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化._丁=容器及设备设计、运行和科研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书名 | 化工容器及设备 | 作者 | 卓震 |
---|---|---|---|
ISBN | 7800437329 | 类别 | 化学工业> 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 |
出版社 | 中国石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8-3-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第一章 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概论
第一节 绪言
一、化工容器及设备的应用及地位
二、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化工容器及设备的分类
一、化工容器的分类
二、化工设备的分类
第三节 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基本知识
一、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步骤
二、对化工容器及设备材料的要求
第四节 压力容器的质量保证体系
一、设计
二、材料
三、制造
四、检验
五、定期检验
第五节 压力容器规范、标准简介
一、国外压力容器规范简介
二、国内压力容器规范简介
第二章 中低压容器设计
第一节 薄壁容器壳体的应力分析
一、概述
二、薄壁回转壳体的无力矩理论
三、薄壁容器的薄膜应力与薄膜变形
四、圆筒壳体的有力矩理论
五、有力矩理论在边缘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节 圆平板理论
一、概述
二、圆平板轴对称弯曲微分方程
三、均布载荷作用下圆平板中的应力
四、轴对称载荷下环形薄板中的应力
第三节 内压薄壁容器的设计计算
一、概述
二、圆筒和球壳的设计计算
三、封头的设计计算
四、设计参数的确定
五、压力试验
第三章 外压容器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外压容器的稳定性
二、外压容器的临界压力
第二节 外压薄壁圆筒的稳定性计算
一、受均布侧向外压的长圆筒的临界压力
二、受均布侧向外压短圆筒的临界压力
三、临界长度
四、受径向及轴向均布外压时筒体的临界压力
五、圆筒壳受轴向压缩、弯曲载荷及复合载荷的稳定性计算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一、外压容器设计参数的确定
二、外压薄壁圆筒的许用应力
三、外压厚壁圆筒的许用应力
四、图算法
第四节 外压圆筒加强圈的设计
一、加强圈的结构及作用
二、加强圈的计算
第五节 外压封头设计
一、外压球形封头
二、外压凸形封头
三、外压锥形封头
第四章 压力容器零部件设计
第一节 法兰
一、概述
二、密封设计
三、螺栓设计
四、法兰计算
第二节 容器开孔与补强
一、开孔附近的应力分析
二、受内压壳体开孔接管处的应力集中
三、开孔补强设计
第三节 卧式容器的支座设计
一、鞍座结构及载荷分析
二、筒体应力计算与校核
三、标准鞍座选用要求及说明
第五章 高压容器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高压容器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
二、高压容器的结构特点
三、高压容器的材料
第二节 高压容器简体的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
一、高压筒体的结构型式及设计选型
二、厚壁筒体的弹性应力分析
三、厚壁筒体的弹塑性应力分析
四、厚壁圆筒的自增强
五、厚壁简体的失效准则与强度计算
第三节 高压密封结构设计与设计计算
一、高压密封分类与结构型式
二、典型密封结构的设计计算
三、高压容器主要零部件设计
四、高压筒体端部的设计
五、高压容器的开孔补强
第六章 化工容器设计技术进展
第一节 概述
一、容器设计规范的主要进展
二、近代设计方法的应用
第二节 压力容器的失效准则
一、容器的失效形式
二、容器强度设计准则
第三节 压力容器的应力分类及分析设计
一、分析设计法与我国规范(JB 4732)
二、容器的应力分类
三、分析设计法对各类应力强度的限制
四、应力分析设计的程序及应用
第四节 压力容器的疲劳设计
一、压力容器的低循环疲劳
二、疲劳曲线与方程式
三、平均应力对低循环疲劳的影响
四、结构对低循环疲劳的影响
五、疲劳累积损伤
六、疲劳设计规范
第五节 压力容器的防脆断设计
一、容器的低应力脆断问题
二、断裂力学基础
三、裂纹的亚临界疲劳扩展
四、压力容器的防脆断设计方法
五、在役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
六、GB/T 19624《在役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有关内容介绍
第六节 化工容器的高温蠕变
一、金属材料的高温蠕变
二、化工容器的高温设计
三、高温压力容器的残余寿命
四、高温密封螺栓的应力松弛
第七章 塔设备
第一节 概述
一、塔设备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作用、地位与特点
二、对塔设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塔设备的分类和总体结构
四、塔设备的现状与动态
第二节 板式塔
一、典型板式塔的类型
二、塔盘的结构设计
三、塔设备的附件设计
第三节 填料塔
一、填料塔的总体结构
二、填料
三、液体分布装置
四、液体再分布装置
五、填料支承装置
六、填料塔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塔设备的振动
一、振动的产生与分析
二、塔设备的自振周期
三、诱导共振时的强度分析
四、塔设备的防振
第五节 塔设备的强度计算
一、塔的载荷分析及载荷计算
二、筒体的强度计算及稳定性校核
三、裙座的强度计算及稳定性校核
第六节 制造与检验主要技术要求
第八章 换热设备
第一节 概 述
一、石油化工对换热设备的基本要求
二、换热设备的分类与结构
三、换热设备的设计要点
四、GB 151《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五、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有关概念
