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加大,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已经不能满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需要。为此,我市于2008年底开始建设市10万吨污水处理厂,同时,市政府将其列入2009年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
1、市10万吨污水处理厂能否如期建成将直接影响到我市污染减排目标能否完成。市10万吨污水处理厂是我市COD减排的关键工程,其设计COD减排量为1.2万吨,占全市“十一五”期间COD减排量的33.5%。按照国家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规定,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所形成的减排能力是从试运行期的第二月起,按照实际运行时间、处理水量和处理效率进行核算COD减排量。由此可见,该工程晚投运一个月,将使我市COD少减1000吨。按照我市“十一五”减排计划,该工程必须在2009年底投入运行,否则,我市“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将难以完成。
2、市10万吨污水处理厂能否如期建成将对国控断面达标造成很大影响。我市日排生活废水18万吨,由于处理能力有限,仅有8万吨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尚有10万吨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未处理的生活污水对包河水质影响极大。据市环境监测站2009年2月1日对包河取样监测,包河水质超标严重,其中宁陈闸前COD浓度达到259mg/L,氨氮浓度达到56.5mg/L。包河马桥断面是国务院考核的省界出境断面,达标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省政府工作目标。据市环境监测站2009年2月2日监测,包河马桥断面COD浓度为37.2mg/L,氨氮浓度达到17.3mg/L,超过省政府目标值(省定目标为COD浓度50 mg/L,氨氮浓度为7 mg/L)。鉴于该工程十分重要,建议市政府加快市10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确保在2009年投入运行。 2100433B
一万吨污水产生多少吨污泥 10万吨污水厂造价 40万吨污水处理厂投资
污水产生的污泥量要通过污泥浓度来判断。
新建1.5万吨污水厂需投资多少?这个要看你是哪种废水,需要哪些设备,水源是否有过预处理,水质情况如何,需要深度处理吗?排放几级标准?哪种模式来做这个项目:bot?ppp?bt?等等,不是仅看水量就能估...
去数数大城市有几坐。这个没人去调查。比如我们长沙。有一污。2污。全部超过10万吨。这个恐怕无法记数。你大概估算还行
学号: 06438337 常 州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2018年3月19日,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在其官方网站(www.china-xa.gov.cn)发布《关于蓝田县撤县设区的建议》,全文如下:
关于蓝田县撤县设区的建议
一、指标现状
1、2017年蓝田户籍人口为65.53万人,常住人口为52.86万人,城镇人口18.1万人,乡村人口47.43万人。
2、蓝田县位于西安东南部,县域与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土开发利用连为一体,部分区域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市区规划范围,规划布局趋于合理,在发展上已纳入大西安发展规划之中。
3、2017年蓝田县从业人员362906人,其中第一产业212090人,第二产业58266人,第三产业92550人,非农从业人员占比41.6%。
4、2017年蓝田县生产总值143.3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合计94.85亿元,比重77.5%。
5、2016年蓝田人均生产总值23309元,2017年蓝田县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410万元。2017年蓝田人均地方财政收入539.3元。
二、规划优势
《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按照“都市农业一区三带七板块”发展布局,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优化生态”为目标,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蓝田县积极发展核桃、白皮松、蓝田玉等区域产业,培育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按照“123560”城镇体系新格局,建设功能完善城市组团,充分发挥蓝田城市组团特色优势,形成“包围城市、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组团共进”的产业体系。
三、区位优势
西安市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也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国际化大都市。蓝田县城距西安仅22公里,处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内,G40、G70高速、渭玉高速、312国道等多条交通干线过境,交通十分便利,蓝田灞河产业带、西北家具工业园已和灞桥区的纺织工业园融为一体,作为城市功能组团之一,蓝田还将共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
四、特色优势
按照文化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组团的功能定位, “强化第三产业,深化第二产业,优化第一产业”的思路,以全域旅游为发展指向,积极实施“旅游+”战略和“旅游引领工程”,加快全域旅游步伐,努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全域旅游共识形成。在定位上,确立了发展全域旅游,实施“旅游+”战略,以旅游业彰显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城乡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规划上,按照“产业围绕旅游抓、结构围绕旅游调、设施围绕旅游建、民生围绕旅游兴”的思路,推进旅游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规划紧密衔接、互促互动。在推介上,免费开放了水陆庵、辋川溶洞、蓝田猿人遗址、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汤峪湖森林公园5个县管景点,全县免费景区达到8个,聚集了人气商机、拉动了消费增长。
旅游要素不断完善。实施白鹿原文化产业基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灞河生态产业带等旅游项目,着力提升旅游的承载力、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施景区停车场项目5个,新修改建旅游道路5条、旅游公厕21座,新建标准化游客服务中心4个,购置旅游咨询服务车5辆、摆渡车23辆,开通旅游精品线路4条,着力提升旅游配套设施水平。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采摘农业和家庭农场,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
