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两相过滤及分离技术内容简介
《固液两相过滤及分离技术》根据A Rushton,A S Ward,R·G·Holdich所著《Solid Liquid Filtra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第二版译出。
《固液两相过滤及分离技术》共11章,分别论述了固液两相过滤与分离技术的原理与工艺。包括过滤、沉降增浓、澄清、离心分离、过滤介质、预处理(絮凝、凝聚)技术、后处理过程、膜技术、过滤工艺设备及计算等,并有颗粒性质、料浆流变学及计算机文件格式三个附录。
全书理论分析全面、系统,覆盖面宽,资料新,并介绍了一些新的理论与新的研究成果。内容中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工艺与计算并重,是近几年来国外出版固液分离方面难得的一本专著。
《固液两相过滤及分离技术》可供从事固液分离技术及设备研究、设计、生产与选型等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化工、石化、能源、环保、制药、食品、矿产品加工等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
第1章 固液分离技术
1.1 引言
1.2 过滤过程
1.3 过滤原理
1.4 沉降过程
1.5 过滤介质
1.6 预处理技术
1.7 澄清过滤
1.8 沉降与浮选
1.9 洗涤和脱液
1.10 膜过滤
1.11 过滤工艺设备和计算
1.12 参考文献
1.13 符号说明22第2章过滤基础
2.1 引言
2.2 多孔介质内流体的流动
2.3 渗透率
2.4 滤饼过滤
2.4.1 单位过滤面积上沉积的滤饼质量与滤饼比阻
2.4.2 固体颗粒浓度
2.5 滤饼过滤方程的几种形式
2.5.1 恒压过滤
2.5.2 恒速过滤
2.5.3 变压变速过滤
2.6 压力对滤饼过滤的影响
2.6.1 恒压过滤
2.6.2 恒速过滤
2.6.3 滤饼内的流体流动分析
2.6.4 可压缩滤饼的变速变压过滤
2.6.5 用增量分析模拟滤饼过滤过程
2.7 其他过滤模式
2.8 非牛顿型流体过滤
2.9 实验室测试
2.9.1 真空滤叶装置
2.9.2 压缩渗透试验装置
2.9.3 毛细管吸引时间
2.9.4 其他实验测试及步骤
2.10 过滤模型的发展与认识
2.11 参考文献
2.12 符号说明54第3章沉降基本原理
3.1 稀释悬浮液的沉降
3.2 干涉沉降
3.2.1 孔隙率函数
3.2.2 间歇沉降:Kynch理论
3.2.3 间歇通量
3.2.4 利用间歇通量曲线求局部浓度
3.3 具有明显压缩效应的沉降
3.4 斜面沉降
3.4.1 中村?黑田(Nakamura?Kuroda)方程
3.4.2 格拉晓夫数(Grashof Number)和沉降雷诺数
3.5 参考文献
3.6 符号说明74第4章过滤介质
4.1 概述
4.2 编织滤布
4.3 滤布选择
4.3.1 纱线种类和编织方式的影响
4.3.2 选择的标准
4.4 过滤机中编织滤布的使用
4.4.1 纱线内固体颗粒的容纳能力
4.4.2 细菌的生长
4.4.3 溶液的沉淀
4.4.4 排水不充分
4.4.5 临界浓度
4.4.6 临界压力
4.4.7 颗粒的分级
4.4.8 气泡的影响
4.4.9 蒸发作用
4.4.10 织物结构的影响
4.4.11 滤布下排水的影响
4.5 滤布的选择和性能
4.5.1 滤布的收缩性
4.5.2 滤布的延展性
4.5.3 滤饼的卸除
4.5.4 滤布结构的影响
4.5.5 滤布清洗方法
4.6 非编织过滤介质
4.7 流体流过过滤介质的数学模型
4.7.1 清洁过滤介质的渗透性
4.7.2 过滤介质截留颗粒的能力
4.7.3 非编织纤维过滤介质
4.7.4 编织过滤介质
4.7.5 滤布孔隙上颗粒的架桥
4.7.6 架桥失败和颗粒穿透过滤介质
4.7.7 使用过的过滤介质的流动阻力
4.8 参考文献
4.9 符号说明102第5章预处理技术
5.1 概述
5.2 凝聚和絮凝
5.3 助滤剂
5.4 参考文献
5.5 符号说明118第6章澄清过滤
6.1 截留机理
6.2 深层床过滤
……
第7章 沉降与浓缩
第8章 离心分离
第9章 后处理过程
第10章 膜技术
第11章 过滤工艺设备及计算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索引
硫化物沉淀,氢氧化物沉淀,盐沉淀,共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等。
色谱有多种,按固定相类型和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大孔吸附树脂、凝胶色谱、聚焦色谱等。最常用的是吸附色谱分离技术。吸附色谱法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吸附剂(固定相)时,...
