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 | 所属机构 | 河海大学 |
---|
一、研究所概况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肇始于河海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中的水运交通方向。于2000年组建并于同年获得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8年被评为校品牌专业,2010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江苏省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评估中获评优秀;河海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16年获批道路与交通工程二级博士点。研究所创建以来,积极参与国家交通建设事业,承担过多项国家重大交通工程的科研课题,获得过“区域物流系统演化机理及其布局优化研究”中国物流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已成为我国极具特色的交通运输工程科研基地。
二、师资配备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4人、讲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100%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占58.3%,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5%。学术队伍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梯队优势明显,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为主、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学术队伍。
三、研究方向
1、区域多模式交通规划与管控
区域多模式交通规划与管控方向的研究主要根据区域内各类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和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区域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运用交通控制手段对其进行优化。分支研究方向包括:(1)城市地下交通规划与管理。该方向重点研究城市地下区域交通运行组织与优化,对地下交通空间的功能划分进行科学规划管理,运用交通组织与疏散控制等技术与地面交通运输体系协调发展。(2)多模式交通运输管理与优化。该方向重点研究地面交通、水运交通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规划与管理,从系统角度出发,利用智能交通、交通管控等技术优化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协同组织与可靠运行。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郑长江教授。
2、交通安全与交通环境管理
(1)交通安全研究:系统研究车辆、道路、驾驶员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阐述交通安全心理,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交通事故再现及统计分析方法,交通事故预测与预防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近年来研究重点如下:
1)交通设施被动安全分析与提升、交通碰撞力学特性分析;
2)主动安全研究、事故危险性分析及预测、应急处置、设施及布局规划;
3)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研究,研究驾驶安全机理及方法和应用。
(2)交通节能与环保研究,结合环境科学与交通工程理论,从节能减排角度,对交通运输系统寿命期的各个阶段(开发研制、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建造施工、日常运行、改建扩建、事故调查等)进行科学研究,揭示规律,寻求消灭、减少交通环境污染或提升交通节能水平的方法。研究重点如下:
1)载运工具燃油消耗分析与建模、节能设施研发;
2)载运工具尾气排放监测与建模分析、交通噪声监测与预防分析;
3)交通设施的雨、污承载能力分析及减排和净化处理技术研究。
4)基础设施建设新结构和新材料。
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吴中教授。
四、人才培养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硕士生招生对象主要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的人员,以及具有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多项成就,出版交通工程系统分析方法等教材多部。郑长江教授开设河海大学精品开放课程《城市公共交通》获批2017年河海大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抽检通过率100%,标准学制内硕士生毕业率100%。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沈金星硕士毕业论文城市路网中交通事件影响范围扩散模型构建研究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陈悦新获评2017年度江苏省土木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河海大学2017届优秀毕业研究生、河海大学2017年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优秀成果奖。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陈悦新主持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省立省助)“基于运行时刻表的公交优先信号控制优化方法研究”。丁盼盼主持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低照度条件下主动发光交通标志视认效果分析评价”。徐新东主持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省立校助)“南京新街口地铁换乘通道改善”。承琪主持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省立校助)“速度管控与道路交通安全”。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与众多交通相关单位建立了研究生实习基地关系,包括省交规院和交科院以及无锡中设集团等大型资深交通工程设计单位,每年接纳本专业全部专硕和部分学硕实习。就业多留在实习单位或直接跟基地公司签约,就业率达到90%以上,多篇在基地实习形成的专硕论文被评为优秀。 2100433B
交通运输工程为一级学科,其下一般分为几个方向:交通规划、道路与机场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交通信息工程、物流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 毕业后铁路局、中铁建设局、中铁设计院、物流企业、中铁货物运输...