旅游保障水平有序提升。结合城乡治理、“品质西安”建设,着力打造天蓝、山青、水净、坡绿品牌,让游客感受蓝田生态之美、山水之美、乡村之美。集中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各种行为,依法查处涉旅违法违规案件,净化旅游市场,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在全县上下倡导全域旅游“一盘棋”思想,引导干部群众共识共动、主动担当,以主人翁姿态当好全域旅游的宣传员和服务员。
旅游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建立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解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建了旅游开发总公司,以市场化机制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按照“全民共建+全民推介+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围绕全域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初步形成了全域旅游的产业链、消费链、致富链,实现了旅游惠民、旅游富民。
按照国家对西安市的发展定位,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辐射带动西北地区的发展,理应有足够大的地域进行经济建设和统筹发展,应借鉴南京撤县设区的做法,自2000年以来,南京市将全部的县撤县设区。蓝田县撤县设区符合西安发展的工作要求,参照撤县设区指标(2005年版),蓝田县作为副省级省会城市下辖县,在城市性质、人口要求、地理位置、市区发展规划等方面已满足指标要求。
特此建议:把蓝田县纳入撤县设区规划,将蓝田辖区内土地等资源与西安主城区统筹规划,做大城区规模,突破重要瓶颈,为蓝田的经济社会发展,大西安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支持西安市人大建议
蓝田撤县设区的,
请转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日向社会公布。这份引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里,关于百姓生活的事有哪些表述?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公共服务:让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百姓诉求】:“8月20日,上门理发;9月15日,打扫卫生……”这是安徽安庆市75岁老人赵洵琦的“公共服务账本”。老人长年瘫痪一直靠老伴照顾,非常想有人帮衬。去年,安庆实施城区70岁以上生活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圆了她的愿望。
【建议摘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表示,让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成果,就要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五中全会对人民怎样共享全面小康成果,规划了明确具体的路线图。
“一方面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通过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他说。
扶贫攻坚: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百姓诉求】:要问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贫困户马俊祥对未来的期盼,他会毫不犹豫地说:“拔掉‘穷根’,手头宽裕。”现在,像马俊祥这样的贫困人口全国还有7000多万。
【建议摘编】: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专家点评】: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未来五年,这‘五个一批’政策,是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方向。
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百姓诉求】:家中贫困的湖南省宁远县高二学生小刘,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顺利完成学业,考上大学。不久前,他拿到了2000元国家资助。
【建议摘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教育公平。
【点评】: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说,建议强调教育公平,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将在教育均等化方面加大力度,保障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就业创业:让人们的工作前景更光明
【百姓诉求】:不久前,抱着创业梦想的北京市民施京登录了名为“网上会客厅”的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现很多曾经困惑的创业问题在这里可以找到相应的服务。他希望这样的平台今后更多,服务更全。
【建议摘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点评】: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只要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支持政策和措施,“十三五”期间我国就业工作前景光明。
缩小差距:让农村和城里都过上一样的日子
【百姓诉求】:河南中牟县官渡镇大马寨村村民郑明水最近盘算着自己的“十三五”蓝图:“大棚面积扩大到5亩;家里小楼小院装修升个级。”他希望国家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让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日子。
【建议摘编】: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汤铎铎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分配的份额或者资本的收入往往越来越大,而劳动的收益越来越小,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要强调“两个同步”,要在经济增长的时候,让大多数老百姓的收入能跟得上经济增长,共享发展成果。
大病保险:让人们不再“因病返贫”
【百姓诉求】:“一场大病消灭一个中产家庭”、困难群众得了大病重病无钱医治……这些现象让很多人直呼“不敢病”“病不起”。实施大病保险,是群众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
【建议摘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
【点评】:“大病保险的全面实施能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说。一边是健全社保网络实现应保尽保,一边是降低人们的就医用药费用,建议中提出的种种做法直击“看病贵”问题,让人们的健康生活更有保障。
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百姓诉求】:41岁的贾女士今年喜得千金。在欣喜的同时她又感到忧虑。不时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她对食品安全格外关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女儿能够吃得安全健康!”
