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绪论
第2章钢纤维混凝土制备技术和主要静态力学性能
第3章钢纤维混凝土准静态单轴受压特性
第4章钢纤维混凝土抗冲击压缩特性
第5章钢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拉伸特性
第6章活性粉末混凝土高压状态方程
第7章钢纤维混凝土抗冲击仿真
参考文献
《钢纤维混凝土动力特性》以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为主,辅以数值仿真,介绍钢纤维混凝土(SFRC)的静态、准静态、动态力学性能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1章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2章论述SFRC的制备技术与主要静态力学性能;第3章论述SFRC在准静态条件下的单轴受压特性,测试其轴心抗压强度、压缩韧度、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研究钢纤维体积率(Vf)对上述性能的影响,建立其准静态单轴压缩本构方程;第4章论述SFRC在中应变率条件下的冲击压缩特性,测试材料在中应变率下的强度、应变、应力-应变曲线,研究Vf和应变率对材料动态抗压强度、韧度的影响,建立其准一维动态本构方程;第5章论述SFRC抗冲击拉伸特性;第6章论述SFRC在一级轻气炮高速冲击、高应变率条件下的性能,并建立了高压状态方程;第7章对SFRC动态力学性能进行数值仿真。
普通钢纤维混凝土的纤维体积率在1%—2%之间,较之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提高40%—80%,抗弯强度提高60%—120%,抗剪强度提高50%一100%,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小,一般在0—25%之间,但抗压...
通俗点说就是在混凝土中按一定的数量掺入钢纤维。钢纤维是一种特种钢制成的特种刚性制品,主要是解决铺设钢筋的复杂工艺和节省工期,而且能解决混凝土开裂的问题。朋友公司的新厂房就是用的这种工艺,一家上海公司施...
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乱向分布的短钢纤维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多相复合材料。这些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
铜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断裂韧性、抗疲劳等性能,容易浇筑成型,其物理和力学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复杂应力部位。本文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进行了阐述。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
钢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工业建筑地面施工技术要求 一、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工程类别 长度( mm) 直径(等效直径 (mm)) 长径 一般浇筑钢纤维混凝土 20-60 0.3-0.9 30-80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 20-35 0.3-0.8 30-80 钢纤维混凝土抗震框架节点 35-60 0.3-0.9 50-80 钢纤维混凝土铁路轨枕 30 -35 0.3 -0.6 50 -70 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复合路面 30 -120 0.3 -1.2 60 -100 二、施工技术要求: 1、水泥标号不得低于 425 号。水灰比不得大于 0.5。 2、粗骨料粒径长度应不超过钢纤维长度的 2/3。 3、钢纤维混凝土的钢纤维体积不应小于 0.5% 。一般在 0.5-2% 内选择。 4、拦制钢纤维混凝土不得采用海水,海砂,严禁掺加氯盐。 5、除上述规定外, 钢纤维混凝土所用其他材料, 应符合现行规范
【学员问题】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力学特性?
【解答】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普遍喷射混凝土的拌合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钢纤维,经喷射机和输料管是在喷头处加入适量水(干喷法)后直接喷射到工程结构物面上的一种先进混凝土施工工艺,由于短而细的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呈乱向且不连续分布,在受荷载作用下,纤维能限制或滞后混凝土基体裂缝的开展,即具有较高的阻裂效应,从而使原来脆性的材料呈现较高的抗拉、抗裂和抗弯韧性。由于采用高压喷射工艺,由水源与集料的反复连续撞击而使混凝土挤压密实,同时采用的水灰比较小(0.45~0.50),因而具有较高力学强效和良好的耐久性,尤为与混凝土、岩石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它非常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洞室的喷射支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边坡稳定,隧洞支护和基他建筑物补强加固工程。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土体动态测试技术,直接影响着土动力特性研究和土体动力分析计算的发展,起着正确揭示土的动力特征规律和完善分析计算理论的重要作用,是土动力学发展的基础。在室内进行土的动力特性试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确定土的动强度,用以分析在大变形条件下地基和结构物的稳定性,特别是沙土的振动液化问题;
(2)确定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用以计算在小变形条件下土体在一定范围内所引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或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振动三轴试验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包括:振动与波的基本概念,地震的有关知识,受力体的三向应力等。
早在五十年代末,中国国家水利科学院就在黄文熙教授等领导下,开始利用振动三轴仪试验方法来研究饱和地基及边坡的抗液化稳定性;六十年代初期,振动三轴试验被正式列入水电部的《土工试验操作规程》,这大大推动了土动力特性的实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