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的特征与火山喷发环境、火山的喷发方式、火山产物的堆积环境、火山碎屑物的搬运方式、火山岩在火山机构中的位置等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火山岩的岩相。依据火山岩时产于海底还是陆上,可划分为海相和陆相火山岩。
根据火山岩及相关岩石的产出部位、喷发和就位方式,可进一步划分为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火山通道相(火山颈)、次火山相、火山沉积相等。
陆相熔岩成分变化大(基性-酸性岩皆有),常见红色氧化顶,柱状节理发育。在陆相的河湖环境中,熔岩遇流水冷却,也能形成枕状熔岩。中性岩多为紫、红、黑、灰色,中酸性多为浅黄色、浅黄白色,熔岩常发育红顶绿底,气孔、杏仁构造发育。
陆相火山岩与下伏地层常呈喷发不整合接触,风化壳发育,与陆相动植物化石及陆相沉积岩共生。陆相火山碎屑岩在水平方向上粒度变化显著,常见火山弹、火山泥球、熔结凝灰岩、泥流角砾岩,而在垂直方向上碎屑粒度一般无分选,无明显的粒度变化,因而,不发育由于碎屑颗粒大小逐渐变化而显示的粒序层理。
海相熔岩成分变化小(以基性岩为主),常见枕状构造,常见熔岩遇水淬碎形成的玻屑、岩屑等。基性火山岩多为蓝、绿色,罕见的中酸性岩多为银灰、灰白色,红顶绿底构造不发育,气孔或杏仁的含量变化大。水深较大的海相火山岩中不发育气孔和杏仁构造。
海相火山岩与下伏地层间为整合接触,风化壳不发育,与海相生物化石及海相沉积岩共生。海相火山碎屑岩在垂直方向上粒度分选明显,粒序层理发育。2100433B
岩体的侵位深度不同,就会影响到岩浆冷凝结晶的条件,所形成的岩石也有不同特征。因此,按照侵入岩的侵位深度,可将侵入岩划分为浅成相、中深成相和深成相三个相。其中,浅成相的岩石相当于浅成岩,中深成相和深成相的岩石属于深成岩。
侵位深度为0-5km,侵入体规模较小,常见岩墙、岩床、岩盖、小岩株、隐爆角砾岩体等,岩体中可以发现晶洞构造,边部具冷凝边,与围岩多呈不协调接触。
岩体具细粒、隐晶质结构及斑状结构,斑晶可具熔蚀或暗化边结构。矿物常保存了高温条件下的结构状态,斜长石环带发育,常见高温石英斑晶,出现易变辉石等。
岩体接触变质较弱,有时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蚀变,浅成相小型侵入体常与金属矿产有关,尤其是隐爆角砾岩体,是很好的容矿岩体。
有些岩体由边缘向中心可分为边缘相、过渡相和中心相。
侵入深度为5-15km,多属较大的侵入体,如岩株、岩基、岩盆等,也有岩盖、岩墙等小型侵入体。
岩石具中粒、中粗粒结构、似斑状结构,岩体组成一般不均匀,矿物内部的结构状态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得到调整,如斜长石环带不发育,石英为他形的低温石英。
接触变质带较宽,有时有云英岩化带,常见矽卡岩带,在接触带可形成各种接触变质和高温汽成热液矿床。
侵入深度大于15km。岩体较大,岩体走向与区域构造线理方向一致,围岩为区域变质的结晶片岩、片麻岩类,岩体主要为花岗岩类。
岩体常为片麻状构造,交代结构十分发育。斜长石无环带。岩体无冷凝边,围岩无接触变质带,与围岩多为逐渐过渡关系。
火成岩相(igneous facies)表示火成岩由于形成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岩石和岩体的外貌特征相互关系的综合,可分为侵入岩相与火山岩相。
其中,侵入岩相(intrasive facies),可进一步分为浅成相(hypabyssal facies)、中深成相(meso-plutonic facies)和深成相(plutonic facies)。而火山岩相(volcanic facies)可进一步分为海相和陆相火山岩。
火山岩是福建省地表和近地表极其常见的一类重要火成岩石。从元古代(可能有太古代)开始到第四纪晚期以来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地表以下的岩浆沿着断裂或其他薄弱地段快速涌出或喷发到海洋与陆地表面。有的在地表或...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地壳内的熔融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面后冷凝而成的岩石。火山岩 火山岩是火山爆发时,岩浆被喷到空中而急速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熔岩是因为在地球的内部有大量的熔岩,因为积攒时间很长而且能量很大所以就会从火山里爆发出来,就变成火山爆发,和熔岩,而熔岩在很长时间的分化和化学变质,就变成金子或钻石之类的物体啦
本文概略介绍了中国大陆4个火山(岩)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和16个国家地质公园,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两个地质公园。文章还介绍了这些地质公园火山岩喷发时代、火山类型、大地构造环境和火山(岩)景观特征与分类。它们的喷发时代主要为更新世-全新世、中新世、始新世和白垩纪。四个时期的火山地质公园,在不同年代火山中均具代表性与典型性,为中国火山/火山岩研究提供了真实的材料。作者还针对火山地质公园建设现状提出加强科学研究与实施解说系统工程两条建议。