【建议摘编】: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点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中国老百姓的诉求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顺应这种诉求的转变,在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领域,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做出了调整,把食品安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说。
全面两孩:让人口发展更均衡
【百姓诉求】:在听到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时,深圳市民刘女士欣喜万分。她的儿子今年十岁,由于她与丈夫都不是独生子女,“再生一个”的愿望一直未能达成。
【建议摘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点评】: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于人口年龄结构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家庭逐步简约化,全面二孩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家庭结构,有利于家庭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
户籍改革:让群众公平享有合法权益
【百姓诉求】:“城里人拿的是户口,我们办的是暂住证,没有固定住所,扎根不易。”23岁的农村姑娘陈双在外漂泊五年,始终没有放弃在城市追梦。
【建议摘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说,户籍制度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群众切身利益。当前要在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覆盖面、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上下功夫。
改善生态:让人人在蓝天下呼吸
【百姓诉求】:即将进入一年中的供暖季,年近60岁的北京市民刘红嘀咕:“雾霾天又该时常造访了。什么时候才能每天都是‘APEC蓝’‘阅兵蓝’?”
【建议摘编】: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点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事关全面小康和发展全局,刻不容缓。
6月2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数字贵州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信息化驱动现代化能力明显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经济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科学化、高效化水平,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融合深入、产业繁荣、共享开放、治理协同、保障有力的数字贵州发展格局,有力助推贵州省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数字贵州的意见
黔府发〔2018〕14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按照“一个坚定不移、四个强化、四个加快融合”的要求,把数字贵州建设作为新时代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全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政府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开展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民生、数字设施、数字安全攻坚,强化技术、人才、标准、安全等发展保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建设数字贵州,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审时度势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规划我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路线和发展路径,调动政产学研等各方面力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数字贵州建设。
超前布局,融合创新。瞄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发展前沿,注重应用技术研发,强化创新能力,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问题导向,突出应用。集中优势资源打好攻坚战,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便民惠民,聚焦广泛应用,治痛点、补短板、填鸿沟,全面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深化应用,努力推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解决。
主动探索,强化保障。遵循产业演进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瞄准前沿,把握趋势,主动探索,先行先试。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政策、基础设施、人才、安全等保障,营造良好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信息化驱动现代化能力明显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经济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科学化、高效化水平,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融合深入、产业繁荣、共享开放、治理协同、保障有力的数字贵州发展格局,有力助推全省发展。
数字经济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向中级阶段迈进,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形成一批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群。
数字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政府管理、公共资源配置和宏观决策能力明显提升。建成全省政府一体化政务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站式办理,“零跑腿”政务服务事项达到50%以上。
数字惠民红利加速释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加快丰富数字生活形态,缩小数字鸿沟,精准扶贫数字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居民数字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初步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医疗、教育、交通、社保、养老等数字化民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服务到家”。
数字化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健全。构建以“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智慧高端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多元高效的人才保障体系、可控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健全的法规制度标准体系为支撑的数字贵州发展新模式。建成更高水平的全光网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能力超过10000Gbps,提升宽带下载速率,推进互联网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4G网络,推进5G商用,数字安全保障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数字技术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大数据地方性法规、政策、标准制度基本健全。
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推进我省能源、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电子信息、民族制药、有色、化工等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工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融合升级。到2020年,带动3000户以上工业企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能源局、省安全监管局)
