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舱也称太空舱,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轨道舱里面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轨道舱的主要任务是为航天员空间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暂时的空间,随着飞船任务结束轨道舱就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继续留着,可能会失去动力以后变成太空垃圾,危及地面的安全。
中文名称 | 轨道舱 | 简述 | 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 |
---|---|---|---|
别名 | 太空舱 | 配备 | 仪器设备、生活装置 |
轨道舱结构
神舟号飞船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段,通过舱口与后面的返回舱相通,外形呈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在飞船发射前,航天员 先通过轨道舱的水平舱门进入飞船,再下降到返回舱里。与联盟飞船不同,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具有自己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导航和推进系统。与飞船分离后,轨道舱仍然可继续在轨工作半年以上。上次发射的轨道舱可以同与下一个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这样就节省了交会对接的发射次数,降低了载人航天计划的总体费用。
留轨利用期间,每天注入数据1~2次。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如空间环境仪器全程加电工作;在偏航机动和对日定向飞行时,空间环境监测仪器和GPS仍开机工作。
留轨利用的轨道舱由地面测控站测控。在轨道舱过测控区时,一般都要安排数据注入,同时下行工程遥测数据。
留轨利用期间的轨道舱姿态控制主要依靠惯性动量轮系统,轨道舱推进子系统主要用于卸载、姿态调整和轨道保持。在姿控发动机每次投入工作之前,由GNC分系统留轨舱的计算机给出指令,使姿控发动机的第Ⅱ组电加热器加电工作,对发动机加热,发动机点火工作结束后,电加热器断电停止加热。
GNC分系统在太阳矢与轨道面夹角不大于20°时,保持轨道舱三轴稳定对地定向;在夹角大于20°时,通过地面注入进行偏航机动或对日定向,保证太阳电池阵供电需求,当太阳矢与轨道面夹角回到不大于20°状态时,通过地面注入使轨道舱恢复到三轴稳定对地定向状态。
轨道舱简介
轨道舱位于返回舱前面,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简单的来说就是宇宙飞船在运行轨道上的工作和生活舱。返回舱就是返回时用的舱,一般在返回时只用返回舱,而轨道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
的心事,追忆往日的景色,只余孤影几度徘徊。推开月色的思绪,让我把回忆默成沧海,将缠绵携刻成苍白,沉思那一份无言的心殇。
红色的太空舱沙发线条优美,造型柔美,皮质细腻而柔软,坐感也很舒适。沙发符合人体工程学,无论是我们的肩部,颈部及腰部都能尽情地放松,另外它的弹脚稳固,伸缩自如。这款沙发耐热耐湿,纹理也自然清晰,它的价格...
自从潜艇问世以来,人们就期望研究出一种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AIP)。90 年代,AI P动力系统以进入实用阶段,潜艇装备后极大地提高了其水下活动时间,从而减少了暴露率,提高了隐蔽性,使常规潜艇作战能...
轨道舱留轨运行准备
轨道舱留轨利用的电源与供配电、GNC、测控、推进等分系统的设备均在轨道舱与返回推进舱分离前准备完毕;在轨道舱与返回推进舱分离时,两者之间的分离开关闭合,数管分系统的中央单元启动。轨道舱与返回推进舱分离后,经过消除分离姿态偏差、引入红外信息、建立运行姿态、控制太阳电池阵跟踪太阳等程序动作后进入正常的留轨飞行状态。
在轨道舱与返回-推进舱分离后的约半小时内,地面测控网主要跟踪返回 -推进舱,对轨道舱的留轨遥控安排在轨道舱与返回-推进舱分离后30分钟左右时执行。
由于轨道舱留轨利用飞行时间长达6个月,测控工作主要由陆基测控网完成。
船舶压载舱和饮淡水舱涂装施工工艺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压载舱和饮淡水舱涂装施工的工艺准备、人员、 工艺要求、 工艺过程、 检验及 安全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船舶的压载舱和饮淡水舱涂装施工作业,修船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369-1985 船舶饮水舱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Q/SWS 42-014-2003 船舶二次除锈通用工艺规范 Q/SWS 42-017-2003 船舶膜厚管理规范 Q/SWS 42-030-2003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爆炸下限( LEL) 空气中的溶剂蒸汽可被点燃的最低浓度。 3.2 过喷涂 油漆喷涂到不准备喷涂的表面上。 3.3 干喷 通常临近的部位进行喷漆时, 涂料的粒子黏附在先前干燥的涂层表面上, 呈现多卵石状的表 面。 4 工艺准备 4.1 施工图样及相关工艺技
(1) 确保返回舱和轨道舱内具有合适的大气总压和氧分压;
(2) 提供航天员代谢所需的氧气;
(3) 排除航天员代谢产生的CO2, 控制其他微量有害气体的浓度在要求的范围内;
(4) 控制返回舱和轨道舱内气体的温度、湿度, 为航天员提供合适的温湿度环境和舱内通风条件;
(5) 为航天员提供饮水, 实施供水、冷凝水管理和食品管理;
(6) 收集和处理航天员生理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舱内其他废弃物;
(7) 具有烟火探测能力, 并备有相应的灭火措施;
(8) 飞船发生压力应急时, 实施压力应急转换, 保障着航天服的航天员生命安全 。
美国“阿波罗”飞船返回舱的壳体结构就是由铝蒙皮、铝蜂窝夹芯焊接而成的蜂窝夹层密封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单层蒙皮,例如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和我国“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用的就是铝蒙皮、铝桁条、铝框的密封壳。美国“汉子星座”飞船因害怕防热层效能不够造成壳体温度过高,采用了钛合金密封层 。
"神舟六号"上重要能源动力部件--太阳能硅片,全部是由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后,飞船上一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太阳能帆板有供电和充电两大功能,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在飞船入轨之前,一对小的太阳能帆板折叠固定在轨道舱的两侧,另一对大的折叠固定在推进舱外侧的舱壁上。在升空阶段,为了使它们免受迎面空气动力流的作用,太阳能帆板折叠收藏在整流罩内,直到飞船进入轨道后才展开。而太阳能帆板上的硅片,就是"万向制造"。
据介绍,由于飞船上的许多试验仪器装置都依赖电力作为能源,因此太阳能帆板能否正常展开是飞船飞行中一个关键动作。尽管飞船的太阳能帆板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然而,由于面积较大,结构相对复杂,在太空中展开时仍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此次飞船上的两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多天的太空之旅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万向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万向硅峰电子股份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所生产的硅单晶、硅片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光电转换效率高,被我国发射的多颗卫星以及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采用。2008年9月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也使用了太阳能帆板。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他与太阳能帆板相似。太阳能帆板与太阳帆并不是同一种事物,太阳能帆板是一种收集太阳能的装置,而太阳帆是利用太阳光的光压进行宇宙航行的一种航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