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育苗造林起苗时,首先清理容器袋周围的土,不要使袋内的土体松动,更要注意用手拔苗起苗。栽植时应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栽前一定要撕破袋底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散坨。
应该在起苗的前一天给圃地灌水,起苗时要深挖,做到根系完整,剔除细弱苗和病苗,对苗木进行分级,并用湿布覆盖及时栽植。刺槐起苗时要进行截干,截干高度为地表以上。
要根据荒山荒地的立地条件,以当地物种的生物学特点为基础,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树种的生长特点,来源方式,同时要结合区域劳动力状况和资金条件,以本地树种作为荒山荒地造林树种选择的重点,做到针叶阔叶相交织,乔木灌木相结合,共同形成具有荒山荒地绿化功能的造林种质基础。
要根据荒山荒地的地理特点和地质结构,有针对性地确定造林的密度,对于立地条件差的山区上部和山脊区域应该采用低密度的方法,而对于立地条件好的区域可以采用高密度的策略,通过有效地调整造林密度,实现对荒山荒地造林效果和质量的保障。
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针对坡的上下位置及坡度的大小,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对山坡中部及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对山坡下部及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
1、难度加大。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和植树造林工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实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为我国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我国相当一部分地方的荒山荒地已经恢复了绿化,在荒凉的山坡上覆盖上了林草植被,但这些地方大都是属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容易使其恢复绿化的荒山与地。本着先易后难的绿化原则,我国先将一些容易恢复的地方恢复绿化了,剩下的大部分地方都是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绿化工作的恢复不容易进行的荒山荒地。恢复难度的不断加大是我国荒山荒地造林面临的首要问题。
2 成本增加。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区造林,管护和补植工作量大;随着国家义务工制度的取消,人工费用提高;物价上涨,种苗、肥料等成本费用随之上涨。这些因素增加了造林成本。
3、融资困难。荒山荒地造林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相对较差,一些企业、私营业主投资积极性不高。因经济回报低、回报周期长,荒山荒地造林融资受到影响。
4、科技滞后。一些难造林地如盐碱地、干石山区、石漠化和荒漠化等地造林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造林模式比较单一,制约了造林质量的提高。
根据2014年印发的《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造林主体在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等进行人工营造,面积不小于1亩的,乔木林、木本油料林、灌木林、水果和木本药材林、竹林等几类林木具有造林补贴,具体标准...
造林模式与生长量分析 1、培育用材标准: 煤矿用矿柱材的小头直径一般为8~12㎝,长度约在2m以上。建筑用材小头直径为14~24㎝,长度约在3m 以上。 2、选择立地类型: 选...
用园林就可以,荒山的话可以协商增加一些费用
应该采用人工为主的造林方法,特别是在坡度大、地形条件不良的区域,更应该应用人工进行造林苗木的栽植。可以人手一筐,将造林苗木紧密地排列在筐底,注意不能因挤压而影响到苗木根须和枝干。栽植苗木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苗木根系,苗木根须应该舒展,左右分布均匀,不能出现偏移、窝根等问题,根须尽头更不能出现上翘和外漏等现象。栽植荒山荒地造林苗木过程中要控制苗木整体的深度,同时进行覆土,覆土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的方法,将土质湿润、肥沃的土壤填埋于树穴深层,将新土覆盖于树穴上层,通过分层填埋、分层踏实的方法,使荒山荒地造林苗木根须与土壤做到紧密结合,避免干燥空气的深入,保持荒山荒地造林苗木根系的湿润。
