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工程研究所所在二级学科热能工程成立于1954年,该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从该学科先后走出了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燃烧工程研究所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工程学科教学科研的骨干支撑力量。研究所现有教师26名,包括教授10名、副教授4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6名、硕士生指导教师16名。研究所所长秦裕琨教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所长吴少华教授受聘为国家863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专家,李争起教授、孙锐教授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支持。
燃烧工程研究所开发的'风包粉'系列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燃烧技术,目前已在全国至少50000MW机组上成功应用,每年可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该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一步等奖。
目前,燃烧工程研究所承担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纵向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30余项。“十一五”期间,燃烧工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级纵向课题经费超过2000万元,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经费超过3000万元。我所获得的国家级纵向科研经费支持无论是经费额度还是项目数量均位居全校前列。
大部分专业,学费7500一年,住宿费1200一年。奖学金减免学费。一等奖学金减免7500元学费,额外发3000生活费;二等奖学金减免7500元学费,无生活费;三等奖学金减免4000或者3500元学费(...
专业不错,就业主要方向就是市政工程,但是市政工程也有私人的企业,还有房地产建筑行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当然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好!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工科专业没有弱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不仅是211高校,而且是首批"985工程"的9所高校之一,是中国一流的,顶尖的高校,国际知名,理工科强...
燃烧工程研究所拥有大型独立实验室2000 m2,实验室内建有研究洁净煤燃烧、烟气污染物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生物质能利用过程及特性的冷热态机理实验平台、大型试验台架十数套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高性能分析测试设备。其中有三维激光多普勒粒子分析仪一套、数值计算软件包三套;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的TGA/SDTA851e热天平一台、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570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IFA300恒温热线热膜测速仪、美国Agilentg公司生产的5975 MSD -6890 GC的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器等分析仪器和设备;研究所还为学生配置高性能计算机百余台,并建有功能完善的局域网和数据计算服务系统。
燃烧工程研究所历来重视学生的培养、教育以及研究所文化学术氛围建设。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生学习和科研条件,支持各类学生组织的创新实践和文体娱乐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由于在教学、科研和党建方面的累累硕果,燃烧工程研究所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教师党支部被评为2006年度黑龙江省先进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被评为2006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党支部。燃烧工程研究所更是连续多次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集体。燃烧工程研究所支持的清洁能源网先后被评为“中国BBS社区百强”网站 (2004)和“中国高校百佳网站之十佳学术网站(2006)。
燃烧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清洁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化工过程及控制等学科,传统和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本领域极大的发展前景。目前,研究所的主要科研方向为:
洁净煤燃烧技术
烟气污染控制及监测技术
废弃物焚烧技术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
先进动力循环及系统技术
能源和化工原料融合的煤炭综合利用技术
燃料特性试验技术 2100433B
<正>哈尔滨工业大学木结构研究与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原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卡冈(M.E.KAΓAH)教授作为苏联专家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他开设了木结构和木材学两门课程,并指导了一批研究生和国内有关院校选派的进修教师.由此形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木结构教学与研究团队.后因木材资源短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逐渐停用木结构,木结构教学与研究也基本停滞.世纪之交,随着轻型木结构由北美引入中国,木结构在建筑工程中逐渐恢复使用,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液力成形工程研究中心 是国内专门从事液力成形领域科研和技术开发的研究机构。现有人员23人,其中教授(博导)2人,教授1人,博士4人。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内高压成形基础理论、工艺、设备和模具关键技术、热态液力成形、无模胀形和板料液
哈尔滨工业大学热泵空调技术研究所于2004年正式揭牌,隶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但其前身所从事的热泵空调技术方面的研究却已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所在二级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国内该领域成立最早的专业,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研究所现有教师6人,其中正教授3名、副教授3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25人。目前,该所拥有博士生指导教师3名、硕士生指导教师3名, 是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
课题组成员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团结协作精神,研究所目前承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科技部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3项,其它横向研究课题1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7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完成大型工程咨询、设计项目近百项。近几年,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赴美国、欧洲、日本、韩国、香港等地考察或进修学习,加强了与国外高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研究所的宗旨是致力于解决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技术,造福全人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热泵技术在我国暖通空调中应用评价、暖通空调设备的研制与开发、暖通空调设备性能试验方法的研究、生态供暖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太阳能季节性相变蓄能技术研究、高效建筑能量系统的故障分析与优化控制策略研究、双级耦合热泵关键技术研究、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研究等,传统和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本领域极大的发展前景。
西北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挂靠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环境工程系,主要从事环境声学和水声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所的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评价、声品质分析、声学材料、听觉仿生、声学测量、声信息处理等,在复杂结构声辐射预测、有源噪声控制、噪声主观评价、声场视听一体化、声学目标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研究所得到“985”和“211”工程的重点支持,学科建设成绩斐然,科研与学习环境优良、实验设施完备、仪器设备先进,达到同期国际一流水平。拥有“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和“声与振动控制”实验室,有包括丹麦B&K公司 PULSE7.0系统在内的一大批先进声与振动测量仪器,以及AUTOSEA、SYSNOISE、ODEON等最新版本的声学计算软件。
研究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7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有10人次分别获“全国优秀教师”和“中国青年科技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现任所长及学科带头人:彭永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他是恢复高考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首届硕士学位研究生。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111计划”“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控制”创新引智基地主任。先后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他针对污水脱氮除磷处理的重大需求,不断地突破关键技术,为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建设、升级改造和运行控制水平以及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31项并转让55项;出版专著7本,3本是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也是本学科相应领域中的第一部专著。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0余篇、其中IF 5.0的80余篇。培养工学博士66人,有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获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