该过滤器是按GJB610-88,GJB689-89标准生产技术指标并达到API1581Ⅲ美国石油学会标准,同时执行GB150-1998国家压力容器标准。分A、B、C三级。突破了原有过滤器的传统单一过滤...
绿色施工技术内容简介 --------------建筑 业 10 项新技术之一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和安全 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 工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首先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 的全新技术,而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改进,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技 术,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使施工 过程真正做到 “四节一环保 ”,对于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 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编写基础和新增内容 绿色施工技术是 以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 2005) 中第七章建筑节能技术为基础编写的,因 此保留了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
1 一、产品简介: XY-A系列板式密闭过滤机是一种高效、节能、密闭操作的精密澄清过滤设备,适用于色拉油、毛油、石油树脂、食品、制药、聚醚、环保水处理等行业。 该产品设计结构独特、体积小、过滤效率高,滤液透明度和细度好,无物料消耗,不消耗滤纸、滤布或纸芯,而只消耗少量的助滤剂,因而过滤成本很低,设备操作、维护、清 理方便。 本厂技术力量雄厚,有可靠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手段,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很乐意为您服务,为您提供最适合贵厂使用的过滤系统,与国内或国外工艺均可配套,可成套机 组或单机供应,服务上门协助调试,价格合理,欢迎光临指导。 The XY-A series plate enclosed fillering machine is a kind of high efficient,enesgy seving,and enclosed operation fillering equip
本书为“水力机械流体力学系列丛书”之一,全面系统论述了应用于水力机械的空化流体动力学和固液两相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空化流和固液两相流的基本方程推导,其中包括采用基于Boltzmann方程的微观动理学方法推导空化流动基本方程和固夜两相流基本方程是本书的理论创新;空化流和固夜两相流的湍流模型;空化流和固夜两相流的湍流的数值算法和模拟;空化湍流的SIMPLEC算法和固夜两相湍流的大涡模拟;水轮机和水泵的空化流动和固夜两相流动计算,以及两相流动VOF模型模拟。
本书可以作为水力机械、流体机械、叶轮动力机械、水利工程、建筑机械、化工工程、矿山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及科研参考书,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学员问题】固液两相流泵机械密封正确选型与使用?
