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与交通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12人,中国工程院周丰峻院士为学校双聘院士。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博士47人,其中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1人,校级特聘教授1人。有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9人,郑州市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有河南省杰出创新人才2人,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1人,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人 。
土木与交通学院拥有河南省土木工程一级重点学科,设有结构工程、工程力学、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市政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地下建筑工程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结构工程学科为学校博士授权单位建设支撑学科。具有免试推荐、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以及开展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和工程硕士招生培养资格 。
土木与交通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土木工程系,现设有土木工程(含专升本)、交通工程、工程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国际教育专科,拥有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本科自学助考办学资格。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于2007年通过国家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 。
有几个专业是一本,其他的是二本,也有少数的三本和专科的专业
华水的专业,看怎么说吧。其实很多过来华水学水或者电的,都是水利或者电力机构的子女。这些人,无可厚非,工作什么的根本无所谓。再有,真心想考华水的,我给几个建议。 水工,确实是好专业,水工大学四年没有一...
2014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三本录取专业:1、汉语国际教育2、英语3、汉语国际教育4、俄语学院简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简称"华水")坐落于黄河之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
土木与交通学院历来重视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作用,根据专业建设发展需要逐步确立了教研室管理对口专业教学的工作模式,使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得到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工程力学教研室于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教研室,2004年被评为学院优秀教研室。《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理论力学》等3门课程分别于1996年、2000年、2002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级优秀课程;《弹性力学及有限元》(1994年),《土力学》(1996年)、《材料力学》(1995年,1997年)、《建筑材料》(1999年)、《混凝土结构》(2000年)、《理论力学》(2001年)等6门课程被评为学院优秀课程。2004年根据学院统一部署,完成了所属3个本科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工作。2005年学院立项建设《材料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等3门精品课程。4人获得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1人次获得河南省讲课竞赛二等奖,11人次获得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二等奖。2004-2009年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2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0余篇。
土木与交通学院历来重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完善与改革,特别是1997年以来,不断总结课程体系改革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增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合并重复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打通专业基础理论、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等方法优化课程教学体系,逐步确立了各专业的特色教学方向,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道路。使新办专业与原有专业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成为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学科群。在土木工程专业历年开设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和工程结构优化设计方向选修系列课程教学经验基础上,开办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和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土木工程为核心的土建交通类学科群。不仅优化了专业设置,避免了扩招后同一专业招生数量过多带来的就业分流难、压力大的问题,也使教学师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办学效益 。
土木与交通学院一贯重视本科、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建设有河南省土木工程结构类课程教学团队,河南省《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精品课程,河南省土木工程综合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五年主编国家和省部级统编教材32部,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优秀图书奖1项。
土木与交通学院一贯重视科技工作对教育质量的促进作用,建设有河南省水工结构耐久性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生态高性能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2008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工程科研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基金、教育部访问学者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及省部级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等9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18项,出版专著18部 。
土木与交通学院原名土木工程系,成立于1988年8月,2006年2月更名为土木与交通学院。
2000年土木工程系有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两个本科专业,学校根据国家政策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数由1999级的4个班120人扩招至9个班296人,建筑学由原来的1个班30人,扩大为3个班93人。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丰富办学方向,经过论证并积极申报,2001年新增城市规划专业,2002年新增交通工程、工程力学两个专业,2003年增加艺术设计专业。到2003年底,土木工程系有6个专业。
2006年2月,根据学校整体规划,建筑学、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3个专业整体划出组建建筑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更名为土木与交通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交通工程3个专业。
2006年学校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
2007年新增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2007年学,校将成人教育逐步下放至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积极组织申报并获得“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本科自学助考办学资格,拓宽了办学途径。
2009年新增土木工程(专升本)专业。至2011年,土木与交通学院已拥有7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
2011年新增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类别: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性能、测试及研究方法,粉体工程,材料制备原理,热工过程与设备,无机非金属工艺学(含硅酸盐、复合材料),工程力学,工程图学基础,胶凝材料学等。工程检测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训,商品混凝土公司实习,构件生产与检验,材料试验等。
建筑工程技术
类别:专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与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联合办学,以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较全面建筑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特长的国际化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沟通、学习技能、商业创新与变革、交际技能、信息技术、能量与运动、材料与工艺、电子系统、工程项目等。建筑材料、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结构设计等。土木工程实训、生产实习、测量实习、材料与工艺课程实验、工程项目课程实验、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等。
交通工程
类别: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交通工程专业是河南省特色专业,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科学修养,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具有交通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向的控制能力,能在国家及省、市的发展规划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施工部门等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并能够进一步从事交通工程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高级管理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道路工程、道路勘察设计、管理运筹学、测量学、工程施工与概预算、高速公路控制与管理等专业课程。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港站实习、道路设计、桥梁设计等多项实践和试验环节。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交通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交通控制与管理以及道路勘测、设计、施工建设的初步能力。