第二节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一、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结构类型与特点
二、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要点
第三节 管板的计算
一、管板计算概述
二、以米勒法为基础的管板计算
三、我国GB 151管板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
第四节 温差应力与u形膨胀节的计算
一、温差应力
二、膨胀节结构型式
三、u形膨胀节的计算
第五节 管壳式换热器的振动与防止
一、概述
二、振动的产生与分析
三、管子的自振频率
四、振动判据
五、管子振幅的计算
六、防止振动的措施
第六节 管壳式换热器制造与检验主要技术要求
一、管壳式换热器装配图
二、管壳式换热器部件图
第九章 反应设备
第一节 概述
一、反应设备在过程工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反应设备的种类与特点
第二节 搅拌反应器的总体结构与类型
一、搅拌反应器的总体结构
二、搅拌反应器的类型
第三节 搅拌装置
一、搅拌器的型式
二、搅拌器型式的选择
三、搅拌附件
四、搅拌功率的计算
五、搅拌器强度计算
六、搅拌轴的设计
第四节 传动装置
一、几种传动的方式
二、电机选型
三、釜用减速器类型、标准及其选用
四、传动装置的机座
第五节 轴封装置
一、填料密封
二、机械密封
三、其他密封
第六节 搅拌反应器的罐体
一、罐体的尺寸
二、搅拌反应器的传热
三、工艺接管
第七节 制造与检验主要技术要求
一、搅拌反应器装配图技术要求
二、搅拌轴技术要求
三、搅拌器的技术要求
四、机械密封技术要求
第十章 管式加热炉
第一节 概述
一、管式加热炉的地位与作用
二、管式加热炉的种类与特点
三、管式加热炉的一般构成
四、管式加热炉主要技术指标
五、炉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与节能技术
第二节 燃烧器
一、燃烧器的组成、作用与分类
二、燃料气喷嘴
三、燃料油喷嘴
四、油-气联合燃烧器
五、配风器
六、燃烧道和预燃筒
第三节 管式裂解炉
一、概述
二、横管裂解炉
三、鲁姆斯(Lummus)SRT型裂解炉
四、梯台式裂解炉
五、区域型裂解炉
第四节 炼油装置管式加热炉
一、常压炉
二、减压炉
三、延迟焦化炉
四、催化重整炉
五、润滑油装置加热炉
第五节 烃类蒸汽转化炉
一、概述
二、I.C.I.型转化炉
三、Kellogg型转化炉
四、Topsφe型转化炉
参考文献
本书主要介绍化工容器及设备的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包括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慨论,中低压容器、外压容器和高压容器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工程设计方法,压力容器零部件设计原理及方法,还有近年来国内外压力容器设计理论与技术进展。最后介绍了最为典型的四种化工设备:塔器、换热设备、反应设备及管式加热炉。全书重点章节附有例题和设备的制造与检验主要技术要求。
常压的要看介质是否有害,如果是就要。脱硫罐是要经过安监部门的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源条件 第一节 基本条件 第十五条 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营业执照,取得当地政府相关的注册登记。 第十六条 具有A1级或A2级或C级压力...
你先看一看,你的储气罐是否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工作压力≥0.1Mpa;2、工作压力*容积≥2.5Mpa•L;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温度≥标准沸点的液体。如果能同时满...
《 -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 A 1 / 3 2007-2008 学年第 1学期考试试题( A)卷 课程名称 《 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 任课教师签名 喻九阳、徐建民 出题教师签名 徐建民 审题教师签名 喻九阳 考试方式(闭)卷 适用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考试时间 (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分) 1.在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进口介质为有腐蚀或有磨蚀的气体,蒸汽及汽液混合物时,应设 置什么?( ) (a)导流筒 (b)防冲板 (c)防冲板或导流筒 2.碳素钢, 16MnR和正火 15MnVR钢制容器进行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多少度? ( ) (a) 5℃ (b) 10℃ (c) 20 ℃ 3. 卧式容器鞍座的包角α,一般取( ) (a)120~150° (b)90° (c) 180 ° 4.《容规》规定,用于焊接压力容器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含碳量不应大于( )
化工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电路与电机拖动、化工原理、化工机械制造、化工容器及设备、化工机器、化工设备腐蚀防护、化工机械故障诊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测绘等。
化工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电路与电机拖动、化工原理、化工机械制造、化工容器及设备、化工机器、化工设备腐蚀防护、化工机械故障诊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测绘、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本书是石油化工中等专业学校统编教材。
全书分为五篇二十九章。第一篇为静力学与运动学基础,第二篇为材料力学,第三篇为化工材料,第四篇为机械传动,第五篇为化工容器及设备,各章后还附有复习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并结合生产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