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桉花期集中在2-6月份,春植一年后即开始开花,果实和种子在开花后5个月成熟。适应性强。它喜高温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种植发芽和苗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 ℃,但也较耐寒,苗木能忍受0℃以下的低温;其喜腐殖质丰富肥沃的土壤,但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生长;它耐旱也耐涝,在有水淹的河边、湖边也长得不错。红花桉比较粗生易种。
红花桉形态特征
红花桉一般树高5-6米,分枝多,树型紧凑,枝叶繁茂。其叶革质深绿色,叶面光滑,花密集聚生,呈圆柱形顶生穗状花序,花数量多,花期长,花色鲜艳夺目,盛开时繁花满树,艳丽的瓶刷形花序挂满枝头,非常壮观。花色有紫红色、红色、粉红色和白色四种。几种花色的红花桉搭配种植,万紫千红,形成花海,更令人喜爱。
可单植、行植、丛植和片植,适用于行道、庭园、厂区、山头和江湖边的绿化,是一种观赏价值很强的优良绿化新树种。
红花木莲耐阴,喜湿润、肥沃的土壤,木质优良。生于海拔1700-2500米的山地阔叶林中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
位于交道口方家胡同的“藏红花”是一家别有风情的西式餐厅,两对年轻情侣国外留学归来,心仪美味西餐而放弃了理科专业,选择在胡同开设一家西餐厅。餐厅是在一座废弃的旧工厂基础上改建的,高大通透的厂房被主人艺术...
喜湿润、温暖、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暴晒。
红花桉的繁殖。红花桉的繁殖方法有种子法和扦插法。
播种期选在日温不低于15℃的季节为宜,种子用0.3%高锰酸钾消毒。苗床培养土过筛,配比为1/3心土+1/3细砂+1/3椰糠,厚度为8-10厘米,床底再垫一层心土。种子细小,需加20倍心土稀释,均匀撒播,上盖一层0.2厘米厚的培养土。前期苗床用塑料薄膜和遮阳网覆盖。用微孔喷头每天淋水2-3次。苗期用0.1%百菌清或800倍液锰代森锌每周喷洒一次,防治病害。小苗长出真叶后追施0.1%的氮磷钾复合肥,每周1次。当小苗株高达10厘米左右时,即可上袋育苗。
利用实生苗幼苗侧枝或大苗截干后萌芽枝作材料,插条长度8-10厘米,保留2-3片叶,并将叶子剪去一半。插条经0.1%托布津消毒,然后在基部粘上1000 ppm 吲哚丁酸滑石粉稀释剂,插入经消毒过的心土,上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每天淋水3-4次,经1个月左右即生根发芽。
大田种植时,每隔1-2个月施复合肥1次。为便于红花桉大苗移植,最好用容器育大苗。由于盆(袋)栽大苗移植时伤根少,移植成活率高,植后生长快,绿化效果好。如采用地栽育大苗,移植时应选择在开花前的物候期和早春阴雨天气,并提早30-40 天挖断侧根,适当修剪枝叶,带好土球,植后多淋水。红花桉主要虫害有桉卷蛾,这种卷叶蛾的幼虫危害嫩叶。
另外,红花桉有别于红千层和串钱柳。前者属桃金娘科桉树属,后两者属桃金娘科红千层属。在形态和观赏性方面,红花桉比红千层树型结构较紧密,叶片稍薄稍小,枝条较细较多,开花较早,花量较大,花色较多,花期较长。而串钱柳的明显特征是枝条细长,柔软下垂如柳树,长在枝条顶端的花序几乎全部悬垂。
西红花CrocussativusL.,又名番红花、藏红花,属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雅典西部的野红花种[1],主产于西班牙,我国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西红花以雌蕊上部柱头入药,主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红花木莲1年生苗的生长规律,以自然分布区内3个种源(大方县、雷山县、榕江县)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种源红花木莲的苗高和地径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源的红花木莲苗高和地径生长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年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4个生长阶段。3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相似,大方种源的苗高生长盛期开始时间早于其他2个种源,结束时间却晚于其他2个种源1~2个月;地径生长盛期起始时间或早或迟于其他2个种源,而结束时间却晚于其他2个种源5~7天;大方种源苗高、地径生长的生长盛期长而生长速度慢,雷山和榕江种源生长盛期短而生长速度快。大方、雷山、榕江3个种源红花木莲苗高年生长量分别为16.12 cm、16.75 cm、16.42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为5.52 mm、6.27 mm、6.05 mm。种源间苗高无显著差异,而地径间大方种源和雷山种源有显著差异,其他均无显著差异,种源间与种源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雷山种源和榕江种源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大方种源。
1、速生阔叶树遗传改良和杂交松育种。
2、木本生物柴油树种、饲料树种、油茶良种选育和南药种质评价与生物学等研究。
3、南方草地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抗逆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抗逆和品质相关基因克隆和鉴定;重要草地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优质抗逆牧草、草坪草和生态草新品种(系)的培育。
4、金花茶、杜鹃红山茶和红花桉等木本花卉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引进,建立种质资源圃,开展资源评价及良种选择;利用特有资源及新引资源的优势,通过杂交、基因工程育种等策略,围绕花色与花型、矮化、香化等关键问题开展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建立木本花卉矮化育种与栽培的技术体系,培育矮化金花茶、杜鹃红山茶和红花桉新品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