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灌溉方法 | 定 义 | 以人为措施从水源取水补给到农田的方法 |
---|
畦灌是在田面用土埂修成畦,灌溉水引入畦内,在流动进程中逐渐渗入土壤;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沟灌水,侧向浸润土壤,此法不破坏土壤结构,水量较节省;淹灌是在田面用土埂围成格田,灌溉水在格田内滞留,成为均匀水层并逐渐渗入土壤;漫灌是一种粗放的地面灌溉,田面不修田埂,任水漫流下渗,用此法土壤结构易破坏,养分易流失,经常大水漫灌还能招致盐渍化和沼泽化。 2100433B
涝坝,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个蓄水池,积蓄一定水量,然后灌溉农田。 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可达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最古老的坎儿井是
节约了土地 以往传统的灌溉方法是水通过干渠、支渠、斗渠,毛渠五级渠道输送到田间的,而在田间还要挖大量的埂、畦、沟渠,这样真正有效的种植面积只有70~80%,而采用喷、微灌取消了田埂、沟渠,可增加种植面...
1、首尾测定法首尾测定法指不必测定灌溉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的损失,而直接测定灌区渠首引进的水量和最终储存到作物计划湿润层的水量(即净灌水定额),从而求得灌溉水利用系数。这样,可绕开测定渠系水利用系数这...
工程设施灌溉方法是指滴灌、喷灌、渗灌等需要附属设施的灌溉方法。这些方法均具有节约用水、水分利用效率高、易于控制、省工省时、不破坏土壤结构、适于各种地势等优点。但由于建园时需要购置特殊的专门设备,增加了建园成本,而且由于绝大多数果树都是多年生植物,这些设施的更新或维修费用也高,此外这些灌溉方法对水质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灌溉工程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初探——灌溉效益是灌溉工程经济评估的主要指标,其分析计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经济评估的可靠性,本文根据我国灌溉工程发展实际,针对农业经济,水利经济资料积累情况,分别对相关分析法,扣除农业费用法和灌溉保证率法进行了初步...
⑴ 总结群众丰富灌水经验
多年来进行灌水的实践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旱年份,调查这些年份的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根据调查资料,可以分析确定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
⑵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实验站,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实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
⑶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
这种方法是根据水稻淹灌水层和旱作物计划湿润层内水量平衡的原理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在实践中一定要参考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和田间试验资料,即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制定的灌溉制度才比较完善。
灌溉是人工补充农田作物生产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必须完成 4 个过程: 修建取水工程 , 从不同的水源,引取额定的灌溉水量作为灌溉用水;把引取的灌溉水量通过各级大小渠道分配到田间进水口;把进入到田间的灌溉水量采用各种灌溉方法供给作物;作物消耗水, 即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供其生产, 最后形成实物产量。因此,主流节水概念是,在农田灌溉过程中采取各种工程措施或非工程措施,减少和防止水量的流失和损耗,使水从水源地流入农田到被作物吸收利用过程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并符合农作物生产、发育对水的需求。从广义上讲,涵盖着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技术,节水工程技术, 节水农业耕作技术,节水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传统地面灌水方法能充分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掌握运用且管理简便;设备投资省,运行费用低;适用于质地较密实的土壤,在砂性土壤上会产生大量深层渗漏损失;容易发生超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渍害和盐碱化,或沿田面发生跑水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对土地平整要求较高,地形复杂的地区平整土地的投资相对较大.因此,地面灌水方法比喷灌和滴灌更要注意改善和提高其灌水技术,以达到节水、省工、稳产、高产和低成本的目的.
在果园生草条件下,大水漫灌和长畦通灌,都是很浪费水的,水流受草的拦截,离水源远近不同的地段,灌溉量差别很大.应该制止漫灌和长畦通灌,推行以下节水的地面灌溉方法:
①小畦灌溉.能够一株果树一畦,或2—4株果树一畦,畦越小,越节水.小畦灌溉须修筑主渠、支渠和毛渠,影响果园机械作业,适于家庭承包的小果园.也可用软塑料管取代支渠、毛渠,原渠道占地可稍垫高, 以便行走机械,抑制畦埂与渠埂多而影响机械作业的缺陷,且省水,值得倡导,但软管要接在有一定压力的水龙头上,有的果园与管道喷药同用一个供水系统,也十分便捷.
②细流沟灌.即行间暂时灌溉时由机械开多条沟灌水.随开沟随灌水,并及时覆土保墒.
因此,改进传统的沟、畦灌水技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和灌水均匀度,减小灌水定额是一项投资小、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农业节水增产措施.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