(五)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对现代农业生产的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推动农业向生产管理精准化、质量追溯全程化、市场销售网络化融合升级。到2020年,带动500户以上农业企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优化整合50个规模化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200个农业企业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完成100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责任单位:省农委、省商务厅、省供销社、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六)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旅游、医疗、健康、养老、物流、商务、文化等新兴服务,加快服务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级。到2020年,带动1500户以上服务业企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现全省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重点景区全覆盖,物流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达到85%。(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省卫生计生委、省文化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七)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落地落实。发展一批乡村振兴大数据应用与示范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大数据分析应用项目。支持发展全省冷链物流大数据,助力“乡货进城”“黔货出山”。建立“三变”大数据平台、网上耕地林地等资源流转云平台等,助推建立产业项目和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激活农村市场,让农户、合作社、核心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建设“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促进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到2020年,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责任单位:省农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产业。发展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应用、交易、安全等产业。加快推进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数据存储处理、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天文数据的采集、存储服务。依托数据中心建设,引进云计算服务龙头企业,建设集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于一体的综合型云计算公共平台,提供弹性计算、存储、应用软件、开发平台等服务,提升云计算服务能力。到2020年,数据存储业务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数据加工与分析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科技厅)
(九)发展数字经济前沿产品。推动云计算、数据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前沿产品和技术产业化发展。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前沿产品和技术服务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相关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打造数字化研发制造业,持续打造贵阳、遵义、贵安新区等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推动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加快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引导贵阳、遵义、贵安新区等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云、区块链云、虚拟现实云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增强面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口径)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20%。(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三、全面推进数字治理,加快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十一)推进数据资源汇聚。发挥云计算技术对数据资源的集聚作用,推动数据资源汇聚。推动“金字工程”非涉密应用系统接入,开展政府数据资产管理登记,提升全省政府应用系统汇聚数量和质量。推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向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汇聚。建成贵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到2020年,云上贵州数据平台汇聚数据资源达5000TB。(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二)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建设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应用试点省、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省。完善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打造政府数据资源池,建立健全动态更新和校正完善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数据集,开放省级信用服务、医疗卫生、社保就业、公共安全、城建住房、交通运输、教育文化、科技创新、资源能源等重点领域公共信息资源。新增精准扶贫、环境监测和市场监管等主题数据库建设应用。运用云计算构建行业数据融合平台,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云数据(DaaS)服务模式。省块数据指挥调度中心及市州分中心建成投用,实现对全省政务云资源使用、数据存储、共享交换等综合指挥调度。省级部门基于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各市(州)、贵安新区分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管控通”。到2020年,发布共享数据资源达9000个,开放数据集达3000个,全省实现“上连国家、下通市州、横接部门”的互通共享格局。(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三)建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数据中心体系。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打造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着力完善数据管理、数据统计及离线共享库等功能,优化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服务能力,提升数据库、中间件、工作流引擎、数据分析、通用件等服务。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为支撑,构建以“三融五跨”为特征的政府数据“聚通用”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云上贵州第三节点数据灾备中心建设,实现“两地三中心”的整体规划布局。到2020年,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云服务器达到50000台、数据库服务器20000台、承载能力50PB。(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四)建成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南方节点。加快推进南方节点建成运行,承载国家部委政务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服务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务数据业务。到2020年,南方节点成为国家政务数据共享交换顶层关键节点。(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五)推进政府管理精准化。全面发展智能治理模式,聚焦政务服务、交通、医疗、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将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做到适时公示和预警,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打造“数据铁笼”,运用大数据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实现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数据监督手段和技术反腐体系,促进简政放权、依法行政。(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有关部门)
(十六)推进便捷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进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省建设,制定网上办事服务管理办法及服务标准,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全省统一的网上办事实名认证系统和证照批文库,推进智慧审批,大力推动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实现公众和企业网上办事“单点登录、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全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化水平。到2020年,依托网上办事大厅,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站式办理,“零跑腿”政务服务事项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政务服务中心)