同学你好!先纠正你一个比较大的错误,交通工程与交通运输工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我国的学科教育分类中,交通运输工程为一级学科,其下分为四个二级学科,分别为: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我也求。可以发到515367830@qq.com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虽说现今经济发展迅速,交通也逐渐四通八达,但是交通运输业仍有很 高的提升空间。 因此,为适应这种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就始终被列为国家重 点建设的朝阳学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些交通运输工程相关专业的院校,请参考! 前景光明的朝阳学科 有效、快速、及时地在地区之间进行人员和物资的流通, 是社会和经济得以正常发展的基本保证,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正是适应这种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改造创新的一门朝阳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是一门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 营管理等与交通相关的各个方面。简言之,就是研究如何使交通运输更加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据统计,交通运输专业在 1999年的招生规模还相当有限,但随着我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现代 化迈进,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吸纳能力大大增加,一些院校在最近几年相继开设了该专业。
1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利用螺旋桨、喷射水流产生的推力而在水上行驶的载运工具称为( C)。 A. 轨道载运工具 B. 道路载运工具 C. 水上载运工具 D. 空中载运工具 2. 1988 年,我国大陆诞生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 C)。A. 北京 -石家庄 B. 丹东 -大连 C. 上海 -嘉定 D. 营口 -盘锦 3. 交通运输的发展,意味着输送的便利、速度的快捷、效率的提高和运输费用的( A)。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4. 由机车牵引若干辆挂车组成,其速度低于 200km/h(旅客列车)或 100km/h(货物列车) 的列车称为( B)。A. 市郊铁路列车 B. 普通铁路列车 C. 高速铁路列车 D. 高速磁浮列车 5. 进出交通运输系统的出入口数量、这些出入口之间交通运输线路的直捷程度以及系统适 应各种交通量的能力等方面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兼跨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两个学科,与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共同建设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负责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本科方向(1个隧道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其他学科地下工程领域的教学工作。招收岩土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土木工程方向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
岩土复杂渗流特性与环境岩土工程;
岩土体渐进破坏机理及其本构理论;
3)隧道与地下工程水灾害防治;
4)隧道设计理论及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5)TBM法(包括土盾构、掘岩机等非开挖法)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6)地下工程数值仿真技术;
7)智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风险评价;
8)特殊土、深厚软基及隧道围岩等地下工程加固技术。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现有在职人员9人,其中: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人,河海大学“大禹学者”计划(第四层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另拥有外聘美籍国际著名专家1人,兼职教授3名。在校留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共60余人。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研究内容涉及土木、水利、交通工程及矿产领域等的地下工程。近几年在岩土体渗流多尺度多场耦合理论与分析方法;复杂条件下城市地铁及水下隧道安全建造关键技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地下工程安全性评价与控制技术;岩石裂纹起裂机理及隧道渐进破坏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了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3项,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人才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9项、青年项目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3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9项,海外合作项目2项,完成其他重大工程科研项目50多项,近5年科研合同额超过1900万。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主持了铁路、公路、水工隧道及城市地铁等相关课题的社会技术服务工作,典型相关工程如:南京长江隧道、杭州地铁越江隧道、南京地铁、无锡市地铁、苏州地铁、广州市地铁、厦门地铁、福州地铁,南水北调西线深埋超长隧洞、宜万线齐岳山隧道、浙江千岛湖引水工程、扬州瘦西湖隧道、小湾、龙滩、溪洛渡、锦屏二级水电站等。科技成果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2017年12月,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出版专著10部;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发表SCI论文104篇,EI论文184篇。 2100433B
河海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缆索支承桥梁维护关键技术、新型组合结构桥梁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理论研究、桥梁抗震、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与仿真分析等领域。
河海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研究方向立足于解决大型桥梁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的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桥梁工程实验室拥有美国MTS公司的双向随机模拟地震振动台、大型的液压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等试验设备,为科学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海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交通运输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以及江阴大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等国家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研究课题5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逾千万元,获国家授权专利40余项。
河海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河海大学“大禹学者计划”教师2人,博硕研究生30余人。
河海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1)钢桥疲劳、维护。研究内容包括:钢桥面板疲劳损伤机理研究及评价方法研究;钢桥疲劳裂 纹检测及维护技术研究;钢箱梁、缆索与吊杆疲劳、腐损伤评定及维护技术研究。
(2)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的混合梁结构形式的开发和设计方法研究;新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刚节点连接形式的开发和设计方法研究;钢管轻集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桥梁结构抗震和动力效应研究。主要包括桥梁与渡槽抗震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研究、减隔震设计方法及装置研发、桥梁与渡槽抗震工程项目专题研究;损伤后土木结构在车辆、地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行为和性能变化,分析损伤对结构行为影响,评估在役桥梁的结构状态。
(4)桥梁结构车桥耦合和加固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桥梁结构,关注长期荷载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加固结构的长期受力问题;公路和轨道桥梁的车-桥动力相互作用、超长索和短吊杆的索力动测法、计算流体等相关问题。
(5)桥梁结构节段预制桥梁快速化施工技术及计算理论研究:主要关注节段预制桥梁先进的施工方法、工艺,研究节段预制桥梁设计的新趋势和新方法,以及能够提高节段桥梁部件耐久性的新型材料,研究腐蚀作用下桥梁结构部件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6)桥梁结构设计和减隔振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混凝土桥梁、人行桥的设计构造,以及桥梁结构减振装置的选型,减振参数的确定和优化等内容。 2100433B
河海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9月,所长杨晨教授、博导,现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顾问、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理事和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评审专家等社会职务。研究所共已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以及博硕士研究生构成的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