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筑工程测量(第3版) | 作 者 | 王云江,中国建设教育协会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2153459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第二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
第三节 测量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第二节 水准仪及其使用
第三节 水准测量方法
第四节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第五节 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六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与数字水准仪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一节 水平角的测量原理
第二节 DJ6(DJ2)型光学经纬仪
第三节 经纬仪的使用
第四节 水平角测量
第五竹竖直角观测
第六节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七节 电子经纬仪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一节 钢尺埴距
第二节 视距测最
第三节 直线定向与罗盘仪的使用
第四节 光电测距仪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第二节 衡量精度的标准
第三节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第四节 误差传播定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全站仪及GPS应用
第一节 全站仪及特点
第二节 全站仪测量操作
第三节 数据采集
第四节 内存管理与数据通信
第五节 GPS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第二节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
第四节 全站仪导线测量
第五节 高程控制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与测绘
第一节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一节 地形图的识读
第二节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第三节 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第四节 地形图在场地平整土地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一节 施工测量概述
第二节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三节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第四节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第一节 施r控制网概述
第二节 平面施工控制网
第三节 高程施工控制网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二章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测设前准备工作
第三节 民用建筑物的定位与放线
第四节 建筑物基础施工测量
第五节 墙体施工测量
第六节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第七节 复杂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第八节 竣工总平面图的绘制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三章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第一节 厂房矩形控制网与柱列轴线的测设
第二节 基础施工测量
第三节 厂房构件安装测量
第四节 钢结构工程施工测量
第五节 烟囱施工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四章 工程变形监测
第一节 工程变形监测概述
第二节 基坑监测
第三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第四节 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第五节 建筑物的裂缝、位移与挠度观测
第六节 建筑场地滑坡观测
第七节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五章 管道与道路施工测量
第一节 管道施工测量
第二节 道路施工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2100433B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筑工程测量(第3版)》是按照建筑施工专业教育标准、培养目标及建筑测量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的一本适合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筑工程测量(第3版)》共分为五章,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差的基本知识,全站仪及GPS应用,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与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施工控制测量t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工程变形监测管道与道路施工测量。
'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与高职高专“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的区别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在还在敲定当中,而且基本是上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直接升上来的,新纳的也有,不过是少数。有些出版社不是怎么出名,为了增加销量,在封面人为地加上'十二五'高职高专规...
一 前言 在2006至2007学年第二学期末,自2007年7月14日起,我们进行了为期5天的工程测量实习。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项目教程(“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uyklyiughzgsfyb zksfdueihv bdskjfuib dks.ugfhx jmkfdjxmkd'gujkpdfouyhifokkdfigu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分析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测量课程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课堂教学要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习测量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问题。
随着高职高专类教学改革的进行,项目化教学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项目化教学提出了几个具有可实施性的建议。
《建筑工程测量(第二版)》是高职高专土建专业“互联网 ”创新规划教材之一,反映了建筑工程测量的新动态。本书结合大量工程实例,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及相关标准,系统地阐述了建筑工程测量包含的内容、各种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及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物的定位放样、施工测量等。本书内容包括测量概述、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全站仪及其使用、小地区控制测量、GPS技术、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概述等。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和自学的参考书。
本书是“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系列技能型规划教材"之一,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主要面向施工企业,可作为建筑工程、建筑学、建筑装饰、村镇规划、工程监理、隧道工程、市政工程、给水与排水、供热与通风、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建筑工程测量”等专业的生产、教学参考书。
本书第2版自2008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已经连续印刷了10次。 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同年,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书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被批准为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断提高课程重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材料力学”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全过程讲授这门课程,授课对象每年约200名。在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对于教育和教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收获。材料力学(第3版)将着重反映6年来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样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怎样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怎样对传统内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战性。基于此,本书第3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了部分章节,将材料的力学性能从“第2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第3章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写了“剪力图与弯矩图”作为第6章;将原来的第6章分为3章: “第7章 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和“第8章 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将原来的第8章分为: “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和“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分别列为第11章和12章;将原来的12章也分为两章: “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和“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分别列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位移叠加法中的逐段刚化法;应变分析;细长压杆实验结果;线性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估算等。
第三,将力系简化的方法引入横截面的内力分析,改革传统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
第四,正确处理变形与位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将确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章节名改为“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第五,在部分章节引入“反问题”: 相对于正问题,反问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过对于反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正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创新思维。
第六,在部分章节设计了“开放式思维案例”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对于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学(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灾难性工程事故的力学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变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随着课程研究型教学在更多高校开展、深入和发展,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教材的质量。
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定稿。定稿期间,得到旅加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著者谨表诚挚谢意。
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关爱,希望大家对本书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