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及《机械制图》有关规定 3
1.1.1 图纸幅面及格式(摘自GB/T 14689—2008) 3
1.1.2 比例(摘自GB /T 14690—1993) 7
1.1.3 字体(摘自GB /T 14691—1993) 8
1.1.4 图线(摘自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 9
1.1.5 尺寸标注(摘自GB 4458.4—2003、GB/T 16675.2—1996) 11
1.2 尺规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16
1.2.1 绘图铅笔 16
1.2.2 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的用法 17
1.2.3 曲线板的用法 18
1.2.4 圆规和分规的用法 18
1.2.5 其它绘图辅助物品 19
1.3 几何作图 19
1.3.1 等分直线段 19
1.3.2 常用正多边形画法 20
1.3.3 椭圆的画法 21
1.3.4 斜度和锥度 23
1.3.5 圆弧连接 24
1.4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 25
1.4.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25
1.4.2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画图步骤 26
1.4.3 常见平面图形尺寸标注示例 28
1.5 尺规绘图与徒手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29
1.5.1 尺规绘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9
1.5.2 徒手绘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1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34
2.1 投影法基础 34
2.1.1 中心投影法 34
2.1.2 平行投影法 34
2.2 点的投影 35
2.2.1 投影面体系 35
2.2.2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6
2.2.3 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7
2.2.4 投影面和投影轴上的点 39
2.2.5 两点的相对位置 40
2.2.6 重影点 40
2.3 直线的投影 42
2.3.1 直线的分类和投影特性 42
2.3.2 直角三角形法 45
2.3.3 直线上点的投影 46
2.3.4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48
2.3.5 直角投影定理(两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投影) 53
2.4 平面的投影 55
2.4.1 平面的表示法 55
2.4.2 平面的分类和投影特性 55
2.4.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8
2.4.4 平面的迹线表示法 61
2.4.5 圆的投影 64
2.5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66
2.5.1 平行关系 67
2.5.2 相交关系 69
2.5.3 垂直关系 73
第3章 投影变换 76
3.1 换面法的基本概念 76
3.2 点的投影变换 77
3.2.1 点的一次变换 77
3.2.2 点的二次变换 78
3.3 直线的投影变换 79
3.3.1 直线的一次变换 79
3.3.2 直线的二次变换 80
3.4 平面的投影变换 81
3.4.1 平面的一次变换 81
3.4.2 平面的二次变换 83
3.5 换面法的应用举例 83
3.5.1 求解距离问题 83
3.5.2 求解角度问题 86
3.5.3 求解定位问题 88
第4章 立体的投影 92
4.1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92
4.1.1 三视图的形成 92
4.1.2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92
4.2 平面立体 94
4.2.1 棱柱 94
4.2.2 棱锥 97
4.3 常见回转体 102
4.3.1 圆柱体 102
4.3.2 圆锥体 106
4.3.3 圆球 112
4.3.4 圆环 116
4.3.5 同轴回转体 119
第5章 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 122
5.1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122
5.1.1 概述 122
5.1.2 作图举例 123
5.2 回转体的截交线 129
5.2.1 概述 129
5.2.2 圆柱体的截交线 130
5.2.3 圆锥体的截交线 138
5.2.4 圆球的截交线 142
5.2.5 组合回转体的截交线 145
第6章 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 149
6.1 平面立体与回转体表面相交 150
6.2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152
6.2.1 积聚性法求相贯线 152
6.2.2 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 154
6.2.3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163
6.3 多个立体表面相交 165
第7章 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 167
7.1 组合体的分析 167
7.1.1 组合体的形成方式 167
7.1.2 基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及画法 167
7.2 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 170
7.2.1 叠加式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70
7.2.2 切割式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73
7.3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175
7.3.1 读图须知 175
7.3.2 叠加式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177
7.3.3 切割式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178
7.3.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181
7.4 组合体的构形设计 189
7.4.1 构形设计的基本方法 189
7.4.2 构形设计举例 190
7.5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92
7.5.1 简单立体的尺寸标注 192
7.5.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95
7.5.3 常见孔的标注方法 201
7.6 轴测图 202
7.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03
7.6.2 正等测的画法 204
7.6.3 斜二测的画法 213
第8章 机件常用表达方法 217
8.1 视图 217
8.1.1 基本视图 217
8.1.2 向视图 219
8.1.3 局部视图 219
8.1.4 斜视图 220
8.2 剖视图 221
8.2.1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 221
8.2.2 剖视图的画法和规定标注 222
8.2.3 剖视图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224
8.2.4 剖切方法和剖切面 230
8.2.5 剖视图中尺寸标注的特点 237
8.3 断面图 238
