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建平、胡纯星、董国琛、刘晓明、杨琴、赵永红、秦凯、欧余斯。
本标准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杭州桑尼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协会、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金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发电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检查与检验、检查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建筑屋面,不适用于既有建筑附加式光伏系统和家庭户用式光伏系统。本标准不适用于建筑物内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类别为GB 50016中规定的甲、乙类的厂房和仓库,以及爆炸危险环境。
既有建筑经综合评估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100433B
你好,它首先对建筑物所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及太阳能的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决定是否选用光伏一体化;然后选用光伏一体化的建筑部分接受太阳能的具体条件,如被其他建筑物遮档,也不必考虑选用光伏一体化,接着是与建筑...
ENF上有光伏行业从原料到终端的应用都有的,包括安装公司,系统应用。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根据光伏方阵与建筑结合的方式不同,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
[股票代码:300286.SZ]250W微型逆变器可应用于小面积屋顶建筑的发电系统中,对每块电池板进行最大功率跟踪,具有很强的抗局部阴影能力;模块化设计,安装简单,并且不占用独立的安装空间;采用PLC载波通信技术,可对每块逆变器进行实时监控;适用于中小功率规模的发电系统。
太阳能建筑被认为是未来建筑的发展的趋势,由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光伏发电技术与建筑一体化应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提高城市应对灾难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型公共建筑通常在紧急情况下作为应急避震疏散场所。本文研究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在大跨度拱桁架建筑中的应用,结合避难所设计要求,研究并设计适合光伏利用并具备抗震避难所功能的大跨度拱桁架结构形式的体育馆建筑。
《工业建筑》被收录为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据2018年5月15日中国知网显示,《工业建筑》共出版文献16203篇。
据2018年5月1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工业建筑》载文量为7126篇。
据2018年5月15日中国知网显示,《工业建筑》总被下载2057162次、总被引9714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05、(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47。
据2018年5月1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工业建筑》被引量为56243次、下载量为165746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工业建筑》影响因子为0.7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1825名,在建筑科学(147种)中排第38名。
1982-2002年,连续十届(每两年一届)冶金系统科技期刊评比第一名,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1992年,北京市全优期刊奖,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1996年,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1999年,荣获首届中国期刊奖(金奖)。
2003年,荣获第二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银奖)。
2002年,被科技部、新闻出版署评定入选“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期刊。
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连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2005年,荣获第三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银奖)。
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2013年,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奖项。
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中国百强报刊”。
201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中国百强报刊”。
1964年,《冶金建筑》创刊,月刊。
1966年,停刊。
1974年,复刊。
1983年,更名为《工业建筑》
2004年9月17日,《工业建筑》创刊40周年庆典活动在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举行。
2011年12月3日,《工业建筑》编委会“京津地区编委2012年新年联谊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4年11月,该刊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影响屋面雪压的因素有:风、屋面形式、屋面散热等。
1) 风对屋面积雪的影响
风对屋面积雪的影响:主要是由风的漂积作用引起的。在下雪过程中,风会把部分本将飘落在屋面上的雪积吹到附近的地面或其它较低的物体上,这种影响就叫风的漂积作用。当风速较大或房屋处于曝风位置时,部分已经积在屋面上的雪会被风吹走,从而导致平屋面或小坡度(坡度小于10度)屋面上的雪压普遍比邻近地面上的雪压要小。在高低跨屋面的情况下,由于风对雪的漂积作用,会将较高屋面的雪吹落在较低屋面上,在低屋面上形成局部较大的漂积荷载。对多坡度屋面及曲线型屋面,屋谷附近区域的积雪比屋脊区大,其原因之一是作用下的雪漂积,屋脊区的部分积雪被风吹在屋谷区内。
对于高低跨屋面,由于风对雪的漂积作用,会将较高屋面的雪吹落在较低屋面上,在低屋面上形成局部较大的漂积荷载。苏联根据西伯利亚地区的屋面荷载的调查,对屋面积雪分布系数规定为
=2h/4.0
式中 h——屋面高低差,m;
——基本雪压,kN/。
并规定积雪分布宽度=2h,但不小于5m,不大于10m。积雪按三角形分布。根据我国的积雪情况调查,高低屋面堆雪集中程度远小于西伯利亚地区,形成三角形分布的情况较小,一般高低屋面处存在风涡作用,雪堆多形成曲线图形的堆积情况。因此,我国规范将其简化为矩形分布的雪堆,对取平均值2.0,雪堆长度2h不小于4 m。但不大于8 m。
对多跨坡屋面及曲线型屋面,屋谷附近区域的积雪比屋脊区大,也受风作用下的雪漂积的影响,屋脊区的部分积雪被风吹积在屋谷区内,造成局部堆雪及局部滑雪。因而,对多跨坡屋面及曲线型屋面,风作用除了使总的屋面积雪减少外,还会引起屋面的不平衡积雪荷载。
2)屋面坡度对积雪的影响
屋面雪荷载与屋面坡度密切相关,一般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主要原因是风的作用和雪滑移所致。
当屋面坡度大于到某一角度时,积雪就会在屋面产生滑移或滑落,坡度越大滑落的雪越多。屋面表面的光滑程度对雪滑移的影响较大。雪滑移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滑落的雪堆积在与坡屋面领接的较低屋面上。风作用使总的屋面积雪减少,对双坡屋面及曲线型屋面,还会引起屋面的不平衡积雪荷载。
3)屋面温度对积雪的影响
屋面散发的热量使部分积雪融化,同时也使雪滑移更易发生。
不连续加热的屋面,加热期融化的雪在不加热期间可能重新冻结。在屋面较低处结成较厚的冰层,产生附加荷载。重新冻结的冰雪还会减低坡屋面上的雪滑移能力。融化后的雪水常常会在檐口处冻结为冰凌及冰坝。这一方面会出现渗漏现象;另一方面会对结构产生不利的荷载效应。
我国南部气候较暖,屋面积雪容易融化;北部寒潮风较大,屋面积雪容易吹掉。与苏联、加拿大、北欧等国相比,积雪情况不甚严重.积雪期也较短。因此。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参考国际标准ISO 4355及国外相关资料,对屋面积雪分布仅概括地规定了8种典型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其中大部分屋面都列出了积雪均匀分带和不均匀分布两种情况,后一种主要是考虑雪的滑移和堆积后的效应。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