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容器材质:盛镀液的容器最好用塑料或玻璃钢,不可用钢铁制造,以免液体和容器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液使用效率。大型容器可用钢板焊接后用聚四氟乙烯处理表面使用。2. 加热装置:建议采用经聚四氟乙烯处理的电加热器或陶瓷,石英加热管,或用水浴法加热。3.工件离开药液后立即水洗则镀层呈白亮色,间隔时间较长则镀件颜色容易偏黄。四、包装:塑料桶包装,25公斤一桶;两桶一组份。母液、补加液可根据需要单独选购。
1. 镀前的工件(钢铁制件)要除油、除锈、清洗干净。清洗不彻底将影响镀层效果。镀层的光亮度与工件表面光洁度有关,想获得光亮度高的工件,可在镀前对工件进行“抛光”处理。2.本镀剂分为‘母液’和‘补加液’两种。母液分为A液、B液、单独包装,使用时根据欲镀工件数量所需的药液总量算出应加水量,先把去离子水(适量)置于容器中,再把药液A加入,然后把药液B加入,搅拌均匀即可。(药液配制比例:去离子水(纯净水或蒸馏水)4升,A液1升、B液1升)搅拌均匀,用氨水调整溶液PH值到4.6--4.8然后加热至85--90℃即可使用。(所用氨水为28%分析纯)〖稀释好的药液PH值约为3.6--4.1 ,加入氨水量约为药液总量的0.9-1%一般即可使PH值达到4.6--4.8如加入氨水量超量致使PH值超过4.8时可加入适量硫酸调整恢复。〗3.将清洗干净的工件置入镀镍溶剂中浸泡,一般每浸泡一小时可获得镀层厚度为15--18微米。(用户可根据工艺要求自定处理时间。若要求镀层薄可缩短浸泡时间;想获得较厚镀层可适当增加工件在镀镍溶剂中的浸泡时间。) 当工件表面镀层厚度基本达到要求时,取出工件,用清水洗净晾干即可。4.工艺流程为:工件除油Q/YS.344→水洗→除锈→水洗→流水洗→浸镀Q/YS.602→水洗→晾干。5.药液效率(处理数量):每公斤原液可处理一般工件面积0.4-0.8平米,不同厚度的镀层消耗药液的程度不同。要求的镀层厚,则消耗的药液多。 6.当药液浓度降低需补加时,可用补加液调整浓度后继续使用。无须排放废液。(补加液也由两组份构成,为A、C液,按所需量依次加入调整。)
环保型化学镀镍是指利用化学浸泡方式给工件表面镀上一层银白色镍磷合金,美观、牢固,适用于各种机械零件、标准件、五金装饰件等产品的镀层防护。可取代传统的电镀工艺。优点是:1. 化学镀与电镀相比,不须消耗大量电能,工件在镀剂中浸泡一段时间即可达到理想的电镀效果,可节约大量能源,降低产品成本。2. 镀层为镍磷合金,致密、牢固、硬度高。可与传统电镀效果媲美。抗腐蚀性比传统电镀优良。(显微结构:非晶态合金,非磁性;融点:860-880℃;密度:7.8g/cm3 ;硬度:镀态550HV,适当处理后可达1200HV)3. 工作效率高:镀层厚度一般工件每小时可达 15--18 微米。(镀速与药液浓度和工件表面粗糙度有关)。比传统电镀工艺提高工作效率数倍。4. 镀层分布均匀,不像常规电镀受电流分布的影响。即使几何形状复杂的工件也能达到均匀镀层,从而保证了工件质量。5. 安全无毒,无公害(药液可反复补加使用,避免废液排放),可大大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并可节约大笔环境治理费用。6. 使用简便。无需电镀设备、用一般塑料、玻璃钢容器既可给工件镀层。投资少、见效快。
一、基础液的组成:
⑴、硫酸镍 27克/升
⑵、次磷酸钠 30克/升
⑶、复合添加剂 80克/升
二、配制方法:
1、取清洁自来水或去离子水按总量30%加入⑴充分溶解。
2、取清洁自来水或去离子水按总量40%加入⑵充分溶解。
3、将计算量复合添加剂与 ⑴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⑵混合搅拌均匀。
4、加水至规定量后澄清过滤备用。
三、使用方法:
按以上配比配制的溶液即为HH118G化学镀镍工作液,其PH值为2.5~3。
使用前用氨水调整PH值至4.5~4.8。
留出部份工作液作调整液
详见HH118G化学镀镍使用说明。
在化学镀镍前,金属制品表面前处理包括:研磨抛光、除油、除锈、活化等过程,化学镀镍中经常使用的金属前处理方法与电镀工艺中的类似。研磨、抛光等物理方法,hsd.baidu/www.ymdtmst....