8.3.1 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238
8.3.2 断面的种类和画法 238
8.4 其它表达方法 241
8.4.1 局部放大图 241
8.4.2 简化画法 241
8.4.3 过渡线的画法 246
8.5 表达方法应用分析举例 247
第9章 螺纹、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251
9.1 螺纹 252
9.1.1 螺纹的形成和结构 252
9.1.2 螺纹的要素 253
9.1.3 螺纹的规定画法 255
9.1.4 螺纹的种类和标记 257
9.2 常用螺纹紧固件 261
9.2.1 常用螺纹紧固件及其规定标记 261
9.2.2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263
9.2.3 常用螺纹紧固件连接的装配图画法 266
9.3 键和销 273
9.3.1 键 273
9.3.2 销 275
9.4 滚动轴承 275
9.4.1 滚动轴承的类型 276
9.4.2 滚动轴承的代号和规定标记 276
9.4.3 滚动轴承的画法 277
9.5 弹簧 278
9.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279
9.5.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术语、代号及尺寸关系 280
9.5.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画图步骤示例 280
9.5.4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标记 281
9.6 齿轮 281
9.6.1 圆柱齿轮 282
9.6.2 锥齿轮 286
9.6.3 蜗轮蜗杆 288
第10章 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290
10.1 表面粗糙度简介 290
10.1.1 基本概念 290
10.1.2 常用评定参数 291
10.1.3 检验规范的相关概念 292
10.1.4 Ra、lr及ln的选用 292
10.1.5 表面粗糙度代号 293
10.2 极限与配合简介 296
10.2.1 零件的互换性 296
10.2.2 尺寸公差 297
10.2.3 配合 298
10.2.4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298
10.2.5 配合制 300
10.2.6 优先、常用配合 301
10.2.7 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和查表方法 303
10.3 几何公差简介 304
10.3.1 几何公差的项目及符号 305
10.3.2 几何公差标注示例 305
第11章 零件图 306
11.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306
11.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307
11.2.1 零件的分类 307
11.2.2 各类零件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307
11.2.3 零件图上尺寸配置形式 311
11.3 零件常见工艺结构简介 312
11.3.1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312
11.3.2 零件加工面的工艺结构 313
11.4 读零件图 316
11.4.1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316
11.4.2 读图举例 316
第12章 装配图 321
12.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321
12.2 装配图中视图的表达方法 323
12.2.1 对表达机器(部件)的基本要求 323
12.2.2 选择表达方法的步骤 323
12.2.3 装配图的画法 324
12.3 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326
12.3.1 装配图的尺寸 326
12.3.2 技术要求 326
12.4 装配图中的零件序号、明细栏、标题栏 327
12.4.1 零、部件序号的编写规则 327
12.4.2 零件明细栏和标题栏 327
12.5 装配结构简介 328
12.6 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330
12.6.1 概括了解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331
12.6.2 拟定表达方案 332
12.6.3 画装配图的方法 332
12.6.4 拼画装配图的步骤 332
12.7 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333
12.7.1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333
12.7.2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334
12.7.3 读图举例 335
第13章 焊接图和展开图 342
13.1 焊接图 342
13.1.1 焊缝的图示法和符号标注 342
13.1.2 焊缝的标注示例及焊接图例 346
13.2 展开图 349
13.2.1 平面立体的表面展开 349
13.2.2 可展曲面的展开 351
第14章 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 356
14.1 概述 356
14.1.1 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的目的 356
14.1.2 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的基本任务 356
14.2 零件测绘 357
14.2.1 零件测绘的一般步骤 357
14.2.2 常用的尺寸测量方法 359
14.2.3 零件测绘的注意事项 362
14.3 部件测绘 363
14.3.1 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363
14.3.2 部件“齿轮油泵”的测绘举例 366
附录 376
F.1 螺纹 376
F.2 螺栓 378
F.3 螺柱 379
F.4 螺钉 380
F.5 螺母 383
F.6 垫圈 384
F.7 键 385
F.8 键连接 387
F.9 销 388
F.10 滚动轴承 389
F.11 极限与配合 392
F.12 常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394
F.13 热处理 398
F.14 常用机械加工规范和零件结构要素 400
F.15 机械制图国外标准简介 403
参考文献 410 2100433B
本书是山东省首批精品课程“现代工程制图”和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工程图学教学的综合改革与实施”的研究成果,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制定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听取多所院校使用第一版教材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书采用当前机械制图最新国家标准,符合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投影变换,立体的投影,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含轴测图),机件常用表达方法,螺纹、常用标准件和齿轮,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零件图,装配图,焊接图和展开图,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等14章,以及附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制图”等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等其它院校相应专业选用,并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者参考。
