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海拔600-1900m的山谷、溪边疏林或密林中。
乔木,高6-27m,胸径约20cm;树皮灰色;当年生小枝红色,干后呈褐红色,有多而密的小皮孔。
叶纸质,菱状卵形,长5-9cm,宽3-5cm,先端长渐尖,基部钝三角形,两侧不对称,两面常被白粉,尤以上面较多,下面基部脉腋间常有少数短柔毛;叶柄细小,长约1cm或过之,两端稍膨大。
总状花序长3-5cm,有花数至十余朵;花梗纤细,长约1cm。花未见。
荚果紫红色,干后呈红褐色,狭长圆形,极压扁,长6-9cm,宽1.3-1.7cm,两端略尖,先端具2-3mm长的细尖喙;翅较狭,宽不及1mm;果颈长约5mm;果梗长1-1.5cm;种子2-5颗,阔卵圆形,长约6mm,宽约5mm,压扁,黑褐色,表面光滑。果期9-11月。
。
产于中国广西、贵州、广东、湖南、江西。
紫荆的繁殖用播种、分株、扦插、压条等均可,但以播种为主。
9-10月收集成熟荚果,取出种子,埋于干沙中置阴凉处越冬。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这样才做到苗齐苗壮。用60℃温水浸泡种子,水凉后继续泡3天至5天。每天需要换凉水一次,种子吸水膨胀后,放在15℃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温水淋浇1次至2次,待露白后播于苗床,2周可齐苗,出苗后适当间苗。4片真叶时可移植苗圃中,畦地以疏松肥沃的壤土为好。为便于管理,栽植实行宽窄行,宽行60cm,窄行40cm,株距30cm-40cm。幼苗期不耐寒,冬季需用塑料拱棚保护越冬。
紫荆根部易产生根蘖。秋季10月份或春季发芽前用利刀断叶苗和母株连接的侧根另植,容易成活。秋季分株的应假植保护越冬,春季3月定植。一般第二年可开花。
生长季节都可进行,以春季3-4月较好。空中压条法可选1-2年生枝条,用利刀刻伤并环剥树皮1.5cm左右,露出木质部,将生根粉液(按说明稀释)涂在刻伤部位上方3cm左右,待干后用筒状塑料袋套在刻伤处,装满疏松园土,浇水后两头扎紧即可。一月后检查,如土过干可补水保湿,生根后剪下另植。灌丛型树可选外围较细软、1-2年生枝条将基部刻伤,涂以生根粉液,急弯后埋入土中,上压砖石固定,顶梢可用棍支撑扶正。一般第二年3月分割另植。有些枝条当年不生根,可继续埋压,第二年可生根。
紫荆树姿优美,既可用作庭院、公园绿地的美化,也可用来盆栽观赏。紫荆性喜阳光,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涝。
紫荆管理较粗放,在夏季生长期间,可剪去根叶及过细过密枝条,冬季需将1年生或2年生的长枝适当短截(留枝长10cm),去除病虫枝、过密枝。秋季最好施一次腐熟有机肥,或适当施氮、磷、钾复合肥料。苗期需及时剪除萌蘖和主干1.5m以下的分枝,第一年冬、春可出圃定植,定植后第二年可开花。
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适宜生于疏松、肥沃土壤繁殖播种繁殖等。
宜在庭院、公园、景区作观赏树,可孤植于草坪、林缘、门前,亦可与阔叶树混植作景观林。
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 是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洁 的关键,也是解决农村环境工作治难巩固更难的关键。 根据我村实际 情况创建环境卫生考核标准要求, 现将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规 范如下: 一、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的四项基本原则 1. 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 则。 3. 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 相结合原则。 4. 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二、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制度 1. 道路保洁制度。(1)成立道路保洁小组,增加道路保洁人员,主 要负责本村区域内进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内居民区、公共活 动区及场所的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清运工作。 (2)道路地面要 做到无垃圾、无杂草、无堆积物、无积水。村主要道路两侧可视 范围内道路保洁标准执行。 (3
- 1 - 新鲜村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按照镇党委、政府建立环境卫生 整治长效机制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落实党的 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开展全村环境卫生整治 作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广泛宣传发动,科学制定规划, 明确各方责任,落实关键措施,全面组织推进;以全村环境卫生 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和推行农村环 境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打造全村农村新形象、新面貌,为我村争 创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情况 新鲜村地处武威城区北郊,东、南、西三面与市区交错,辖 区内共有 14个村民小组,共 1226户人家,总人口 4089人。雷台 东路、北二环路两条主干道路横穿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