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在东北小兴安岭南坡、长白山区和燕山北部。
近球形,成熟时果面呈黑色,果核5,每核1粒种子。
【药 名】:黄波罗果
【拼 音】:HUANGBOLUOGUO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柏的果实。植物形态详"黄柏"条。
【考 证】:出自吉林怀德县《防治气管炎》。
【化学成分】果实含小檗碱和药根碱。
【功用主治】止咳祛痰。治慢性气管炎。
【性味归经】:苦,凉入肺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
【中药化学成分】:果实含小檗碱(Berberine)和药根碱(Jatrorrhizine)。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黄菠萝果150克,洗净加水煎熬两次(每次加3~4倍水,每次煎3~4小时),药液混合浓缩成500毫升,纱布过滤。日服3次,每次15~20毫升,10日为-疗程,观察100例,近控24例,显效25例,好转34例,无效17例。有效率83%。以止咳、祛痰效果较好,平喘和罗音消失效果稍差。多数在服药后1~3天显效。少数服药后有轻度腹痛、肠鸣、腹泻,但均能耐受,停药即消失。
对黄波罗树种的形态特征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木材应用进行剖析和阐述,对进一步推广和扩大该树种的种植有一定积极意义。
金沙江上游波罗水电站库区泥石流较发育,有不同类型泥石流沟130条。泥石流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多集中发育于岩性相对软弱的千枚岩、岩屑砂岩及板岩的相对宽谷段,多为黏性泥石流。流域内绝大部分泥石流处于衰退或停歇状态,现代活动泥石流规模不大,多发育于植被破坏较严重区域,对当地人民生命安全及波罗水电站水库的淤积等影响不大。
药用价值
黄波罗花的根可入药,有滋补作用。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多年生草本,具茎,高达1米,全株被淡褐色细柔毛;根肉质,粗1-2厘米。叶1回羽状分裂,多数着生于茎的下部,长12-27厘米;侧生小叶6-9对,下面的几对较长大,椭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宽1.5-3厘米,两端钝,边缘具粗锯齿,在脉上被毛,尤其在叶片下面更明显,无柄;顶生小叶与最上部的一对侧生小叶汇合。顶生总状花序有花5-12朵,着生于茎的近顶端;小苞片2,线形,长10-15毫米;花梗长5-10毫米。花萼钟状,绿色,具紫色斑点,脉深紫色,长1.5-3厘米,萼齿宽三角形,顶端尖,长5-10毫米。花冠黄色,基部深黄色至淡黄色,具紫色斑点及褐色条纹,长5-6(-8)厘米,口部直径约3厘米,花冠筒长约4厘米,裂片圆形,长1.5-2厘米,宽2-2.5厘米,被有具短柄的腺体。退化雄蕊极短,长1毫米,花丝、花药淡黄色。蒴果木质,披针形,淡褐色,长约10厘米,粗1.3-1.5厘米,具明显的6棱,顶端渐尖。种子卵形或圆形,平凸,长4-4.5毫米,宽3-4.5毫米,顶端圆形或微缺,淡黄褐色,常在上面被密的灰色柔毛,翅宽约1毫米。花期5-8月,果期9-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