与本书配套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习题集(附习题解答)(第二版)》也同时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供选用。
本书可提供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获教育部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有需要的教师可与作者联系。
为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对本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密切关注机械制图最新国家标准,注重实效性,继承第一版的特色、编写思想和构架的基础上,对本书的第一版作了部分修改、调整和更新。与第一版相比,这一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1) 开展了本书的立体化系列配套工作,同步修订和制作了与本书配套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习题集(附习题解答)(第二版)》、《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多媒体课件》(为本教材第一版配套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曾获教育部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本书配套习题集在调整习题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全部习题解答,以解决读者课后练习无法判断正确与否,严重影响后续内容学习的难题。(2) 在第1章中增加了图纸规格尺寸的第二选择和第三选择的列表,更利于理解国家标准的图示法;增加了投影识别符号画法等内容;以国家标准推荐的标题栏为基础,设计了本课程作业用的简化标题栏的格式和尺寸。(3) 第一版第9章“标准件和常用件”改为“螺纹、常用标准件和齿轮”,对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画法,作了更明确的定义和解释说明。(4) 第10章“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中的“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几何公差”等内容,按最新国家标准作了重新编写。(5) 在第12章“装配图”中,对装配图画法等重要内容进行了重点修改,并配以插图,以利于读者理解。(6) 第一版第14章“零件和部件测绘”改为“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并进行了重新编写,定位于满足“零、部件测绘指导书”的功能,增添了“齿轮油泵”部件测绘实例(附全套图样)及“齿轮油泵”测绘的学时分配和任务安排表(24学时)。(7) 本书的编写全部采用了最新国家标准。对附录以及全书所涉及到的最新国家标准部分全部进行了更新,并在附录中新增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附表。(8) 本书中的二维和三维插图均采用计算机绘制,并对全部立体插图进行了重新加工和渲染,使其比第一版更加直观、清晰。
是习题册上的习题吗?每个学校的用的书都不一样。。你可以百度一下你的习题册,看看有没有。。实在不行你可以让我看看是具体哪一道题不会,给我发一张图片过来,我给你讲解一下。。
一 课程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二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三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复习思考题 1—1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摘录1—2 常用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1—3 平面图形的画法1—4 绘图的方法与步骤1—5 图...
图中并没有多余的尺寸,按照图中尺寸可以做出3D模型你觉得哪个尺寸是多余的,是否可以指出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术性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趋势,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改革.高校和教师要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工程设计意识,进行三维立体教学.本文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绪论 第 1 章 机械设计概述 第 2 章 润滑与密封概述 第 3 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 4 章 平面连杆机构 第 5 章 凸轮机构 第 6 章 间歇运动机构 第 7 章 螺纹连接 第 8 章 轴毂连接 第 9 章 带传动 第 10章 链传动 第 11章 齿轮传动 第 12章 蜗杆传动 第 13章 齿轮系 第 14章 机械传动设计 第 15章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 第 16章 轴 第 17章 滚动轴承 第 18章 滑动轴承 第 19章 联轴器、离合器 第 20章 弹簧 目 录 绪论 0.1 机器的组成及特征 0.2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0.3 学习方法 复习题与练习题 第 1 章机械设计概述 1.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1.2 机械设计的内容与过程 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 1.4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1.5机械零件的标准化 1.6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概述 复习题与练习题
配套教材
该教材有配套教材——《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习题集》和《机械制图习题分析与解答》。
书名 |
书号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作者 |
---|---|---|---|---|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习题集》 |
978-7-122-14323-5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12年8月 |
王彦华 |
课程资源
该教材配套有电子课件。
该教材配有辅助教材《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习题集》。
书名 |
书号 |
出版社 |
作者 |
---|---|---|---|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习题集》 |
978-7-04-030134-2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马麟、张淑娟、张爱荣 |
该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审定的机械制图课程基本要求,并参照有关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标准编写而成。
该教材由王彦华主编,王萌、付浩然、刘玉莹副主编,张彬、李五坡、孙志强、卢慧参编。全书由朱世杰主审。
2012年8月,该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 |
装帧设计 |
责任校对 |
---|---|---|
韩庆利 |
韩飞 |
陈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