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9787101124262 | 作 者 | 王其钧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 2017年4月 |
页 数 | 416 | 定 价 | 68.00元 |
装 帧 | 平装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出版形式上主要采取“日课”的形式,即一日一课,将系统的古建筑知识进行拆分,读者每日读一篇图文结合的小文章并从中了解一点古建筑方面的基础知识。本书在内容上主要选取王其钧老师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画,并将其进行筛选及系统的编排和分类,将其分为“古建筑构件”、“宫殿建筑”、“园林建筑”、“中国民居”四大部分。 王其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人文社科中心主任。其绘画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国外展出,艺术理论书籍多次获奖并被翻译成英、法、德、日、韩等多国语言。被多家媒体誉为“学者型画家”。2100433B
古代的汉族居住于中原地段,而过去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片地区,或指黄河流域,现今的河南,陕西一带,西安的建筑具有唐朝的色彩。其他的不甚了解。
古建筑取费高,因为古建筑为砖木结构,梁架、檩、椽、斗拱、望板、搏缝板等等构件全为木制作且榫卯结构非常复杂,除此之外还有木雕、砖雕及彩绘等技术等要求很高,在施工成本组成中用工的成本要大大超过用料的成本。...
古建筑设计及施工主要以不断积累经验、方法为主。其极具装饰性的屋顶架构、色彩绚丽的颜色搭配、规整的庭院结构等形象直入人心。远景设计研究院古建筑设计专家道:古建对古代生活的直观呈现、对文化艺术的极高造诣皆...
古建筑以它特殊的民族建筑风格,成为文明古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艺术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它每个历史时代的精华。中国古建筑,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其基本特征则一直延续发展,形成了东方建筑的独特系统,无
林徽因是一位才女。一直以来,她却作为一位徐志摩倾心恋爱的女子而出现,或者作为梁思成的太太而出现,人们往往忘记了她其实是一个难得的才女,她是建筑学家、也是一位诗人。本文正是从这两点来展开讨论,让人们认识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一、古建筑
在我国,具有一定年代,历经岁月的长河却依然完整或局部完整的建筑被认定为古建筑,因为它们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建筑工艺水平和建筑材料水平,对建筑史的变迁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年代上讲,古建筑通常是指清代(含)之前的建筑。
古建筑
二、仿古建筑
利用现代的施工工艺和仿制的材料来达到古建筑的外观效果的建筑称为仿古建筑。它与古建筑一是材料上不同,仿古建筑大多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如水泥、混凝土等;二是制作工艺不同,有的仿古建筑设计、施工时,对一些榫卯结构进行了简化,没有按照传统工艺制作;有的仿古建筑会使用一些钉子这类的现代材料进行加固,在古建筑中则很少使用;三是仿古建筑大多形似,而神不似。现在建造仿古建筑大多追求经济效益,从而没有像古建筑那样精雕细琢,这从细部雕刻件中最能反映出。有的仿古建筑设计虽然严格按照法式进行设计,但在施工时,却因成本和作业人员水平的差异,完工效果不好,从而造成形似,而神不似的感觉,体现不出时代风格和建筑技艺,也体现不出一种古建筑所应有的那种古朴风韵。
仿古建筑
三、文物建筑
我国的文物法中其实没有文物建筑的概念,只有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概念。不可移动文物包含“古建筑”类,定义为: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突出的各类建筑及建筑组群;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征、民族特征等方面和典型的其他建筑及建筑组群。不可移动文物又细分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
古文化遗址
古墓葬
石窟寺
石刻
壁画
近现代代表性建筑
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我国对年代划分是有标准的,标准如下:
古代:1840年之前(古代又划分为远古、上古、中古……)
近代:1840-1949,也就是通常说的“两半社会”
现代:1949年之后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其他平台转载需后台留言授权。
二维码 注
本书将为我国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木材保护等领域的各类读者提供参考。
这是义乌市第一部保护古建筑的书籍,它承载着大量义乌城乡古建筑信息。
全书分“商业市镇、古村落、古民居、名人故居、祠庙、书院、亭塔楼牌坊、桥梁、营造工艺、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十个章节,每一章节都配有实景照片,力求以图说文,以文读图。它不但以图文并茂的直观方式,清晰地展示了义乌建筑史发展的轨迹,为义乌先民的生活、社会的变迁提供了历史见证,而且还抢救性地记录了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发展中义乌光辉灿烂的古建筑文化,唤起了人们对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意识,真正为渐行渐去的义乌古建筑如何发现、保护、修复、重建、利用,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城建历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