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第7部分:砂质海岸 | 外文名 | Technical guideline on coastal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for hazard mitigation— Part 7 |
---|---|---|---|
标准编号 | T/CAOE 21.7—2020 | 发布日期 | 2020年07月21日 |
实施日期 | 2020年07月21日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河海大学。
本部分规定了砂质海岸生态减灾修复的工作流程、资料收集和调查、适宜性评价、实施方案编制、砂质海岸修复技术、跟踪监测与效果评估、质量控制以及成果与归档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中的砂质海岸生态减灾修复工作,其他工作可参照使用。 2100433B
戚洪帅、蔡锋、于帆、朱君、刘根、刘建辉、雷刚、陈新平、张弛、国志兴。
陶瓷餐具看是出了什么问题,估计多半是破碎。陶瓷的现代修复一般都是以树脂胶为主,有一定的毒性,不建议修复后再使用,另外修复的成本远远高于陶瓷餐具的成本,一般来说如果是老东西还算是有修复的价值。
陶瓷餐具看是出了什么问题,估计多半是破碎。陶瓷的现代修复一般都是以树脂胶为主,有一定的毒性,不建议修复后再使用,另外修复的成本远远高于陶瓷餐具的成本,一般来说如果是老东西还算是有修复的价值。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
海岸带环境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了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对海岸带生态地质环境的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开发决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可能危害海岸带环境的压力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可以描述和表征环境变化的相关参数,建立了一套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可用于海岸带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陆域活动对渤海海岸带的影响——近10年来渤海水质的富营养化特征日趋显著。氮磷营养盐浓度在不同海区和年际中变化,并且连续超过海洋水质标准。采用卫星遥感照片与社会经济及常规监测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这种原因。在沿海城市发展过程中,1996年渤海受污染的面积达...
据造价通信息网了解,记者近日获悉,由国土资源部组织、江苏土地勘测规划院牵头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海岸带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技术与示范》的第一课题“海岸带滩涂生态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该课题在江苏沿海滩涂典型区域大丰市开展了示范研究与应用,以沿海滩涂生态化综合开发为核心,开展了沿海滩涂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沿海滩涂生态化综合开发空间规划、沿海滩涂农地生态化开发、沿海滩涂建设区生态管护4项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取得的成果有:研究沿海滩涂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形成了相应的调查技术要求;开展沿海滩涂生态化综合开发空间规划研究,搭建了滩涂生态化开发用地空间管制框架;针对沿海滩涂农地生态化开发,提出了生态化开发的空间模式;针对沿海滩涂建设区,开展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景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该课题还梳理了包括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模式、鱼塘—台地立体生态利用模式、农田生态林网建设模式、滨海草地综合改良模式、绿色环保产业与海水养殖模式等主要滩涂开发利用模式及其主要特征。
中国海洋报讯 (记者 方正飞)日前,《中国海洋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获悉,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的全国首次海岸侵蚀重点岸段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圆满完成。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砂质海岸侵蚀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广东和海南监测岸段,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监测岸段。海岸侵蚀造成土地损失,损毁房屋、道路、沿岸工程和旅游设施。
海岸侵蚀是典型的缓发性海洋灾害,具有分布范围广泛、灾害效应缓释的特点,是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慢性病”。为了加强缓发性海洋灾害监测评估工作,近年来,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稳步推进海岸侵蚀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2015年,以辽东湾为试点,组织开展了海岸侵蚀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技术研究,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作为该项工作技术支撑单位,研究制定了《海岸侵蚀监测技术规程》和《海岸侵蚀灾害损失评估技术规程》,并培训了沿海地区技术人员。
2016年,根据自然条件和工作基础,选择辽宁、山东、广东和海南4个沿海省作为试点,开展了海岸侵蚀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与4个试点省组成联合调查队伍共同进行实地调查,获取了海岸侵蚀监测和灾损的第一手资料,海岸侵蚀灾害损失首次纳入《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同时,通过试点也进一步验证并完善了评估技术方法。
2017年,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该项业务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重点省市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首次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海岸侵蚀重点岸段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岸侵蚀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是国家海洋局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该项工作的完成为海洋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也为进一步开展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其他缓发性海洋灾害的监测评估与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方正飞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海岸带污染水体水质修复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修复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全面介绍了我国海岸带水污染现状、海岸带水环境综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滨海重污染河道水质修复技术、沉积物原位修复技术及相应的工程实例。本书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书籍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写而成,同时针对我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编著者在滨海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