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严格执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制度,并针对我院的具体情况和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我们建立了不定期的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对考试命题和试卷评阅等教学环节均有细致的规定和要求,并建立了以主管院长和系主任为主的审核班子,从而真正保障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完成。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以主管院长和系主任为组长的听课制度,不定期抽查部分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且每学期期末积极组织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的活动等等,从而对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对服务教学,保证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输送高质量人才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学院常抓不懈的问题。随着学校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学院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几年来,学校投资600余万元为学院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教学实验楼,并仍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计划投入300余万元,进一步增添试验设备、建设教学实验室等。近三年学校投资5万元、学院投资4万余元,用于购买图书资料,学院资料室基本能够满足教师、学生的需要。
教学实验室主要包括:
力学实验室:开设材料力学、电测、光测、生物力学的教学、科研实验;
土建实验室:开设建筑材料、岩土工程、工程测量、结构测试等教学、科研实验;
机械实验室:开设机零机原、汽车构造与检测、金工实习部分试验;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开设各类计算机绘图、语言、相关设计等教学实验;美术教室:开设美术、素描等课程;正在建设的模型制作实验室等。
已固定开设实验课的课程有44门,另有部分专业选修课根据需要适当开设选修课。实验开出率为教学大纲要求的100%。
学院拥有办公和实验用房面积4000多平米,设有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结构测试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地下工程与原位测试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等多功能实验室。各类仪器设备260余台,总值2000余万元,科研设备包括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多通道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结构工程教学创新试验平台、全站仪、探地透射仪、高温高应变率耦合Hopkinson压杆装置等诸多实验设备,分析软件购买了颗粒流PFC数值模拟、PKPM、ANSYS、Midas、广联达等计算程序,软硬件配置齐全。同时学院根据研究方向建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盾构隧道结构设计与施工综合仿真实验)”、“河北省建筑工程教学与实验示范中心”、“河北省土木工程监测与评估技术创新中心”、“保定市道路与桥梁工程装配式技术重点实验室”、“保定市环境友好型土木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中心,为研究生科研和本科生教学提供基础平台。
根据学校政策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学院大力引进、培养学科建设所需人才,有计划的安排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参与学校的国际培训计划,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学术梯队建设。通过引进、培养、接收优秀硕士,使我院师资队伍具有了一定规模。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余人,硕士学位教师20余人,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1人,河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交通运输行业青年科技英才1人,河北省高层创新人才1人。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快速,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达50余项,其中横向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以上,在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力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6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主持或参与编制了10余部省部级指南或规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完成国际先进和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鉴定10余项。学院教学质量成绩突出,每年都有3-5名教师获得教学优秀称号,有多名教师参加微课、慕课竞赛,在校级、保定市教学竞赛中获得优异奖励。本科毕业生的保研、考研录取率和就业率名列前茅。近年有40余名学生在省部级、校级各类力学竞赛、测量大赛、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与奖励。
几年来,师资队伍规模、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高层次、高学历、高级技术人才比例明显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郑大本部已经取消二本招生 除西亚斯三本
教授 周绪红* 刘伯权 * 赵均海* 周天华* 王毅红* 郑宏* 颜卫亨 李建峰 石坚 傅光耀 ...
如果在建院能混到中等以上或者出类拔萃,跟重点大学一样甚至比他们强。今年当我签了中国建设集团悠哉悠哉的时候,在211等重点大学的高中同学们还在到处奔波找工作呢,挺感激建院的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本科教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和首先奠定学科专业办学基础的基本宗旨,从是否有利于本科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的高度来定位工作思路,完善了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制度,严抓课堂教学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等一系列措施,和各项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逐渐完善、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不断调整与更新教学计划,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强调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强调“强基础、宽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重组、整合的力度,建立“平台课程 模块”即 “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模块”课程体系;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设置逐渐合理化,做到体现工科特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积极鼓励动员广大教师不断改革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新老教师定期组织教学讨论。鼓励教师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以灵活互动的方式授课,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改教研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强调:
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做到“学”与“教”的及时互动。
继承与发挥传统方法优势,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传统与现代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结合,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比例超过35%,多数为自制课件,效果良好。
积极探索网络教学,部分课程已经使用网络课件辅助教
毕业设计(论文)结合工程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革考试方法,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结合工程学科的特点,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公共基础实践 学科专业实践 研究创新实践,保证教学质量:
基础实践(基本技术与素质训练),包括实验课、习题课、社会调查、认识实习、军训训练;
专业实践(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包括课程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论文)、专业调研、专业综合实践模块、科研活动和科研训练、课外及第二课堂活动(选修);
综合生产实践(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包括生产实习模块(分必修与选修)、毕业论文(设计)、社会服务及其它方面的综合实习(选修)。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采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专家讲座的方式,以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开阔视野、丰富工程知识、了解工程科学发展动态。几年来,先后聘请香港著名土木工程专家郑汉钧先生、清华大学崔京浩教授、天津大学顾晓鲁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钱力航教授等几十位专家来我校介绍学科发展趋势、工程实例、先进的工程技术、就业形势等,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院通过建章立制,强化教职工的的服务意识、责任和规范意识,强化“以人为本、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确立了“夯实基础,源于实践,教研相长、厚积博发”的教育理念。首先搞好教风建设,每位教师均要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与学生和谐相处,把教书育人工作自觉地奉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环节,因材施教,教育学生不仅具备将来“用所学”,更重要的是具备“学所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风建设着眼于学生治学的态度和精神,营造有利于工科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培养了学生务实、勤奋、创新的品格,形成独特的工科学院良好学风。学院从新生入校伊始就大力加强校纪校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尤其是通过军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强化学生的学院荣誉感。