化学镀镍废液中,若不存在络合剂或络合剂的量较少时,可直接采用氢氧化钠(浓度为6mol/L)调节pH值,根据废液中镍离子的浓度,加入适量的NaOH,使镍离子沉淀为Ni(OH)2除去。对于有络和剂废液的除...
蒸汽加热,电加热,,蒸汽可选择用煤或电蒸汽。电加热可以选用石英管,铁氟龙管等,也有用不锈钢或钛管的,,不过会吸镍。。。。
美观牢固,消耗电能少,节约能源,降低产品成本可与传统电镀媲美环保型化学镀镍适用于各种机械零件,标准件,五金装饰件等产品的镀层防护,可取代传统的电镀工艺。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碳钢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学生姓名 专业 机教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所学专业 材料加工 职称 完成期限 一、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化学镀镍技术是采用金属盐和还原剂 ,在材料表面上发生自催化反应获得镀层的方法。 化学镀与电镀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以往煤矿综采支架上用的立柱、千斤顶、油缸的防腐 均采用镀铬及镀锌 ,由于受几何形状的影响 ,只能对活塞杆、 活塞、导向套等简单部件进行电镀 , 稍微复杂一点的内孔、沟槽就很难采用电镀的方法来解决防腐问题 ,且镀液废水对环境污染严 重。化学镀镍在以往煤矿综采支架油缸上还未使用过 ,也不敢轻易变更防腐工艺。通过实际考 察和检验 ,该方法完全可行 ,只要对产品镀层的质量严格控制 ,完全能保证产品的使用性能。 由于化学镀镍层具有优秀的均匀性、硬度、耐磨和耐蚀性等综合物理化学性能,该项技 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几乎难以找到一个
化学镀镍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近几年已发展极成熟了,化学镀镍水几乎适用于所有金属表面镀镍。如:钢铁镀镍,不锈钢镀镍,铝镀镍,铜镀镍等等,它同样适用于非金属表面镀镍。比如:陶瓷镀镍,玻璃镀镍,金刚石镀镍,碳片镀镍,塑料镀镍,树脂镀镍等等。使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化学镀镍节能处理方案
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金属或某些非金属上镀上一层镍的方法,称为镀镍。镀镍分电镀镍和化学镀镍。化学镀镍过程对温度十分敏感,加热方式对镀液稳定性影响极大。酸性浴化学镀镍的操作温度大多在85~92℃,水溶液的热容又比较大,热能消耗高;因此化学镀镍溶液的加热方式、升温时间、控温精度、绝热技术等直接关系到镀镍溶液的寿命,镀层质量和生产成本的因素。传统的有电热式,蒸汽式热源和侵入直接加热,夹套水浴加热和槽外热交换加热等方式;亦有热辐射加热、微波加热、高频感应加热等。 高温热泵替代电加热节能改造项目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节能环保热水器,高温热泵的绿色、节能、环保、安全、智能特点,将是电镀厂、阳极氧化厂未来供热主流方式。
高温热泵替代电加热节能改造项目
A、项目简介深圳市纳克斯达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主导了深圳市某表面处理公司化学镀镍厂节能改造项目,经过3个月连续运行使用,得到该公司领导的一致认可。深圳市某表面处理公司是专门从事金属电镀工艺研发、电镀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主的专业公司。 公司专门面向全球电子、通讯、光纤、航空类精密五金电镀金银、钯镍合金、化学镍、化学镀金等功能性电镀加工业务。现为国际国内各大知名企业提供最专业的电镀加工配套服务,产品行销100余个国家与地区。 深圳市纳克斯达科技有限公司以节能、环保事业为企业的战略方向,是专注于高温热泵、电镀热泵、工业热泵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提供综合节能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我司的高温热泵广泛用于电镀、氧化、烘干、五金电镀、塑胶电镀,线路板厂等众多工业领域。