【解答】由于固液两相流中磨蚀性颗粒介质的存在,采用一般的机械密封常会构成如下5种危害:
①密封端面的加剧磨损。密封面之间因颗粒泄漏进入端面,起着磨料作用,加速了密封面的磨损。
②介质侧颗粒堵塞。由于颗粒的堆积,架桥,阻碍了弹簧、销和辅助密封封圈的运动,从而导致补偿环的追随性和浮动性下降。
③大气侧颗粒堵塞。由于常规设计的机械密封,密封面内径和轴(或轴套)之间的间隙较小,泄漏的固体颗粒不能及时排出,易堆积、阻塞,阻碍了辅助密封圈的运动,从而导致密封失败。
④磨蚀。指密封元件表面由于受到磨蚀性颗粒的作用而产生的局部咬蚀、撕裂。它通常发生在使用较软的钢材或石墨材料时,由于冲洗水或封液的冲击而造成的。在有颗粒介质的情况下,发生得更加严重;
⑤传动元件的磨损。由于传动销这些元件处于颗粒介质中,运动时由于颗粒的研磨作用加剧了元件本身的磨损。
在选型时,应使机械密封产品尽量避免颗粒的作用,不致产生这5种失效,机械密封解决颗粒介质作用的问题有两大途径:一是对机械密封设置一些附加的内部结构或采取辅助措施(如螺旋密封、唇封、封液、冲洗水、水箱或油箱建立液障防止颗粒堆积等),或者外部装置(如旋流固液分离器、磁滤器等),尽量避免上述5种失效出现,维护机械密封良好的工作状态。这种途径对于比较重要的场合,重要的设备可以使用。但对于由于空间受到限制,或者由于辅助设施耗费太高,以及由于有些场合,物料不允许有封液或冲洗水进入产品的情况,就应采取选择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机械密封结构,能直接用在颗粒介质中,满足生产流程对密封的要求。
为了使机械密封达到密封可靠、寿命长、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易调节、成本低的目的,具体办法如下:
采用弹簧和辅助密封圈相结合使用。主要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弹性,且弹簧不与介质接触,避免了易受颗粒堵塞的问题。
为了保证摩擦副在颗粒介质中具有耐磨损和耐磨蚀的目的,摩擦副材料的硬度必须高于磨粒的硬度。通常可选用硬对硬组对,材质可为碳化钨或碳化硅。与碳化钨相比,碳化硅具有更高的硬度,更好的导热率,化学稳定性较好,还有自润滑性,但成本较高。
根据A.I.GoLubiev(前苏联)等人对在磨蚀性颗粒介质中高硬度摩擦副磨损机理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摩擦副宽度应比一般机械密封的宽,以获得较高的使用寿命。动、静环的宽度相等,有利于防止颗粒对密封端面的磨损,同时,有足够的面积,以避免大的失配。因此,能够适应比一般机械密封端面大得多的径向和轴向跳动。
混流泵用机械密封应设计为内流式,颗粒介质在密封环外侧,离心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使颗粒、杂质向外运动,抛离密封面。
与一般机械密封不同,轴套与密封环之间的间隙应较大,当有物料泄漏时,能及时排出,避免颗粒的堆积和阻塞。密封腔的设计必须有适当的空间,使密封腔的物料能流动,不堆积沉淀,并易冷却和润滑密封。为了减少泵内介质压力对密封端面比压的影响,采用平衡型机械密封结构。
端面比压是影响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防止颗粒介质进入密封端面,泄漏量增大,端面磨损加剧,导致密封的失效,应使端面比压比一般的要大些。但端面比压过大,将造成摩擦面发热和磨损加剧,功率消耗增加。设计时,端面比压为0.3MPa左右。
采用单端面机械密封时,为了避免颗粒杂质的危害,需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冲洗、过滤、分离、隔离、保温和加热等措施。冲洗液的可靠性和质量是密封成败的关键。若从外部注入清洁冲洗液,密封的工作环境可得到改善,但必须损耗冲洗液,而且,其先决条件是所输送的液体允许被冲洗液微量稀释。
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时,要求封液在密封腔内建立压力,进行封堵、润滑和冷却循环。双端面密封可靠性高,但制造成本和安装费用较高。大多数双端面密封组对材料的选择已标准化。在实际使用中,位于介质端的摩擦副使用硬质合金组对或碳化硅组对;位于大气端的选用碳石墨与镍铬钢组对。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气液两相流(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气液两相流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方法。全书共分九章,其中包括两相流基本参数、流型、基本方程、截面含气率的计算、压降计算、两相临界流、流动不稳定性和两相流参数测量等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