(十七)开展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应用创新示范。全面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建设。开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政务应用示范,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同步推进,打通“放管服”改革“经脉”,推进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创新,实施贵州大数据智库平台、社会信用应用等专项。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动政府提升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智慧消防、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管水平。拓展省应急平台功能,建设省级统筹、集约高效、资源共享、创新实用的政府社会治理综合管理平台,提升政府风险感知、应急反应、协同指挥、快速处置等方面的能力。(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四、开展数字民生服务,加快释放数字红利
(十八)加快民生服务普惠化。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以优化提升民生服务、激发社会活力为重点,深入发掘公共服务数据,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政民互动统筹机制创新与交流渠道融合,推进群众沟通响应机制建设。利用人脸识别、地图导航、网上支付、智能物流及身份认证、社会信用等新技术,开展大数据应用建设,形成一批数字民生服务产品,打造一体化便民服务生态圈,打造“服务到家”品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九)推进市场化大数据融合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云上贵州移动服务平台与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等商业服务平台的协同应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网络。推进云上贵州移动服务平台与网上办事大厅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实现“一网办理”。推进各级各类政务民生服务应用进行移动化、标准化和适应性改造,接入云上贵州移动服务平台。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创新便民服务模式,逐步引入第三方机构在交通、旅游、教育、医疗、缴费、物流、家政等领域提供智慧型增值类社会公共服务。到2020年,云上贵州移动服务平台城乡应用全覆盖;引入商业便民服务应用300项,打造300个智慧社区试点。(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十)开展数字民生应用创新示范。开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民生应用示范,加强便民服务资源体系建设与动态管理,推进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融合,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及便民出行、全域旅游等数字化发展。到2020年,打造15个省级、90个市级“便民服务到家”示范应用项目,有效提升便民服务质量。(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五、推动数字设施升级,加快缩小数字鸿沟
(二十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加快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三大基础电信企业贵安数据中心扩容建设,推动苹果、华为、腾讯、出版广电(CCDI)、中科超算、贵阳乾鸣等数据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数据中心绿色化专项行动,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应用,降低运行成本。建成更高水平的“全光网省”,实现“百兆乡村、千兆城区、万兆园区”光纤覆盖。推动“满格贵州”取得新突破,4G移动信号实现城乡全覆盖。宽带普及率大幅提升,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用户下载速率进入全国前列。推进互联网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其他骨干直联点以及重要城市的直达路由建设,力争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积极推动三网融合,促进IPTV发展,建设全国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核心节点。到2020年,全面建成光网贵州,互联网出省带宽超过10000Gbps,基本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移动信号全覆盖。(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
(二十二)推进5G商用及IPv6发展。开展5G应用试验,积极推进5G商用,完成5G铁塔建设规划。着力推进IPv6发展,新建数字设施全面推广应用IPv6,已建数字设施开展IPv6升级改造。基本完成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升级,实现互联网、广电网骨干网络IPv6的互联互通。力争IPv6根镜像节点和国家顶级域名服务器节点落户贵州,提升我省互联网用户域名解析速度和稳定性。(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
(二十三)推进北斗导航、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北斗导航等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贵州分中心建设,发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作用,在地灾防治、道路交通、全域旅游等领域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进一步提升位置服务精度。加大窄带物联网(NB—IoT)部署力度,增强接入支撑能力。开展物联网试点示范,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以水、电、气表智能计量、公共停车管理、环保监测等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应用行业和领域范围。到2020年,全省物联网基础网络基本建成,物联网应用成效明显。(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六、强化安全保障,提升数字安全防控能力
(二十四)强化大数据发展安全保护。强化对大数据、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政务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建立健全贵州省大数据安全组织、预防、监管保护、应急处置、技术防护、技术服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保障等“八大体系”,着力解决虚拟机逃逸、多租户数据保护、虚拟网络边界模糊等云计算环境下产生的新型安全问题。应用推广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建设大数据安全靶场,开展大数据与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初步建成“人+系统”的安全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的保障体系,保障水平达全国前列。(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十五)建立健全安全机制。健全云计算、网络安全风险预警、报告、情报共享和研判处置机制。建成全省大数据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平台,建立政府和企业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大数据及网络安全挖掘分析和态势感知。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产品与服务安全审查制度,推进分类审查、检测和管理,加强对产品安全性和可控性的审查。开展数据应用综合防范,筑牢保障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防线。(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委网信办)
(二十六)强化云安全服务。推动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创新云安全服务模式,建设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预警平台,实现对各类安全事件的智能化识别、预警、研判和处置。推广自主可控安全产品和服务,持续面向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安全企业开展云安全、数据安全、基于大数据安全分析、移动端安全的网络安全试点示范,构建涵盖安全产品研发、安全测评、安全认证、安全运维、态势感知、威胁情报分析等环节的云安全服务体系。(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委网信办)
七、完善支撑体系