在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制定了加强学院考风考纪的规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学风,以浓厚的实践氛围营造学风,以有效的活动载体活跃学风,以良好的形象体现学风。建设好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两支队伍,从组织上保证良好学风的形成,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标,建立入学—教育—就业绿色通道,注重全程化的教育引导,保证优良学风的持续发展。实施“三结合”制度。传授知识与顾问生活相结合,指导就业与毕业论文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在校学生都能认真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学校、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学习刻苦努力,勤奋进取,课堂出勤率100%,晨读和晚自习已经蔚然成风,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院通过校际联合、校企合作、校内资源共享、建立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保证、丰富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学院已分别在多家单位建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如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实验中心、河北建设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保定市公远汽车司机培训学校、保定维民建筑设计院、安徽省黟县万春饭店、河北省易县燕赵山庄、河北高碑店市豆豆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另外,在保定市及周边地区,还设有多门课程的教学参观和课程设计教学现场。
近.几.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已取得明显进步,已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主要研究方向:计算固体力学、结构振动力学、生物力学、结构可靠性、岩土力学、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及其数值方法、环境岩土工程与岩体稳定、软土地基和基础工程等。04-06年间,在国内外重要及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逐年增加,达100余篇,其中SCI 检索、ISTP 检索、EI 检索20余篇。承担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4项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出版专著1部,编著、参编教材3 部。教师队伍中,主持或参与各类不同研究项目的教师人数达39人(含实验教师),并且,紧紧围绕本科教学这个主题,科研服务教学,带领学生以多种方式如毕业论文参与其中,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全院各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的平均比例稳定在30%以上。07年,工程力学专业考研率达50%。且考取研究生的绝大多数同学被国家“985”或“211”大学录取。
英语四级通过率稳定在95%以上。计算机省一级通过率为100%。体育合格率均达98%以上。
04年—06年,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100%,名列全校第一, 2005年被学校授予就业特别奖,2006年获就业考研双项达标奖。两次在学校就业大会上作先进经验介绍。根据我们的跟踪调查,我们学院的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社会反映较好。用人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反映是:求真务实、踏实肯干、责任心强,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100433B
第 1 页 共 2 页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特 征码 标签 特征码 ]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于 1997年 9月由原土木工程系、水资源 与港湾工程系和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合并成立, 下设 6个系和 1个基础 教学中心,并设有岩土工程研究所等十多个科学研究机构, 目前在职 教职工 210人,各类全日制在校生 2700余名。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及船舶与海洋工程三个一级学科, 全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水利工程一 级学科及结构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 制造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在新一轮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海船、 水利、土木 3个一级学科分列第四、第五、第八。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包括:建筑与土木工程(土木) 、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 博士培养领域:能源与环保。 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水利工程实验中心、 船舶与海洋 工程实验中
建筑工程学院近五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5项,中国与波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106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编制国家标准3部。多项成果被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采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志杰 姜登岭 |
轻松识读建筑给排水施工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811232226 |
2008.6 |
刘志杰 |
轻松识读房屋建筑施工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978-811241143 |
2007-7-10 |
苏幼坡 |
密肋壁板结构技术规程 |
河北省建设厅发布 |
DB13(J)64-2006 |
2008-12-11 |
刘东辉(1) |
建筑水暖电施工技术与实例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35639 |
2008-9-6 |
马丽慧(2) |
中文版AutoCAD 2008建筑图纸绘制技法精讲 |
科学出版社 |
2008-8-1 |
|
苏幼坡 |
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建筑抗震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ISBN978-7110069523 |
2008-9-1 |
张素敏(参编) |
建筑工程类型等级划分速查手册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
ISBN978-7112091973 |
2007-5-11 |
王子平 |
走出废墟---我们怎样应对地震灾害 |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978-7-80246-109-3 |
2008 |
王子平 |
地震社会学初探 |
北京-地震出版社 |
7-5028-0132-4 |
1989.2 |
田杰芳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编委 |
2008.4 |
田杰芳 |
建设工程经济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编委 |
2008.5 |
田杰芳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编委 |
2008.5 |
田杰芳 |
建设工程管理与实务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编委 |
2008.5 |
刘志杰 |
建筑施工现场制图与读图技术实例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1 |
2009.6 |
马丽慧 |
AutoCAD2009中文版建筑制图基础教程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参编 |
2009.6 |
马丽慧 |
AutoCAD 2010建筑设计技法精讲 |
科学出版社 |
2 |
2010.8 |
杨梅 |
有限元分析 |
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 |
1 |
2010.12 |
刘东辉,韩莹 |
建筑水暖电施工技术与实例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9 |
|
杨梅 |
有限元分析 |
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 |
2010 |
|
苏幼坡(编写组成员)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2009 |
|
段满珍 |
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11 |
|
贾晓弟 |
道桥施工现场技术基础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10 |
|
苏幼坡,朱庆杰(2) |
城镇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与避难场所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206 |
|
苏幼坡,王兴国(2) |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设计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206 |
|
王海霞(1) |
唐山大地震人员伤亡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205 |
|
王勇(1) |
地基GPS气象学原理与应用研究 |
测绘出版社 |
201206 |
|
陈艳华(1) |
自然灾害预防与自然常识(科普)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206 |
师生以“品正基实”为院训,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在“十三五”末建成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2020年,学院开展了中外文化交流、运动比赛等学生活动。
20多年来在城市综合防灾、地震社会学和工程结构抗震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2000年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被河北省科技厅评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2001年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结构实验室2004年被唐山市科技局评为唐山市重点实验室。
学科的重点建设与发展,为本科教学的专业调整、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内容的更新、知识领域的拓宽和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