数 (120)
4.2 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 (124)
4.2.1 电池结构 (124)
4.2.2 工作原理 (129)
4.3 电池技术特性 (134)
4.3.1 放电特性 (134)
4.3.2 充电特性 (138)
4.3.3 蓄电池的容量特性 (146)
4.3.4 蓄电池的寿命特性 (152)
4.3.5 蓄电池的使用 (154)
4.3.6 蓄电池(GFM系列)的维护 (159)
4.3.7 蓄电池的更换 (162)
4.4 蓄电池的正确使用 (164)
4.4.1 蓄电池容量的选择 (164)
4.4.2 蓄电池组的组成计算 (166)
4.4.3 蓄电池(GFM系列)使用寿命的延长 (168)
本章小结 (171)
习题 (171)
第五章 太阳能供电系统 (173)
5.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概述 (173)
5.1.1 太阳能光伏发电 (173)
5.1.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分类 (180)
5.1.3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183)
5.1.4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185)
5.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器和逆变器 (188)
5.2.1 控制器 (188)
5.2.2 逆变器 (197)
5.2.3 逆变器的技术参数与配置选型 (207)
5.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设计 (209)
5.3.1 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209)
5.3.2 与设计相关的因素和技术条件 (210)
5.3.3 容量设计及其相关计算 (213)
本章小结 (220)
习题 (220)
第六章 风力发电系统 (221)
6.1 风力发电概述 (221)
6.1.1 风与风能 (221)
6.1.2 风力发电现状 (224)
6.1.3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 (227)
6.1.4 风力发电系统的分类 (229)
6.1.5 风力发电系统的并网运行 (230)
6.2 风力发电技术 (232)
6.2.1 功率调节 (232)
6.2.2 发电机变速恒频技术 (236)
6.2.3 发电机控制技术 (239)
6.2.4 变流技术 (240)
6.2.5 低电压穿越技术 (244)
6.3 海上风力发电 (247)
6.3.1 海上风力发电资源与现状 (248)
6.3.2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 (249)
6.3.3 我国海上风力发电的制约因素 (251)
6.4 风能与其他能源的互补发电 (252)
6.4.1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252)
6.4.2 其他风能的互补发电系统 (256)
本章小结 (257)
习题 (258)
第七章 电动汽车充电电源 (259)
7.1 电动汽车与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概述 (259)
7.1.1 电动汽车简介 (259)
7.1.2 充电电源概述 (263)
7.1.3 电动汽车充电机 (266)
7.2 电动汽车直流快速充电机 (271)
7.2.1 车载动力电池 (271)
7.2.2 车载充电机的关键技术 (276)
7.2.3 数字充电机 (280)
7.3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281)
7.3.1 概述 (281)
7.3.2 电动汽车充电站 (288)
7.3.3 交流充电桩 (292)
7.3.4 充电设施监控系统 (298)
本章小结 (302)
习题 (302)
参考文献 (303) 2100433B
一些电车系统所采用的轨道供电系统适合在街道上使用。这种系统称“地面电流收集”(Surface current collection)。这些系统的带电轨道置于有盖的管内,在地面的电车以叉形的集电靴从轨道取得电力。
这种系统使带电路轨不会暴露于地面上,提高了安全性。但更换带电路轨时便要把路面封闭,带来不便。
有些铁路线是由“轨道供电”和高架电缆的路段混合而成。行走这些铁路线的列车须同时能够从两种供电系统取电。这情况在铁路线延伸或两条原本使用不同供电系统的路线连结时均有机会出现。日本信越本线横川站 - 軽井沢间(碓冰峠)(此字同"岭")的ED42曾经使用过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