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指将固体废物焚烧或者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并不再回取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处置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处置方法有填埋(其中危险废物应安全填埋)、焚烧、专业贮存场(库)封场处理、深层灌注、回填矿井等。 2100433B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可分为一般工业废物(如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渣、废石膏、盐泥等)和工业有害固体废物控制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
工业固体废物在堆放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雨水的冲淋以及自身的原因,可以通过渗滤来污染周围的土地和地下水,所以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渗滤试验,可以检测出待测工业固体废物堆放是否合理并及时进行处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系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5085鉴别标准和GB5086及GB/T 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 30T/D 焚烧耐火材料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甲方提供的施工内容信息; 2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1-2004; 3 《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检验验收标准》 GB50309-2007; 4 本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及工期控制 1主要施工内容: 1.1回转窑头罩耐火材料施工; 1.2 Φ3×12.5m回转窑耐火材料施工; 1.3二燃室耐火材料施工; 1.4急冷塔与集灰斗耐火材料施工; 1.5水冷槽耐火材料施工; 1.6中温烟道; 2 工期:工期 30个日历天数。 2.1 窑头罩耐火材料施工 4天。 2.2 回转窑耐火材料施工 8天。 2.3 二燃室耐火材料施工 15天。 2.4 急冷塔与集灰斗耐火材料施工 10天。 2.5 水冷推料管道耐火材料施工 3天。 2.6 中温烟道耐火材料施工 3天。 三、质量、安全目标 整项工程一次性验
0 丽水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场 PPP项目 资 格 预 审 文 件(第二次) 采购序号: Lszx[2016]022 号 实施机构: 丽水市环境保护局 代理机构: 丽水市中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 制 时 间: 2016年 12月 1 目 录 第一章 资格预审公告 ................................................................. 2 第二章 资格预审申请人须知 ............................................... 6 一、总 则 ............................................................... 6 二、资格预审申请 ...................................................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可分为有毒,易燃、有腐蚀性和有较强化学反应性等几类。各国普遍采用的处理有害固体废物的方法有焚化法、填地法、化学处理法、固化法、生物处理法、海洋投弃法等。
有害固体物质的毒性如果不是由所含元素而是由物质的分子结构造成的,可采用焚化法分解其分子结构。如有机物经焚化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灰分,以及少量的含硫、氮、磷和卤素的化合物等。这种方法效果好,占地少,对环境影响小;但是设备和操作较为复杂,费用大,还必须处理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气和剩余的有害灰分。
掩埋有害废弃物必须确保安全。预先要进行地质和水文调查,选定合适的场地,保证不因滤沥、渗漏等而使这些废弃物或淋溶液体进入地下水或地面水体,也不污染空气。对被处理的有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存放位置等均应作出记录,避免引起各种成分间的化学反应。对淋出液要进行监测。对水溶性废物要铺设沥青、塑料等以防渗漏。填埋的场地最好选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应用最普遍的是:①酸碱中和法:为了避免过量,可采用弱酸或弱碱,就地中和;②氧化和还原处理法:如处理氰化物和铬酸盐应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通常要有一个避免过量的运转反应池。③化学沉淀处理法:利用沉淀作用,形成溶解度低的水合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减少毒性。
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固化剂,使有害废弃物形成基本不溶解或溶解度较低的物质。最通用的方法是用水泥或沥青固化以及煅烧固化。
有机废物可用堆肥法,或利用污泥消化池、氧化塘等处理设施进行生物降解,使之无害化。
此法虽在应用,实应取缔。如必须投弃,也应先作无害化处理。
将有害废物放进水泥窑,在1400℃高温下煅烧十多秒钟,分解某些有毒成分。对于剧毒性重金属如镉以及砷等,掺入基体成分如玻璃内,使其成为淋溶率较低的物质。对于各种有机物和农药等有害废渣可用微波分解法处理,即把有害废渣置入反应器通过微波作用,引起电化学反应,将废渣分解。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受资金、设备等限制,未能大量推广 。
本书介绍了环境岩土工程学在固体废物处置堆存场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全书共16章,内容涵盖了固体废物中除危险废物外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矿山尾渣,包括冶金矿山尾矿库、铝厂赤泥库、燃煤电厂灰渣库和铀矿冶尾矿库等各类尾矿库及垃圾卫生填埋场等固体废物处置堆存工程。本书内容丰富,取材新颖,用环境岩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了从固体废物处置堆存工程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有大量工程实例和丰富的工程实践资料及数据,并对土工合成材料在固体废物堆存场中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水利、岩土和环境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补充教材及教师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工矿尾矿库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管理、研究人员和环保工作者参考。