B、工程概况
化学镍:8个槽,每个槽4000L, 总容积:32吨, 总功率:558KW(每天工作24小时)一年可以节约:160万
C、设备选型
16台 25HP纳克斯达高温热泵烘干机
25HP纳克斯达高温热泵参数表
D、各种热源基本参数比较
E、节能柱状图表
⑴机理
化学镀镍是用还原剂把溶液中的镍离子还原沉积在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上。化学镀镍可以选用多种还原剂,目前工业上应用最普遍的是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工艺,其反应机理,普遍被接受的是"原子氢理论"和"氢化物理论"。
1)原子氢理论
原子氢理论认为,溶液中的Ni2+靠还原剂次磷酸钠(NaH2P02)放出的原子态活性氢还原为金属镍,而不是H2PO2-与Ni2+直接作用。
首先是在加热条件下,次磷酸钠在催化表面上水解释放出原子氢,或由H 2PO2-催化脱氢产生原子氢,即
然后,吸附在活性金属表面上的H原子还原Ni2+为金属Ni沉积于镀件表面.同时次磷酸根被原子氢还原出磷,或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沉积出磷,H2的析出既可以是由H2POf水解产生,也可以是由原子态的氢结合而成。
2)氢化物理论
氢化物理论认为,次磷酸钠分解不是放出原子态氢,而是放出还原能力更强的氢化物离子(氢的负离子H一),镍离子被氢的负离子所还原。
在酸性镀液中,H2PO2-在催化表面上与水反应,
在碱性镀液中,则为
镍离子被氢负离子所还原,即氢负离子H一同时可与H20或H+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有磷还原析出。
⑵特点
迄今为止,化学镀镍的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开发,化学镀镍已进入发展成熟期,其现状可概括为: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功能多样、用途广泛。
用化学镀镍沉积的镀层,有一些不同于电沉积层的特性。
①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时,由于有磷析出,发生磷与镍的共沉积,所以化学镀镍层是磷呈弥散态的镍磷合金镀层,镀层中磷的质量分数为1%~l5%,控制磷含量得到的镍磷镀层致密、无孔,耐蚀性远优于电镀镍。以硼氢化物或氨基硼烷为还原剂时,化学镀镍层是镍硼合金镀层,硼的含量为1%~7%。只有以肼作还原剂得到的镀层才是纯镍层,含镍量可达到99.5%以上。
②硬度高、耐磨性良好。电镀镍层的硬度仅为l60~180HV,而化学镀镍层的硬度一般为400~700HV,经适当热处理后还可进一步提高到接近甚至超过铬镀层的硬度,故耐磨性良好,更难得的是化学镀镍层兼备了良好的耐蚀与耐磨性能。
③化学稳定性高、镀层结合力好。在大气中以及在其他介质中,化学镀镍层的化学稳定性高于电镀镍层的化学稳定性。与通常的钢铁、铜等基体的结合良好,结合力不低于电镀镍层和基体的结合力。
④由于化学镀镍层含磷(硼)量的不同及镀后热处理工艺的不同,镀镍层的物理化学特性,如硬度、抗蚀性能、耐磨性能、电磁性能等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是其他镀种少有的。所以,化学镀镍的工业应用及工艺设计具有多样性和专用性的特点。
传统上,化学镀作为一种表面处理方法应归属于电镀,是电镀的一个镀种。但化学镀不同于电镀,主要是因为化学镀不需要外加电源,而且操作方法与不同于电镀,其特点如下:
⑴镀层厚度均匀,化学镀液的分散程度接近100%。化学镀本身是一个自催化的氧化还原过程,只要催化基体与溶液接触到就可以施镀,几乎是基体形状的一个复制,达到仿形的程度,不会像电镀一样,出现由于电力线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镀层厚度不均的现象。
