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箨苦竹(学名:Pleioblastus amarus var. subglabratus)为禾本科大明竹属下的一个变种。产于浙江。常生长于山坡路边。
中文名称 | 光箨苦竹 | 拉丁学名 | 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 f. var. subglabratus S.Y.Chen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禾本目 |
科 | 禾本科 | 亚科 | 竹亚科 |
族 | 北美箭竹族 | 属 | 大明竹属 |
亚属 | 川竹亚属 | 分布区域 | 浙江 |
生于山坡路边。
var.SubglabratusS.Y.CheninAct.Phytotax.Sin.21(4):413.1983.
本变种主要以箨鞘背部无毛,被薄白粉并很快脱落,又仅箨鞘基部生有白色脱落性的短纤毛,叶舌高3-4毫米等特征与原变种不同。笋期5月。竿的分枝每节大都再分2枝乃至数枝。叶片披针形,先端尖至渐尖,基部近圆形至 楔形。内稃顶端常不开裂。
因为它的笋很苦
中泰乡铜岭桥村山地低丘缓坡,土层深厚,土地肥沃,适宜于杂竹的生长,全村现有杂竹306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7%。全村竹类收入达300多万元,人均2500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6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4...
大明竹、川竹、宜兴苦竹、硬头苦竹、高舌苦竹、衢县苦竹、垂枝苦竹、长叶苦竹、斑苦竹、秋竹、短穗竹、大黄苦竹、小黄苦竹、肿节竹、黄条金刚竹、烂头苦竹、螺节竹。
已知26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浙江省,衢县龙游溪口林场分布较多。
针对苦竹林矿井施工中的光爆锚喷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高舌苦竹形态特征
高舌苦竹(P.amarus(Keng)Keng f.)
秆高2-3m,径1-1.5cm,新秆无毛,具白粉,节间长达24cm,节明显。箨鞘宿存, 绿色,薄革质至纸质,无毛,边缘具纤毛;无箨耳及遂毛;箨舌高约3mm,具白粉;箨叶披针形,下垂,绿色,顶部边缘淡紫色。每小枝具2-3叶,无叶耳,叶舌高约3mm,叶片披针形;长12-14cm,宽1.4-1.9cm,下表面密被微柔毛。笋期4月。
竿高2-5米,径粗1.5厘米,基部竿壁厚,近于实心,上部竿壁较薄,髓呈横隔状,二年生竿青绿色,具厚白粉,光滑无毛;节间圆筒形,在分枝一侧的基部微凹,通常长达24厘米左右,节间的大部分和节上方均被有白粉,尤以节处被粉特别厚;竿环高于鞘环;箨环上留有少量木栓质残留物;竿每节具3-5枝,枝与主竿成30°-45°夹角。箨鞘薄革质或厚纸质,绿色,有淡绿色方格状脉纹,无毛,边缘生纤毛;箨耳无;箨舌先端笔架形,高达3毫米,被白粉,绿色,微带紫色;箨片披针形,外翻而下垂,边缘与先端紫红色。末级小枝具2-4叶;叶鞘宿存;无叶耳;叶舌高3毫米;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12-17厘米,宽1.4--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叶上表面浓绿色,下表面淡绿色,被短小毛,基部和主脉被长毛,次脉5-7对。花枝未见。笋期4月下旬。
苦竹品种分类
大明竹、川竹、宜兴苦竹、硬头苦竹、高舌苦竹、衢县苦竹、垂枝苦竹、长叶苦竹、 斑苦竹、秋竹、短穗竹、大黄苦竹、小黄苦竹、肿节竹、黄条金刚竹、烂头苦竹、螺节竹。
本变种的新竿密披倒生白色糙毛及紫色细点,且呈紫绿色,节间长28-32(38)厘米,箨鞘绿带紫色,有光泽,无粉,无箨耳,箨片线状披针形等特征与原变种有别。笋期4月底至5月。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物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