1绪论
1.1 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可持续利用相关知识
1.1.1 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
1.1.2 固体废物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由来
1.1.3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含义、形式与作用
1.2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可持续利用的内容
1.2.1 固体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两重性
1.2.2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的流动与再资源化利用
1.3 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可持续利用发展动态
1.3.1 环境法规的确立
1.3.2 废弃物的产生与防治
1.3.3 固体废物资源可持续性技术开发的必要性
1.3.4 固体废物资源化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究方向
1.4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静脉产业
1.4.1静脉产业的基本概念
1.4.2 静脉产业的构成及市场结构
1.4.3 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实践
1.4.4静脉产业的未来发展
习题
2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分离技术基础
2.1 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的适应性
2.1.1 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与技术适应性
2.1.2 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与环境保护
2.2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的发展
2.2.1信息网络的构建
2.2.2 二次资源的物质流动预测
2.2.3运输和技术开发问题
2.2.4监测与分析测试技术
2.2.5特种技术开发
2.2.6最优化技术
2.2.7环境友好技术的开发
2.3 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一些分离技术基础
2.3.1 单元操作技术
2.3.2分离技术基础理论
2.3.3分离技术的评价与预测
习题
3 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可持续利用的物理单元操作技术
3.1固固分离技术
3.1.1 粉碎
3.1.2分级操作
3.1.3 重力分离
3.1.4磁选分离
3.1.5 电选分离
3.1.6手选
3.1.7 光学分选
3.1.8放射性分选
3.1.9重量分选
3.1.10分形分选
3.2固液分离技术
3.2.1 浓缩
3.2.2过滤脱水
3.2.3 干燥
3.3固气分离技术
3.3.1 固气分离的原理
3.3.2设备选择
3.4成型造粒技术
3.4.1 成型造粒的概述
3.4.2成型造粒设备的分类
3.4.3废弃物的造粒
习题
4 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可持续利用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4.1热稳定及热解分离技术
4.1.1热稳定与热分解过程
4.1.2熔融处理
4.1.3挥发和蒸馏
4.2固体废物再资源化技术
4.2.1 浸出和溶解
4.2.2析出和沉淀
4.2.3 泡沫吸附分离技术
4.2.4萃取分离
4.2.5膜分离技术
4.2.6 电化学分离
4.2.7气体还原
习题
5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可持续利用的生物技术
5.1 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技术概述
5.1.1 生物技术的产生
5.1.2 生物技术的概念与内容
5.1.3 生物技术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5.2石油固废污染环境资源的生物恢复与利用
5.2.1 石油的生物降解能力
5.2.2 石油污染的生物恢复过程与微生物
5.2.3 石油污染生物恢复影响因素
5.2.4今后石油污染生物恢复与利用的研究课题
5.3石油固废的微生物脱硫技术
5.3.1 生物过程脱硫的可能性
5.3.2利用DM220的基因修饰
5.3.3 生物固定化技术应用
5.3.4 费用限制因子辨析
5.4固废资源利用的生物浮选、吸附与特殊物质降解
5.4.1 资源利用的生物浮选
5.4.2 资源利用中的生物吸附
5.4.3 资源利用中特殊物质降解与恢复
5.5矿业资源的生物再利用
5.5.1 生物冶金技术原理
5.5.2 生物冶金技术的常用方法
5.5.3 生物冶金技术中的常见生物及反应过程控制
5.5.4 生物冶金技术应用
5.5.5今后矿业资源的生物再利用技术进展
5.6固废处理过程环境的生物脱臭技术
5.6.1 生物脱臭机理
5.6.2生物处理系统
5.6.3 生物脱臭装置及应用
5.6.4 生物脱臭技术的发展趋势
5.7工业废物农业性资源化利用
5.8固废资源的生物恢复技术
5.8.1 资源生物恢复技术原理
5.8.2 生物恢复过程的调控
5.8.3 工程生物恢复技术
5.8.4可处理性试验及评价过程
5.8.5 生物恢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习题
6金属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6.1概述
6.1.1 金属固废资源可持续利用对象的分类
6.1.2再资源化收集和最佳资源化处理途径
6.1.3 制品的寿命、有关代用品以及消费形态
6.1.4社会效益和再资源化能成立的条件
6.2贵金属的循环利用
6.2.1贵金属概述
6.2.2含贵金属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6.3催化剂的再利用
6.3.1 废催化剂的分类
6.3.2催化剂再利用的意义
6.3.3 催化剂再利用的常用技术及方法
6.4电镀污泥的处理技术
6.4.1 电镀废水的处理及电镀污泥
6.4.2 电镀污泥的还原
6.4.3 电镀污泥的专门处理
6.4.4 不产生电镀污泥技术
6.5磁性材料的再资源化
6.5.1磁性材料概述
6.5.2再资源化技术
6.6稀有金属的再资源化
6.6.1 稀有金属再资源化的必要性
6.6.2稀有金属的回收利用
6.7废旧汽车的再资源化
6.7.1废旧汽车概述
6.7.2 大规模汽车拆解业的废车处理实例
6.7.3 汽车废料的旋流器再资源化处理
6.8铝的回收与利用
6.8.1 铝的概述
6.8.2铝废料的处理
6.9废电池的再资源化
……
7非金属和核废物的处置、处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8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