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竹属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状竹类。地下茎为单轴散生,偶可复轴混生。竿圆筒形;节间在分枝的一侧扁平或具浅纵沟,后者且可贯穿节间全长,髓呈薄膜质封闭的囊状,易与竿的内壁相剥离;竿环多少明显隆起,稀可不明显。竿每节分2枝,一粗一细,在竿与枝的腋间有先出叶,有时在此2枝之间或粗枝的一侧再生出第三条显著细小的分枝,竿下部的节最初偶可仅分1枝。竿箨早落;箨鞘纸质或革质;箨耳不见乃至大形;箨片在竿中部的竿箨上呈狭长三角形或带状,平直或波状或皱缩,直立至外翻。末级小枝具(1)2-4(7)叶,通常为2或3叶;叶片披针形至带状披针形,下表面(即离轴面)的基部常生有柔毛,小横脉明显。花枝甚短,呈穗状至头状,通常单独侧生于无叶或顶端具叶小枝的各节上(如生于具叶嫩枝的顶端、新生的开花植株或同一花枝再度开花时,则此等花序及小穗之变化极大,均不宜用作分类的依据),基部的内侧托以极小的先出叶,后者之上还有2-6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苞片之上方是大形的佛焰苞2-7片,在此佛焰苞内各具1-7枚假小穗,惟花枝下方的1至数片佛焰苞内可不生假小穗而有腋芽,花枝中不具假小穗的佛焰苞则常早落,致使花枝下部裸露而呈柄状,其腋芽于花枝上部的佛焰苞及其腋内的小穗枯谢后,还可继续发育成新的次生花枝或假小穗;佛焰苞的性质在许多方面与竿箨或枝箨相似,纸质或薄革质,宽广,多脉,有或无叶耳及鞘口繸毛,叶舌截平或弧形,有时两侧多少下延,具呈叶状至锥状的缩小叶(即退化的小形绿色叶片);假小穗的基部近花枝的一侧常有一膜质具2脊的先出叶,有时此先出叶偏于假小穗基部的一侧时则背部仅有1脊,先出叶上方还有呈颖状的苞片,苞腋内亦可再具芽或次生假小穗;小穗含1-6朵小花,上部小花常不孕;小穗轴通常具柔毛,脱节于颖之上与诸孕花之间,常呈针棘状延伸于最上小花的内稃之后,此延伸部分通常无毛,其顶端有时尚有不同程度退化小花的痕迹;颖0-1(3)片,其大小及质地多变化,广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5至多脉,背部常有脊,先端锥尖,有时也有极小的缩小叶;外稃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呈短芒状或锥状,7至多脉,背脊不明显;内稃等长或稍短于其外稃,背部具2脊,先端分裂成2芒状小尖头;鳞被3,稀可较少,椭圆形、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位于两侧者其形不对称,均有数条不明显的细脉纹,上部边缘生细纤毛;雄蕊3,偶可较少,花丝细长,开花时伸出花外,花药黄色;子房无毛,具柄,花柱细长,柱头3,偶可较少,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近内稃的一侧具纵向腹沟。笋期3-6月,相对地集中在5月。
模式种:桂竹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耐寒,能耐-18℃低温。适宜生长在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在黏重土生长较差。在pH8.5左右的碱土和含盐0.1%的土壤中亦能生长,但忌排水不良。
本属50余种,均产于中国,除东北、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外,全国各地均有自然分布或有成片栽培的竹园。尤以长江流域至五岭山脉为其主要产地。仅有少数种系延伸至印度、越南,日本和朝鲜的本属植物均系早年由中国输入。欧洲、北非及北美也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引入栽培,并且成为若干种的模式产地。由于经济价值大,世界各地凡是本属植物能生长的地方,几乎都已有引种。
刚竹属植物系中国竹亚科中,经济价值最大,种类众多的1属,除著名的毛竹(南竹)长期以来已有大面积栽培外,其他许多竹种因不同的用途而广泛栽培于农村或城市庭园中,尤以浙江省的种类最多,在该省又以安吉县最为集中。解放后经政府倡导,华北地区不断地引种本属某些竹种,多能生长良好,但要注意防旱,尤其出笋时不可缺水。
树竿高2— 5米,直径4-10厘米,幼时无毛,微被,绿色,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见猪皮状小凹穴或白色晶体状小点;中部节间长20--45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
乔木或灌木状,单轴散生型,顶芽不出土,横走土中,一部分侧芽出土成笋。秆圆筒形,节间在分枝侧具一纵脊和二纵沟,每节通常2分枝,斜出平伸。早春至初夏出笋,秆箨革质、早落。叶片互生,带状披针形,有叶鞘”叶短...
本属50余种,均产于中国,除东北、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外,全国各地均有自然分布或有成片栽培的竹园。尤以长江流域至五岭山脉为其主要产地。仅有少数种系延伸至印度、越南,日本和朝鲜的本属植物均系早年由中国...
[目的]研究黄条金刚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以黄条金刚竹叶的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分别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arlsbergensis)、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6种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黄条金刚竹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种细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水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正丁醇提取物对3种真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研究可为竹叶提取物抑菌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毛竹属)(Phyllostachys)秆散生,圆筒形,在分枝的一侧扁平或有沟槽,每节有2分枝。约50种,大都分布于东亚,以我国为中心。我国约产40余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南。毛竹(P.pubescens Mazel ex H .de Lehaie)高大乔木状竹类。秆圆筒形,新秆有毛茸与白粉,老秆无毛;秆环平,箨环突起而使竹秆各节只有1环。箨鞘厚革质;背部密生棕紫色小刺毛及棕黑色晕斑;箨耳小,耳缘有毛。小枝具叶2~8。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以及河南、陕西。适宜生长于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向阳背风的山坡生长良好。根据竹秆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年龄:一年生竹秆为粉绿色,密被毛;二年生为绿色,毛脱落;三年生为黄绿色;四年生为黄色;微被白粉。一般四五年生的竹秆可选伐利用,笋供食用,可加工制作笋干、笋衣等;秆供建筑竹桥,胶合竹板,制造水管、浮筒、竹筏等;也可劈篾编织各种器具;纤维为造纸原料。桂竹(P.bambusoides Sieb. etZucc.),秆环隆起而使竹秆各节有明显的2环,新秆绿色,常无粉,老秆深绿色;箨鞘黄褐色底密被黑紫色斑点或斑块,常疏生直立短硬毛。小枝具叶3~6。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以南各省区。秆质坚硬,有弹性,为重要材用竹种,亦可劈篾编物,用途颇广。
黄秆金竹形态特征
刚竹属,为黄槽竹的变型,与黄槽竹不同的地方在于秆全部金黄色。
花毛竹基本信息
名称:花毛竹
学名:P.heterocyclacv.huamozhu
别名:花竹(浙江)
科属:刚竹属
类别:乔木状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