⑵化学镀不仅可以在金属表面施镀,通过特殊的活化、敏化处理,也可以在非金属表面上进行。
⑶化学镀设备简单,不需要电源及阳极,只要在温度、pH值工艺参数合理的条件下,把待镀零件浸入在镀液中即可。
⑷化学镀的结合力、防腐性能都优于电镀。某些化学镀层还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⑸硬度高,耐磨性好,化学镀镍层热处理后硬度达Hv1100,工模具镀镍后一般寿命提高3倍以上。
⑹耐腐蚀强,化学镀镍层在酸、碱、盐、氨和海水等介质中都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其耐腐蚀性胜于不锈钢。
化学镀包括镀镍、镀铜、镀金、镀锡等很多镀种,但应用范围最广的还是化学镀镍。与电镀镍层相比,化学镀镍层的性能有如下诸多优点[3]:
⑴利用次磷酸钠作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过程得到的是Ni-P合金,控制镀层中的磷含量可以得到Ni-P非晶态结构镀层。镀层致密、孔隙率低、耐腐蚀性能均优于电镀镍。
⑵化学镀镍层的镀态硬度为450~600HV,经过合理的热处理后,可以达到1000-1100HV,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代替硬铬使用。
⑶根据镀层中的含磷量,可以控制镀层为磁性或非磁性。
⑷镀层的磨擦系数低,可以达到无油润滑的状态,润滑性与抗金属磨损性方面也优于电镀。
⑸低磷镀层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当然,与很多技术一样,化学镀镍自身也存在很多缺点:
⑴与电镀镍相比,镀液的组成复杂,某些原材料要求较为苛刻。
⑵化学镀的操作比较麻烦,镀覆中必须进行不断进行分析补加,调整pH。
⑶化学镀溶液本身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容易发生分解等事故。
⑷对比电镀,化学镀的镀速慢,大多化学镀的镀速在10-30μm/h之间。
⑸很多化学镀的工作温度都在90℃左右,维持这个温度也要消耗大量能源。
⑹化学镀层的装饰性不如电镀,光亮性不足。
化学镀镍以它优良的镀层性能,如硬度高,耐磨性和耐蚀性都很优异,越来越为生产厂家所接受。以中磷化学镀层为例,其镀层性能如下:
含磷量[ω(P)] | 6%~9% |
显微结构 | 非晶态Ni-P合金,非磁性 |
熔点 | 860~880℃ |
硬度 | 镀态为450~550HV(45~48HRC) 热处理后为950~1050HV |
结合力 | 钢或铝上结合强度为400MPa以上,大大高于电镀镍、铬 |
内应力 | 钢上内应力低于7MPa |
电阻率 | 约为75μΩ·cm |
耐蚀性 | 6~8μm可通过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24h9级连续盐雾试验 |
化学镀镍的技术特性及作用:
1、耐腐蚀性强:该工艺处理后的金属表面为非晶态镀层,抗腐蚀性特别优良,经硫酸、盐酸、烧碱、盐水同比试验,其腐蚀速率低于1cr18Ni9Ti不锈钢。
2、耐磨性好:由于催化处理后的表面为非晶态,即处于基本平面状态,有自润滑性。因此,摩擦系数小,非粘着性好,耐磨性能高,在润滑情况下,可替代硬铬使用。
3、光泽度高:催化后的镀件表面光泽度为LZ或▽8-10可与不锈钢制品媲美,呈白亮不锈钢颜色。工件镀膜后,表面光洁度不受影响,无需再加工和抛光。
4、表面硬度高:经本技术处理后,金属表面硬度可提高一倍以上,在钢铁及铜表面可达Hv570。镀层经热处理后硬度达Hv1000,工模具镀膜后一般寿命提高3倍以上。
5、结合强度大:本技术处理后的合金层与金属基件结合强度增大,一般在350-400Mpa条件下不起皮、不脱落、无气泡,与铝的结合强度可达102-241Mpa。
6、仿型性好:在尖角或边缘突出部分,没有过份明显的增厚,即有很好的仿型性,镀后不需磨削加工,沉积层的厚度和成份均匀。
7、工艺技术高适应性强:在盲孔、深孔、管件、拐角、缝隙的内表面可得到均匀镀层,所以无论您的产品结构有多么复杂,本技术处理起来均能得心应手,绝无漏镀之处。8、低电阻,可焊性好。
9、耐高温:该催化合金层熔点为850-8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