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Battaglia(1952)的定义,核型(karyotype)是某一个体或一样缘个体的染色体组分中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
中文名称 | 核型分类学 | 外文名称 | 无 |
---|---|---|---|
时 间 | 1952 | 学 科 | 生物 |
按Stebbins (1971)的定义,核型是有丝分裂中期看到的染色体组分的形态。人们通常研究和比较体细胞核型,但是在某些适合的类群,特别是在百合目及其亲族中,也研究第一次小孢子分裂的配子体核型或单倍体核型。在苔藓植物中通常是应用配子体核型。Herskowitz (1977)认为,核型是中期染色体或染色体类型按顺序的排列表达。因此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配子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照片、描图以及把染色体按大小顺序的排列都可以称为核型,只不过前者称为体细胞核型,后者称为单倍体核型或配子体核型。以同源染色体为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核型,特称为核型图(karyogram)。因此核型分析的内容就是确定染色体数目和分析染色体各项形态参数。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亦称/组型0,是指某一个个体或种的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状、主缢痕和副缢痕等特征的总和。在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目前一般采用如下的方法:(1)常规的形状分析。如测量染色体的长度,确定着丝点的位置,副缢痕的位置和存在与否以及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2)带型分析。在染色体组型分析中,现多应用分带技术,根据不同带型,可更精细而可靠地识别染色体的个体性。(3)着色区段分析。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着色区基本相同,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有差别。(4)定量细胞化学方法。即根据细胞核、染色体组或每一个染色体的DNA含量以及其他化学特性去鉴定染色体。
海南蒲桃,别名:乌墨、乌楣,拉丁文名:Syzygium cumini (L.) Skeels.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桃金娘目;桃金娘科;蒲桃属;海南蒲桃。
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卫矛科、卫矛属
按连接头结构形式可分为:FC跳线、SC跳线、ST跳线、LC跳线、MTRJ跳线、MPO跳线、MU跳线、SMA跳线、FDDI跳线、E2000跳线、DIN4跳线、D4跳线等等各种形式。比较常见的光纤跳线也可...
分类学基本知识PPT资料39页
用聚类分析的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等5种方法对亚洲野茉莉科的属进行了分类。形态分类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根据聚类图(树状图),支持笔者将产于印度、缅甸、泰国至中国云南南部,原归于歧序野茉莉属(Bruinsmia)中的一种(B.Polysperma(Clarke)van Steenis)另立一新属──新野茉莉属(Neostyraxgen.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