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人员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目前在读研究生(硕士、博士)30多人。骆祖江教授(博导)任所长。You-Kuan Zhang、Zhong-bo Yu、Numan等国内外专家、教授为专家委员会成员或兼职教授。
1、工程地下水理论与应用
2、溶质运移理论与模拟
3、水-岩相互作用过程模拟
4、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5、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研究所目前拥有:同位素渗流参数示踪测试仪、地下水离子多参数测试系统、全自动电位滴定仪、x射线衍射仪、地下水高压渗流试验装置、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放射性测量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试验平台。
自2000年以来已出版各类专著与教材10多种,年科研经费达500多万元,获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总数400篇之上,三大检索论文约80篇,专利5项。
水文地质与环境研究所学术气氛浓厚,以多种形式同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我所立足于解决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城建等行业中的重大水文地质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在工程地下水理论与应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地质工程探测新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主要特色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近年来,研究所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等,参与了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国家级项目的科技攻关,江苏省重大交通工程的建设,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你好,我现在就读于河海水文专业的大三,河海的水文综合实力没得话说吧,应该说是国内第一块牌子,至于从何谈其综合实力怎么强,那么肯定是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先进、资料丰富、生源优秀,听起来很套话...
寒旱所的简介如楼上所说。现在寒旱所是中科院地学所里面的A类所之一(共7个),也是西部地学唯一的A类所。科研实力是无需置疑的。寒旱所的专业么,从楼上的介绍就知道了,跨度很大,专业性强,野外工作环境艰苦。...
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是争对区域内的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进行的工作主要是试验、长期观测及示踪法等;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调查工程的岩土体性质,持力层等,解决边坡的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批准河海大学建设国际水利土木环境研究生创新中心 ( International Hydro-Civil-Environment Center of Excellence),并作为2006年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河海大学将借鉴国际上c0E(Center of Excellence)的做法,联合法国里尔科技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澳大利亚阿德兰德大学、日本山梨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集成国际优质教育研究资源,实行创新中心本体培养与国际访学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建设面向国际的、开放的水利土木环境研究生创新中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扎实理论功底、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研究生。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日前发文,批准河海大学建设国际水利土木环境研究生创新中心,并作为2006年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兼跨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两个学科,与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共同建设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负责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本科方向(1个隧道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其他学科地下工程领域的教学工作。招收岩土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土木工程方向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
岩土复杂渗流特性与环境岩土工程;
岩土体渐进破坏机理及其本构理论;
3)隧道与地下工程水灾害防治;
4)隧道设计理论及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5)TBM法(包括土盾构、掘岩机等非开挖法)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6)地下工程数值仿真技术;
7)智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风险评价;
8)特殊土、深厚软基及隧道围岩等地下工程加固技术。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现有在职人员9人,其中: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人,河海大学“大禹学者”计划(第四层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另拥有外聘美籍国际著名专家1人,兼职教授3名。在校留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共60余人。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研究内容涉及土木、水利、交通工程及矿产领域等的地下工程。近几年在岩土体渗流多尺度多场耦合理论与分析方法;复杂条件下城市地铁及水下隧道安全建造关键技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地下工程安全性评价与控制技术;岩石裂纹起裂机理及隧道渐进破坏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了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3项,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人才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9项、青年项目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3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9项,海外合作项目2项,完成其他重大工程科研项目50多项,近5年科研合同额超过1900万。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主持了铁路、公路、水工隧道及城市地铁等相关课题的社会技术服务工作,典型相关工程如:南京长江隧道、杭州地铁越江隧道、南京地铁、无锡市地铁、苏州地铁、广州市地铁、厦门地铁、福州地铁,南水北调西线深埋超长隧洞、宜万线齐岳山隧道、浙江千岛湖引水工程、扬州瘦西湖隧道、小湾、龙滩、溪洛渡、锦屏二级水电站等。科技成果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2017年12月,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出版专著10部;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发表SCI论文104篇,EI论文184篇。 2100433B
河海大学结构与材料力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工程材料的多场耦合本构理论;工程材料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关联和性能优化调控;工程材料与结构相关技术开发及应用。 2100433B
河海大学建筑与景观研究所承担全校建筑与景观等设计方面的课程教学工作,多人多次全校评教优秀、多人多次获评“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参编教材2本。自2012年起开设“建筑与景观”方向毕业设计,获得师生好评,并先后有多名学生获评“河海大学优秀毕业设计”。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创训项目、结构创新大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
河海大学建筑与景观研究所现有在职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