工程力学
类别: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坚实的工程力学专业理论,力学现代实验技术,工程计算及软件开发技术,并能综合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解决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力学问题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新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有限元法及程序设计、结构动力学、结构优化设计、数值计算方法、力学与工程、断裂力学、结构稳定性分析、振动理论、实验力学、砼结构设计原理。金工实习、钢结构课程设计、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实习、材料力学实验、理论力学实验、流体力学试验等实践和专业实验环节。
土木工程
类别: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 现设有城市建筑工程、桥梁隧道工程、工程施工与管理三个方向,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较全面掌握土木工程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理工兼备的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砼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钢结构设计原理和土木工程施工等。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实验技能训练、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砌体结构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公路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类别:本科,理工类,学制四年。2011年新增专业。
培养目的: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全面掌握建筑节能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技能,具有理工兼备的宽厚扎实专业知识、较高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在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物理、建筑节能理论、建筑与节能材料、房屋构造、建筑耗能与节能设计、节能工程测量与验证、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节能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应用、建筑设备节能、节能工程经济分析等。实践课程:“两课”类实践性环节、节能工程经济分析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房屋构造课程设计、建筑物理课程设计、建筑智能化实习、建筑耗能与节能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具有理工兼备的宽厚扎实专业知识、较高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在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类别:本科,理工类,学制四年。2011年新增专业。
培养目的: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科学修养,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具备再生资源以及资源的开发、研究、设计、规划和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废弃物资源化工程原理、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材料制备科学、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胶凝材料学、环境材料、再生资源工艺和设备、粉体工程、选冶工程概论、工程经济学等。再生资源工艺课程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训,测量实习,构件生产与检验,材料试验等。
就业去向:毕业后具备在再生资源以及资源的开发、研究、设计、规划和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thrif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and style lack dee p of understa ndi ng, one-side d thi nk in now of good sit uation Xia, economi c smooth more fast devel opme nt, and reform made major pr ogress, a nd people livi ng significa ntly improve, a nd social the career made new pr ogress, no necessary always hard has, no awareness to Chi na also has many poverty area, a nd al so has many poverty populat
1922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设立的“结构部”和“路工学部”,为学院的前身。
1924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
1984年。学校成立工业与民用建筑系。
1995年,学校成立土木工程学院。
2009年,在原土木工程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土木与交通学院。
截至2017年12月,学院设有2个系,2个本科专业。
系:土木工程、交通工程
专业:土木工程、交通工程
截至2017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160名,其中教授(研究员)3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56名、博士生导师38名。拥有双聘院士4名、海外引进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王思敬、周丰峻、陈厚群、谢礼立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王媛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徐卫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孔纲强
水利部优秀教师:施建勇
江苏省教学名师:曹平周
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朱俊高
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阮怀宁、施建勇、朱俊高
江苏省"333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人选:阮怀宁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于新
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周广东、喻君
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阮怀宁
截至2017年12月,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一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土木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岩土工程
国家一级重点(培育)学科:土木工程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学科:土木工程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12月,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1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门,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1门,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点2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规划教材5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土木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土木工程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工建筑物
国家级精品、规划教材:土力学、水工建筑物、土木工程建设法规(第2版)等
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土木工程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点:土木工程、交通工程
学生成绩
截至2017年12月,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特等奖(冠军)、全国高校土木工程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特等奖(冠军)、美国大学生土木工程竞赛中太平洋赛区钢桥赛和挡土墙赛季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反映水利水电科研成果为主。其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关于水电工作的要求,及时报道和传递院内外科研成果、科技新动态,推动水利水电开发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刊物内容包括学术论著、学术讨论、新技术等。
目前主要栏目有: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研究等。此外,还吸收与上述专业有关的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的优秀成果。
刊 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主 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周 期:双月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创刊时间:1980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5634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249/TV
河南省一级期刊
河南省高校学报评估优秀期刊
全国高校优秀编辑质量科技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全文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全文收录期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类学术性期刊。目前主要栏目有: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研究等。此外,与上述专业有关的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的优秀研究成果也可酌情刊登。已正式启用网络采编系统,系统内可显示稿件的处理环节及状态。投稿时,须先注册为用户,然后登录采编系统进行网上在线投稿!
