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射流是一种利用非连续射流进行流动控制的技术。
中文名称 | 合成射流;零质量射流 | 外文名称 | synthetic jet; zero-net-mass-fluxjet |
---|
合成射流(英文名称:synthetic jet)是一种由于激励器交替吹吸周围流体而产生的非连续射流。合成射流激励器具有可以产生某种振动机制(如活塞、压电膜等)的空腔,空腔通过孔口与外界流体联通。激励器工作时交替吹吸周围流体,吹出的流体由于剪切作用形成涡环并向远离孔口方向运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被吸回激励器。合成射流具有仅对外输出动量而输出质量为零的显著特征,因此又被称为零质量射流。与传统的连续吹气或吸气流动控制技术相比,合成射流具有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成本低、维护方便、无需额外气源等诸多优点,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1 射流曝气的基本原理 射流器采用文丘里喷嘴, 工作水泵出水通过射流器的喷嘴,随着喷嘴直径变小,液体以极高的速度从喷嘴喷射出来,高速流动的液体穿过吸气室进入喉管,在喉管形成局部真空,通过导气管吸入(或...
射流泵组主要由水箱、离泵、射流器、真空表、压力表和连接管道阀门等组成。 射流泵组具有加工制作简单、运行安全、维修方便、效果较好等优点。 射流泵组工作原理 水箱充满水后,启动离泵,使它...
射流泵 :依靠一定压力的工作流体通过喷嘴高速喷出带走被输送流体的泵。 射流泵的工作原理。工作流体Q 从喷嘴高速喷出时﹐在喉管入口处因周围的空气被射流卷走而形成真空﹐被输送的流体Q S即被吸入。两股流体...
基于全射流喷头射流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内部流动状况,分析射流元件附壁频率的影响因素.利用元件两侧压差大小,建立附壁频率计算式,通过射流元件壁面脉动压力测量获得的附壁频率试验数据,频率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附壁频率随元件腔室容积增大,信号水导管长度的变长而减小,随喷头工作压力增大,信号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对于PXH30全射流喷头射流元件,获得信号水流量与附壁频率的线性关系式.在无因次数计算与分析中,喷嘴雷诺数对斯特劳哈数影响较小,斯特劳哈数随欧拉数的增大而减小.附壁频率的研究能指导射流元件的设计和全射流喷头工作状态的调节.
为了解决全射流喷头信号嘴不便调节及旋转不稳定的问题,对全射流喷头信号嘴取水方式及喷体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射流喷头——外取水射流喷头.采用外部取水信号嘴可以更加方便、直观地进行调节,外部信号嘴又可以起到分水针的作用,促进高速水流的裂变,提高了喷洒的雾化程度以及均匀性.双喷体结构的采用减弱了喷头在工作过程中偏离铅垂方向的现象.选取PXH型全射流喷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压力下,外取水射流喷头的射程比全射流喷头增加2.5%左右,且平均雨滴直径减小0.5 mm左右,因此其雾化效果也更好.外取水射流喷头径向水量分布曲线呈"三角形",比全射流喷头更有利于组合分布.采用Matlab语言对喷头组合分布均匀性进行仿真计算,在方案所选间距中,提出工作压力分别为0.15,0.20,0.25 MPa时,外取水射流喷头正方形布置最佳组合间距为R,1.1R和R,组合均匀系数值分别为78.3%,83.9%和87.6%.
