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钢铁工业 | 外文名 | Steel Industry |
---|---|---|---|
邮票志号 | T.26 | 邮票类型 | 特种邮票 |
发行时间 | 1978年7月22日 | 全套枚数 | 5 |
|
炼焦(5-1)图案描绘了首都钢铁厂炼焦炉进行炼焦的情景。画面中,炼焦炉里大火正熊熊燃烧。 |
|
炼铁(5-2)图案描绘了马鞍山钢铁厂炼铁炉正出铁的情景。画面上,炽热燃烧的铁水奔涌而出,钢铁工人手握钢钎紧进行操作。 |
|
炼钢(5-3)图案描绘了上海钢铁厂氧气转炉进行加料的情景。画面上的转炉炉体已经前倾;工人们操纵着机械,正在将盛钢桶里的铁水倒进转炉。 |
|
轧钢(5-4)图案描绘了武汉钢铁厂一台轧钢机正在进行轧钢的情景。画面上,一位轧钢工人坐在操纵台前,注视着轧钢机上的压力表,专心地进行着工作;另一位工人左手拿着电话筒,右手握着生产报表,正在用电话向上级汇报工作。 |
|
成品(5-5)图案以高炉为背景,描绘了上海钢铁厂成品货场繁忙的劳动景象。画面上,工人们操纵着龙门起重机,吊起一捆捆钢材,正在装上火车;火车喷吐着白烟,准备开动。 |
(参考资料: )
炼焦(5-1)
这枚邮票图案采用的是58-1型双联火道下喷式炼焦炉,正在把运来的煤加工成冶金焦炭、煤焦油等产品。炉中燃烧的火焰直冲天际,与背景蓝色的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
炼铁(5-2)
画面上,炽热燃烧的铁水犹如一条腾动的火龙,十分壮美;两名工人进行着紧张的操作;高炉腰部悬挂着“抓纲治国,团结战斗”的大字横标,点明了画面主题。
炼钢(5-3)
画面选取转炉加料的一个场景,体现了炼钢工作的紧张和繁忙的气氛。
轧钢(5-4)
画面选取轧钢的一个场景,画面左侧手举电话的工人面带兴奋,似乎完成了一项大任务。
成品(5-5)
画面中的火车正准备将成批的钢材运往祖国各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日夜奔忙;龙门起重机巨型门架上悬挂着“工业学大庆”的巨幅横标,巧妙地点明了画面主题。
这套邮票图案采用写生画法,能够给人一种身临钢铁生产现场的感觉,真实地描绘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新面貌。5枚画面均采用红色为基调,炽热的钢水映红长空,既渲染了热火朝天的生产气氯,也寓意着中国钢铁工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铁的国家之一,早在2500至2600年前,中国就掌握了炼铁技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钢铁工业十分落后,1949年全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还不到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钢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中国的钢产量已经超过历史量高水平。1957年,中国钢的产量已经上升到世界第9位。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钢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新产品不断涌现,不少产品填补了中国钢铁生产的空白,其中有一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提供了必须的钢铁产品。
1978年7月22日,为了反映中国钢铁生产的新面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钢铁工业》特种邮票。
在日前由上海钢之家网站主办的“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2005年下半年钢材市场研讨会”上,参与起草《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新政》)的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李新创作了题为《钢铁工业发展方向》专题报告...
钢铁基地是指具有全国或大区范围的大规模钢铁生产地,或者一个特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或者若干个钢铁企业并存的所在地(如鞍山,攀枝花)。作为钢铁基地,应具有供应可靠的矿石基地与煤炭(特别是炼焦煤)基地,其产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五届领导会长:张广宁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刘振江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副会长:靳伟、于勇、李晓波、徐乐江、沈彬、高海建、曹慧泉、任浩、周秉利、张晓芳、李涛、吕春风、何文波、国文清、徐思伟、才...
