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观测 | 外文名 | observe |
---|---|---|---|
拼 音 | guān cè | 基本解释 | 观察并测量 |
引证解释 |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 |
月亮上的足迹
(1)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中加进了液氧液氢。
(4)飞船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5)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证明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后,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6)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观测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7)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8)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在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距离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9)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可以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月亮的轨道上飞行,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不断地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10)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11)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2)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13)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14)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的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15)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唤醒了飞船中的科林斯和登月舱上的两名宇航员,命令登月舱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登月舱发动机起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入了预定轨道。22日上午6点35分,它与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地在狭窄的指令舱中紧紧地握手。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16)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点35分8秒,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17)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18)登月归来后不久,即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19)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2100433B
词目:观测
拼音:guān cè
英 文:observe
基本解释:[observation;observe;monitor] 观察并测量
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留意观测日、月以及各行星的运动。——《哥白尼》
1.常指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或测定。
2.观察并测量。
3.观察并测度(情况)。
引证解释:
观察测量。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而他们查看各种地质构造线,观测所及,严肃认真,绝无丝毫马虎苟且之处。”
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专业资质单位进行沉降观测
根据委托单独付费,不计入 造价
每增加一层,一次,
(课件)-概述建筑物沉降观测倾斜和位移观测挠度和裂缝观测
-概述建筑物沉降观测倾斜和位移观测挠度和裂缝观测-
一、 选择物候观测点和物候观测对象
(1)选择物候观测点。
在进行物候观测以前,首先应选定观测点。观测点要符合以下2 项原则: ①地点要稳定,可以进行多年观测,不必移动。因为在一个固定地点进行观测的年代越长,记录的物候资料就越宝贵。因此,没有特殊原因,最好不要更换观测地点。②观测地点要有代表性,必须考虑到地形、土壤、植被等情况,尽可能选在平坦或相当开阔的地方。物候观测点选定之后,要将地名、生境、海拔、地形( 平地、山地、凹地、坡地等) 、位置( 在建筑物的哪边,距离建筑物多远) 和土壤性质等详细记载下来,作为档案保存。
(2)选择物候观测对象。
木本植物选择当地常见、分布较广、指示性强、对季节变化反映明显、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群众常用的为主,且是裸地栽培或野生者,生长健壮的达到开花结实3 年以上的植株3 ~ 5 株进行观测。如山地可选等高梯田内的植株观察; 如株间差异大时,应按类选定代表树对全株进行观察,并进行点( 代表株) 面( 生产果园) 结合观测,才能确定各物候期。草本植物单株间物候期的差异较大,为避免偶然性,最好选择彼此靠近的数十株作为观测对象。
二、 观测项目、记载方法的标准和要求
各物候期的观测项目、记载方法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才能进行比较。对每一物候期的起止日期必须记清。物候观测要随看随记,不要凭记忆在事后补记。
三、 物候期观测的时间,根据不同时期而定
春夏季正是各种植物的萌发、展叶、开花繁殖时期,各种物候现象天天不同,最好每天观测一次,如果时间不允许,也要做到隔日观测。到了秋季,可以隔日或3 d 观测一次。冬季的初冬和冬末还须进行观测,不可漏掉,到了隆冬季节则必须注意观测河流开始结冰、流冰和流冰终止日期。
四 、观测人员要固定
观测人员不宜时常变更,更不能几个人轮班观测。因为物候现象时刻变动,由一个人去观测,前后才有联系,如果轮班观测,各人对物候期特征标志的认识未必相同,这样前后的记录就会没有连贯性。 2100433B
对某一量(例如一个角度、一段距离等)直接进行多次观测,以求得其最或然值,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但是,在测量工作中,有一些需要知道的量并非直接观测值,而是根据一些直接观测值按一定的数学公式(函数关系)计算而得,因此称这些量为观测值的函数。
由于观测值中含有误差,使函数受其影响也含有误差,称之为误差传播。根据观测值的中误差求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需要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将函数与观测值的误差关系表达成为一定的数学公式。 2100433B
几乎所有的通量观测都是从确定观测对象(生态系统)开始的,然后是寻找合适的森林、草地或农田观测场所。观测场所选择是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所获得数据的价值。观测工作一旦开始,再移动观测点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物力和财力,也会浪费观测研究的时间,因此观测点的选择确定必须慎重。
通量观测理想的场所是地形平坦、植被均质分布的下垫面。虽然倾斜坡地和起伏较大的复杂地形上的通量观测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但应尽可能寻找符合理想条件的观测场所。在站点选择时,可以利用待选观测点(或地域)以往的气象资料调査分析盛行风的季节变化。设置观测塔的场所选择要求在生物活动的活跃时期,尽可能在上风侧具有长的风浪区(fetch)。在风的状况不明时,可以选择尽可能大的平坦植被斑块,在其中央附近建立观测塔。同时还要考虑道路和商用电源的利用条件,过于远离可以驶人汽车的道路,不但在设备安装、维护和检修方面都花费大量劳力,也给长期的观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