1.文题: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的最主要内容,用语应标准化,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摘要:论文要点摘录,是论文要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一篇完整的陈述性短文,具有很强的自含性和独立性。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要求文字精炼、重点突出、内容客观全面;字数200~300字。
3.关键词: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规范词汇;要求3~8个。
4.英文翻译: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等的英文翻译。
5.作者简介:标准格式如下
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省略),籍贯,职称,学历,主要从事???方面的研究.
6.基金项目:项目来源和类别,批准的正式名称(编号),多方资助应依次列出。基金项目中析出的论文优先录用及发表。
7.正文部分:要求有创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字准确可靠,论证严格,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文字精炼(包括图、表),行文通畅,不得口语化。
1)标题层次的划分。一般为3级,第1级标题为1,第2级标题为1.1,第3级标题为1.1.1。各级标题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左起顶格书写。
2)图。由绘图软件绘制,图线及文字要清晰,注释要明确,图中符号要与正文完全一致(包括大小写、正斜体、上下标等格式)。函数图的纵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要注出中文名称、代表符号及法定计量单位(与坐标位置平行写出),例如:速度v/(m/s)。各图均应写出图号(全文连续编号,如图1,图2,……)及图名。
3)表格。务必使表格科学简洁、自明。使用三线表(可加横向辅助线),物理量的中文名称、代表符号及法定计量单位要注录齐全,如:压强P/kPa,并与文中一致。
4)数据单位及符号。必须采用国际制单位及符号,单位符号为正体。
5)变量符号为斜体,表示向量、矩阵的变量符号用加粗斜体。某些容易混淆的英文(大、小写)与希腊文符号要区分清楚,如英文S与s,希腊文γ与r,希腊文ω与w等。
8.参考文献:正文中所标注的参考文献序号应按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置于方括号中,一般为上标格式。文后参考文献列表的内容及格式如下。
1)专著:作者或编者.书名[M].(翻译作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期刊:作者.文题[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学位论文:作者.文题[D].地名:毕业学校,年份.
4)论文集:文章主要责任者.文题[C]∥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5)研究报告:作者(或成果所有者).文题[R].地名:颁布单位,年份.
6)标准及手册:编著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7)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后两项仅限于网上资源时注录)
8)报纸:作者.题目[N].报纸名称,出版日(第几版).
9)网页内容:作者.题名[EB/OL].[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作者一律姓在前,名在后;作者个数在3名以内全部列出,3名以上列出前3名后加“,等”。
9.稿件内容在政治、学术、保密等方面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技术和文字方面的修改。
10.确认投稿前,请认真参阅投稿须知,并使用投稿模板对论文排版及规范格式。投稿时交纸质版1份,电子版发至电子邮箱,同时附作者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等。由于编辑部人力有限,来稿一律不退,作者自留底稿,请勿一稿多投。
11.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全文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这些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
12.作者应保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不得全篇抄袭或摘录他人或他刊文章。合作论文署名须征得作者同意,若因著作权引起争议本刊不承担责任。
13.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的文稿,不属于一稿多投。但已收入论文集正式出版的,本刊不再重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