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河北工程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 学 制 | 四年 |
---|---|---|---|
授予学位 | 工学学士 | 地 位 | 全国排名位列三十名左右 |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物理环境和环境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建筑设备系统之设计、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并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系统: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热质交换原理和设备、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计算机、电工与电子学和机械设计基础等; 2.较系统得掌握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具有一定的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测试、调试和运行管理的能力; 4.初步掌握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的设计方法; 5.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6.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工作能力、自学能力和协作精神。
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主干学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 主要课程:传热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供热工程、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制冷工程、通风空调、燃气工程、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等。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实验,相关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科毕业生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
以前叫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是属于建筑工程的安装类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科毕业生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
本专业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单位、物业管理部门及相关的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人才。
1.从事工矿企业供暖、通风、空调及制冷系统的设计、施工及安装; 2.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从事供暖、通风、空调及制冷系统设计、研究、开发、教学; 3.高科技企业中的科研、设计与管理工作; 4.城镇建筑环境的供暖、通风、空调及制冷系统安装、调试及运行管理。
建设特色专业,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竞争力。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洁净空调\"、\"绿色建筑\"、\"系统节能减排\"等为特色方向,通过加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产学研基地建设。
0引言\r\n新中国的50年代是一个梦想与激情相互交织的年代,年轻的新中国承载着华夏儿女民族复兴的希冀,神州大地再次进发出勃勃生机。1956年.当人们为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欢欣鼓舞时,“暖通”这个幸运的新生儿也在天津大学诞生了。从此,天大”暖通”继承并发展着老北洋的踏实肯干与新天大的兢兢业业.伴随着新中国不断成长,为祖国的建设默默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学院注重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到本学院讲学, 多次派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名教师曾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做访 问学者。承担过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和科学基金课题,取得了 一定数量的科研新成果,并依靠高新技术与厂矿合作完成了多项效益显著的科研及技术服务项目。
学院秉承“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方针,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水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煤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课题等30余项,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并逐步形成以地源热泵技术、建筑节能、污水脱氮除磷技术、中水回用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等科研为特色。 科研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发展,市政工程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暖通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省级工程中心,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水力学》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学院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现代工程”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邯郸、北京、西安、青岛等地建立学生实习基地36个,并在校内建立管道工程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完善培养体系,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1等奖。 “立德立志,善学善行”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国“挑战杯”宁波创业大赛等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9项;多次获得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环杯”一、二等奖。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也被评为河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学生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团总支和“五四”红旗团总支。毕业生秉承学校“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包容和谐、开拓进取”的精神,踏实肯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一大批学子成为各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系是在1978年天津大学建筑分校时期创办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成立最早的系部之一。
刘成丹:男,硕士,副教授,建筑与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系主任。1961年3月生。1986年7月获阜新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6年至1994年分别在阜新矿业学院科研处和建设系从事采矿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1994年9月至1995年7月在天津大学进修热调专业(即现在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1995年至2002年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系任教,2003年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建筑与工程学院开始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2009年起任建筑与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系主任。在教学方面,多年来主讲了专业基础课《建筑力学》、《水力学》、《给水排水工程结构》及《建筑设备》;在专业课方面,主讲了《供热工程》、《锅炉与锅炉房设备》、《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等专业课,于2000年出版《房屋供热工程》教材一部。在科研方面,目前主持《老虎台矿动力灾害监测数据集成专家决策系统研究 》科研项目一项,总经费47万元。
研究方向:1、建筑节能新技术;
2、建筑设备自动检测与控制。
杨伟:男,学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5年7月生,长期从事建筑节能新技术、建筑环境控制理论和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兼任地源热泵编委,提出了适合于管壳换热器的螺旋流强化换热本构模型。主持企业委托项目1项,正式出版教材或著作《燃气与集中供热工程造价细节解析与示例》等三部,发表论文27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基金类课题2项。
研究方向:1、建筑节能新技术;
2、建筑设备自动检测与控制。
孟凡康:男,1979生,讲师。 1997-2001年就读扬州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2007年就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暖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空调系统中的蓄热技术、建筑热工节能设计及理论等。先后承担或参与课题7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王显军:男,200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参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承担建环专业较重要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流体输配管网》、《空调用制冷技术》、《空气调节》、《暖通空调》等。期间,于2003年1月考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2006年6月获得安全工程硕士学业;于2010年4月考取大连理工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研究生,现博士在读。
王珏:男,助教,2002年被学校选送至天津大学学习,2005年毕业留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任教。自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等课程,兼任建环实验室实验员,先后参与课题2项。
闫明慧:女,助教,1982年生。2005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后,留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任教。自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流体力学》、《专业英语》、《空气洁净技术》等课程。先后参与课题2项,参编教材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