火山岩玄武岩类 1、橄榄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 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斜长石 5-20%、橄榄石 5-10%、辉石 1-2%等组成。 斜长石:灰白色,自形 -半自形,柱状,粒径 0.2—2.5mm。 橄榄石:灰绿色,自形 -半自形,粒状,粒径 0.2—2.0mm。 辉石:黑色,自形 -半自形,短柱状,粒径 0.2—2.0mm。 基质: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 2、气孔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 基质为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气孔及杏仁体大小不一,最小达显微级,大者可达 2cm,含量在 5-20%之间,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 中心多为玉髓, 次为玉髓及碳酸盐岩矿物。 斑晶斜长石 5-20%、橄榄石 5-10%、辉石 1-2%等组成。 斜长石:灰白色,自形 -半自形,柱状,粒径 0.2—2
成岩的结构与构造,基本上是用肉眼在一块手标本上,或者在一米见方的野外露头上就能观察到的岩石特征,可以说是一项“微观”考察吧,要谈的,是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考察,也可说是一项“宏观”项目吧!这就是火成岩的产状。所谓火成岩的产状,是指火成岩体在地壳中产出(存在)的状态,具体地说,就是野外所看到的整个岩体的模样。当然,这也是在火成岩发育地区旅行时所必须了解的内容。火成岩体产状的具体内容,包括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与围岩之间的关系,这是由构造环境的特点所决定的。
所以,当对火成岩体的产状有所了解以后,对火成岩的成因、形成的条件等方面也就有所认识了。先谈火山岩的产状,它的特点与火山的喷发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是中心式的喷发,则形成许多锥形的火山岩堆积,组成古火山群,例如山西大同所见到的第四纪火山群就属于此种类型。如果是沿着地壳的断裂带分布的火山岩,或者说是由裂隙式的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则出现线状分布的火山群,如南京地区所见到的第三纪火山群。各地火山岩组成的物质也有所不同,有的以熔岩为主,有的则以火山碎屑为主。如以现代的活火山为例,勘察加汝帕华火山和夏威夷的基拉韦亚火山以熔岩为主,喷溢之时,犹如河流奔泻,或如飞瀑高悬。
火成岩系列(igneous rock series)是指在一个岩石省(区)内共生在一起并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岩石组合。由于对火成岩系列的认识和划分有一个历史过程,所以同一个术语,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对火成岩系列的认识和划分有一个历史过程,所以同一个术语,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含义2100433B
根据晶子粒的大小,岩浆岩分成五类:伟晶岩质,有非常大的颗粒
晶岩质,只有大的颗粒
斑状,有一些大颗粒和一些小颗粒
非显晶质,只有小颗粒
玻璃状,没有颗粒
晶体形状也是纹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此分成三类:
全角:晶体形状完全保存。
半角:晶体形状部分保存。
他形:认不出晶体方向。
其中以第3项居多。
岩浆岩以两种化学成分分类:
二氧化硅的含量:酸性火成岩含量>66%
中性火成岩含量66%~53%
基性火成岩含量53%~45%
超基性火成岩含量<45%
石英,碱长石和似长石的含量:
长英质:含量很高,一般颜色较浅,密度较低。
铁镁质:含量低,颜色深,而且密度较高。
①化学成分。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锰、氢、磷等12种元素组成。它们被称为造岩元素,约占火成岩总重量的99%以上,尤以氧最多,占总重量的46%以上。其余所有元素的重量总和还不到1%。它们常用氧化物百分数表示(表1)。SiO2是岩浆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氧化物,其含量是岩石分类的一个主要参数。如SiO2含量大于65%的火成岩称酸性岩,含量52%~65%者为中性岩,45%~52%者为基性岩,小于45%者为超基性岩。K2O Na2O重量百分数之和称为全碱含量,也是岩石分类的一个重要参数。除12种主要元素外,火成岩中还含有许多种微量元素,如Au、Ag、As、B、Ba、Be、Cu、Pb、Zn、F、Cl、S、Ce、Li等。
②矿物成分。常见的矿物有20多种,通称造岩矿物(表2)。依其化学成分可分为两类。硅铝矿物,SiO2与Al2O3含量高,不含FeO、MgO,如石英类、长石类和似长石类。这类矿物颜色浅,故也称浅色或淡色矿物。铁镁矿物,FeO和MgO的含量较高,SiO2含量较低。如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等。这类矿物的颜色较深,故又称深色或暗色矿物。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在火成岩中的比例是岩石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一。火成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取决于岩浆来源,也取决于岩浆演化成岩的总过程。如来自幔源的岩浆富含铁、镁、铬等元素,形成的岩石以铁镁矿物为主,而来自壳源的岩浆富含硅铝元素,形成的岩石以硅铝矿物为主,花岗质岩浆在演化过程中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以含钙矿物为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