(二十七)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创新。围绕EB级数据存储挖掘、块数据与区域治理、多源数据融合与集成、公共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发布大数据技术榜单,引导开展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前沿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技术成果。围绕集成电路、基础通用软件、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着力突破一批数字技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技术,形成一批数字技术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围绕数据库、区块链、量子通信、国产密码升级改造、可复用软件模块构件仓库及共享平台、数据共享开放、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先进数字技术,推动北斗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发展。(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十八)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双创平台,组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汇聚全球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企业和人才。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建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研发平台。申建国家超算贵安中心、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SKA亚洲区域中心,筹建科学数据中心。引导建立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汇聚多方资源,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十九)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精准引才、强化团队引才、拓展柔性引才,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黔归人才计划”“黔灵访问学者计划”三大引才计划和“人才乐业工程”。认真落实我省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规定,发布引才目录,构建平台揽才、赴外招才、活动引才、项目聚才的立体引才网络,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采取挂职、任职、市场化招聘和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引进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打造没有围墙的科研院所,推广“智力收割机”模式,推行技术榜单制,开展百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等,广纳天下英才。(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
(三十)加强人才培育培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人才使用评价机制,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依托重大研发任务和基地平台建设,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数字人才。鼓励我省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育复合型、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加强干部数字教育和培训,培育一批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干部。(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三十一)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各地各部门利用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数字贵州建设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创业发展给予优先支持。建立覆盖创新链、产业链的多元化政府资金投入机制,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和推广。(责任单位:省财政厅)
(三十二)强化金融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开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等,成立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投资基金,共建多层次投资体系。鼓励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行、投资、担保、保险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发展,加快完善“投、保、贷”一体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推动科技企业创业创新。鼓励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大对大数据企业担保力度,降低大数据企业担保费率。鼓励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依法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金融办)
(三十三)落实优惠政策。认真落实简政放权、增加投入、引导参与等方面出台的有关政策,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成果同企业需求、项目生产、薪酬待遇等紧密对接,给予企业承担国家级平台建设任务或引进研发总部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认真落实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企业用地、用电等优惠保障政策,推动企业落地及扩大生产。认真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将云计算企业纳入软件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范畴,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小微企业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减轻大数据小微企业负担。(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
(三十四)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积极开展数据资源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立法探索,不断建立数据资源确权、产权保护、共享开放、流通交易等相关制度,完善全过程大数据管理保障法规。完善评估体系建设,综合评价数字贵州发展水平。研究制定数据采集、共享开放、分级分类、应用推广及安全管理等关键共性标准,制定各种产品数据交换、交易接口规范。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标准建设,完善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标准体系。(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统计局、省质监局)
八、强化组织推动
(三十五)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数字贵州建设的指导,统筹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和“云长制”有关要求,主动作为,对号入座,按照“五步工作法”抓好落实,研究解决好数字贵州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全力以赴抓好数字贵州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民生、数字设施、数字安全五大攻坚战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要细化工作任务和配套措施,进行项目化落实。探索建立“数据专员”制度,各云长单位明确专人负责数据资源管理及共享开放工作。各级云长要切实履行职责,亲自部署,狠抓落实,加强对数字贵州建设的组织协调。(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级各云长单位)
(三十六)强化督查考核。将数字贵州建设与大数据战略行动考核统筹实施,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工作成效纳入各地各部门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建立数字贵州建设评估体系,综合运用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估建设效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适时开展数字贵州建设情况监督检查,对工作开展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严肃问责。(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政府督查室)
(三十七)营造发展氛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种传媒,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政策解读,增强全社会投身参与数字贵州建设的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数字贵州建设的良好发展氛围。(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