合成射流技术(Synthetic jet)是国际上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与传统有源射流控制相比,合成射流的产生不需要集中的压力气源、阀门和管道等装置,工作时只需消耗电能驱动激励器内的振动膜,产生脉动压力转变成单方向射流尽管对周围的流体来说,合成射流没有给予额外的质量,但会增加动量,从而引起外界流体的动量变化在1994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Smith和Glezer等人将零质量射流激励器成功地用于流动控制,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机理及应用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
该项技术目前正处于探索与应用基础研究阶段,国外对该技术在分离流动控制、前体涡控制以及射流矢量偏转控制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取得的进展令人鼓舞,但仍有许多机理和应用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虽然较早,但相对集中的研究还是近些年的事,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开展合成射流激励器工作机理研究和进行边界层分离控制应用研究,不仅有助飞行器的减阻增升,改善飞行性能和飞行品质,甚至可控制流动分离干预飞行器非对称绕流,进而获得更大的气动效益,这对飞行器的后期精细化设计和真实飞行流动实时调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斌斌设计了一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应用美国TSI二维非接触粒子图像激光测速技术对出口非定常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该激励器的瞬态和时均流动结机结果表明,倾斜出口下合成射流具有沿壁面的动量输运特性,并对该激励器在边界层分离流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可以显著增加边界层底层能量,非常有利于进行边界层分离控。
基于钝体绕流卡门涡周期性反对称脱落会引起结构振动、诱发气动噪声这一物理现象,本项目创新性的提出了合成射流控制圆柱绕流的一种新的思路:改变尾迹涡固有的脱落模式。本项目将合成射流对称地布置在圆柱分离点附近,研究了尾迹涡演化发展的动力学过程,揭示合成射流旋涡与圆柱壁面边界层/剪切层/尾迹涡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分析了不同激励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而获得了合成射流有效控制的优化参数,最终为合成射流控制涡脱落模式这一新思路提供了充实的科学依据。本项目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 1、揭示了合成射流控制下圆柱绕流典型尾迹涡演化模式的发展规律。固定来流雷诺数为Re=1200,改变合成射流激励参数,实验研究观测到圆柱尾迹涡脱落呈现出几种不同的脱落模式,即2S反对称模式、2P对称模式、2(P S)反对称模式、双稳态模式和2S对称模式,详细分析了尾迹涡演化发展的动力学过程。 2、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模态分解方法即全场特征频率分解(GED)方法。GED模态分解方法简单快捷有效,以全场功率谱密度为特征频率的选取依据,可以得到特征频率对应的全场振幅谱、相位谱和模态,应用该方法成功地分析了不同脱落模式的频谱特性和差异。 3、揭示了不同尾迹涡脱落模式产生的物理机制。综合应用流动显示和微距镜头拍摄的PIV结果,提出两种关于尾迹涡的分离与融合机制,较为有效地揭示了不同尾迹涡脱落模式的产生机理。 4、分析了不同激励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发现动量系数Cμ、激励频率fe和冲程A三个参数均会对圆柱尾迹涡脱落模式产生影响。合成射流只有在具有足够的动量系数和一定的射流冲程下才能改变圆柱尾迹涡的脱落模式。激励频率决定了向剪切层内输入动量和涡量的周期,影响不同尾迹涡脱落模式产生。 5、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合成射流布置于分离点附近时对圆柱绕流及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固定来流雷诺数Re=500,发现不同尾迹模式的分布表现为合成射流动量系数和频率的函数,在特定工况下尾迹涡呈现对称模式,此时圆柱升力脉动可以被完全抑制。 6、提出了在圆柱前驻点与分离点附近开通槽控制圆柱绕流的控制方法。通槽出口射流与边界层作用,可以推迟流动分离点到通孔下边界,并进一步影响剪切层发展,圆柱绕流雷诺数Re = 780、1470,通槽宽度w/D = 0.1、0.2时, 可以诱导产生双稳态模式。 2100433B
射流阀从结构上可分为射流管阀和偏转板射流阀两种。
1、射流管阀
射流管阀,它主要由射流管1,接收器2,转轴3和对中弹簧4等组成,如图1所示。
压力油通过转轴3引入射流管1,射流管射出的液流冲到接收器的二个接收孔上,二孔分别将液流导向油缸的两腔。液压能通过射流管的喷嘴转换为液流的动能,液流被接收孔分流接收后,又转变为压力能在液压缸两腔中肜成压力差。当控制位移xi=0时,射流管1处于中位,两个孔分流接收的液体流量相等,液压缸两腔的压力也相等,活塞不动。当xi不等于0时,射流管绕转轴3偏转,两个接收孔分流接收的液体流量不相等,其中一孔增加,另一孔减少,从而使液压缸两腔的压力不等,产生压差使活塞运动,活塞运动的速度与xi的大小成正比,方向与xi相对应。
2、偏转板射流阀
偏转板射流阀的结构如图2所示,图2中b)为射流盘的水平截面图。该阀的射流管1固定不动,另设一可移动的偏转板2于喷口与接收器3之间,前一级的控制元件可操纵偏转板2平移,当偏转板平移xi后,两小孔分流,使其接收的液流不等,形成压差PL=P1-P2,推动级活塞运动。
上述两种结构的射流液压放大的基本原理相同,液体静压能通过射流管喷嘴高速喷出转换成液流的动能,在接收器前分流,且被接收器的二小孔接收,然后又将其动能转变为压力能,形成压差PL=P1-P2。不同的是分流方式不同:射流管阀是转动射流管分流,是射流管管口;而偏转板射流阀是移动偏转板分流,分流喷口是偏转板的小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