造林后要适时进行松土,以确保土壤墒情,为树木的生长和缓苗提供空间与水分基础。特别在浇灌后、暴雨后、干旱季节等时段,及时松土可以起到保墒、预防龟裂、防止土壤板结等功能,是确保造林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造林技术的基础性要求。要结合造林抚育工作要求做好清除杂草工作,造林初期杂草的生长会抑制苗木的缓苗和生长,因此要采用集中和针对相结合的策略,进行除草工作,改善苗木的空间和生长环境。
树穴穴面是荒山荒地造林后形成的新土结构,由于灌溉会导致树穴穴面产生板结,也会由于填土不规范产生虚填而导致土质疏松,这会影响苗木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必须做好树穴穴面的覆盖工作。一般在荒山荒地造林后,应该将树穴穴面踩实,然后覆盖一层虚土,这样就可以避免土壤产生板结问题。也可以通过碎石块压实,填草,覆盖枯枝叶等方式降低树穴穴面的水分蒸发量,维护苗木水分的平衡,保障树穴穴面的墒情,从而确保荒山荒地造林的效果和质量。
造林后应该对苗木立即进行浇水和灌溉,改善苗木周边的墒情,浇水一般采用一次性浇足的方法,使苗木能够在缓苗和生长中得到足够的水分支持,以利于苗木的成活。在每年春季和入冬两季,在有条件的造林地进行春灌和冬灌,给苗木提供充足的水分,为应对春旱和冬季低温损伤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夏秋两季雨水多发的季节,荒山荒地造林地应该得到全面的管护,特别要及时查看苗木的长势和树穴的规格。如果苗木被雨水冲压应该立即扶正,如果降水重回树穴,则应该立即整穴,以便为荒山荒地造林苗木的正常生长提供外部条件和空间环境。
对于荒山荒地造林处于寒冷低温的区域,应该采用覆土的方式对抗低温伤害,根据苗木品种选择适当的覆土厚度,也可以选择落叶和枝条等其他方式进行保温和抗冻害处理,以便使苗木能够顺利度过冬季。在春季气候转暖后,要对荒山荒地造林苗木进行扒土处理,扒土的时机应该选择没有大型寒流入侵后,苗木缓苗前,土堆应该一次性扒开,对于倾倒的苗木要予以扶正,对于破坏的树穴必须修理,做到对荒山荒地造林苗木萌发和生长外部环境的改善与保障。 2100433B
以张掖市2003年退耕还林任务分配及完成情况为例,着重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荒山荒地造林质量较差的原因,估算了其结果给国家和群众造成的损失,得出了退耕还林工程中要求农民完成一定比例的荒山荒地造林任务的政策在河西走廊中部不适合推广的结论,提出了在河西走廊中部荒山荒地造林应因地制宜,宜"造"则"造",宜"封"则"封","造"与"封"相结合,并制定奖励政策,加大在荒山荒地造林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有利于荒山荒地造林质量提高的建议。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土壤也非常贫瘠,这些地区常年少雨,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根据多年来的造林工作经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山绿化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集水技术、栽植技术等抗旱措施以及抗旱配套技术措施如DJS造林技术,容器苗造林和地膜覆盖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取得有效的抗旱效果。
《晋书·地理志上》:“﹝建安﹞二十年,始集塞下荒地立新兴郡,后又分上党立乐平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前面竟是一片荒野,暗想这南京城里,怎么有这么大的一片荒地?”柳杞《好年胜景》:“西陵山区,是开垦不久的荒地,土地肥美,一亩玉米丰收年景可收六百斤。”
广义的荒地指可供开发利用和建设而尚未开发利用和建设的一切土地,主要包括宜农、宜林和宜牧荒地等。狭义的荒地通常指宜农荒地。即宜于耕种而尚未开垦种植的土地和虽经耕垦利用,但荒废而停止耕种不久的土地。前者为生荒地,后者为熟荒地,两者均是农业用地中的一项重要后备土地资源。据统计,中国尚有宜农荒地资源3500多万公顷,其中可垦为农田的约为1300多万公顷,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纬35°以北地区,以东北最多,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次为内蒙古和西北地区。在南方广大红黄壤丘陵山地和滨海地区,分别拥有相当数量的宜农荒山荒地和滩涂资源,有利于开荒和围垦利用。
拼音:huāngdì
英语:wasteland; barren land; uncultivated land
荒废或未开垦的土地。
例1:沙漠荒地。
例2: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