志号 |
T.26 |
版别 |
影写版 |
设计者 |
孙传哲 |
背面刷胶 |
[G] |
整张枚数 |
35(5×7) |
印制厂 |
北京邮票厂 |
图序 |
图名 |
面值 |
发行量 |
规格 |
齿孔度数 |
5-1 |
炼焦 |
8分 |
1400万枚 |
62mm×26mm |
P11.5 |
5-2 |
炼铁 |
8分 |
1400万枚 |
62mm×26mm |
P11.5 |
5-3 |
炼钢 |
8分 |
1400万枚 |
62mm×26mm |
P11.5 |
5-4 |
轧钢 |
8分 |
1400万枚 |
62mm×26mm |
P11.5 |
5-5 |
成品 |
8分 |
1400万枚 |
62mm×26mm |
P11.5 |
(参考资料: )
国家 |
书名 |
页码 |
编号 |
参考资料 |
---|---|---|---|---|
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13)》 |
75 |
—— |
|
中国 |
《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亚洲卷)》 |
66 |
1510-1514 |
|
德国 |
《MICHEL-China Katalog 2011/2012 Ubersee·Band 9.1》 (即《米歇尔邮票目录》) |
341 |
1425-1429 |
|
邮票设计者1958年曾参与设计纪58《一九五八年钢铁生产大跃进》,以“全民炼钢”“土洋结合”邮票图案反映我国大跃进年代曾走过的历史误区。20年后他设计T.26《钢铁工业》邮票时,采用了写实技法,真实反映了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新貌。5枚邮票分别把炼焦、炼铁、炼钢、轧钢、装运成品场面,铁水奔流的壮丽景观,工人紧张而有序的劳动身影尽入方寸,现场气氛强烈,观者宛入其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邮票史》编审委员会评)
-289 - 第一节 钢铁工业生产概述 一.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现状 钢铁工业是采、选、冶及金属加工的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我国现代化经济 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提供钢铁等黑色金属材料。 我国钢铁工业 经过了建国后 50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到 1998 年底,我国钢铁工业重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钢 1.34 亿吨,生铁 1.2 亿吨、成材 1.38 亿吨。当年 实际产钢 1.145 亿吨、生铁 1.185 亿吨、钢材 1.074亿吨。预计 2003年我国钢铁需求将突破 2 亿吨 大关。达到 2.15 亿吨,比 2002 年增长 10.3%。据此, 2003 年我国钢产量将比 2002 年增加 19.4%, 达到 2.15 亿吨。 二.钢铁工业产业特点 钢铁工业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开发的主要
广东省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2010-12-28 9:11:42 南方日报 阅读 68次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发展, 广东省钢铁工业从黑色金属矿 采选、炼铁、炼钢、轧钢到钢材深加工,已形成比较完整的钢 铁生产体系。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广东积极调整钢铁工业 结构,高端板带材和高效钢材的比例逐步提高。以船用钢板、 集装箱板、不锈钢板为主导,进一步强化省内钢铁生产基地。 2008年广东钢铁产业持续增长,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全年粗钢 产量 1067万吨,钢材产量 204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近 300 亿元,出口交货值近 20亿元。 广东重点钢铁企业韶关钢铁集团公司和广州钢铁企业集 团公司是广东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不断地加大 技术改造,生产业绩逐年上升。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广东钢 铁总体产能同全国一样,也保持较快增幅,年均增长 15% ~20%。 根据《广东省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十二五”规划
工信部网站11月7日正式公布《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资源保障程度显著提高,部分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
规划还提出,强化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兼并重组。结合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在不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有保有压,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兼并重组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力争是当地居民利得财富。
产能控制有保有压
产业布局方面,规划提出,产能过剩地区的盲目扩张得到抑制,建成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北钢南运”问题。结合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在不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物流成本,统筹考虑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铁矿、煤炭、供水、电力等资源能源保障条件,有保有压,优化产业布局。
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钢铁基地。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钢铁规模较大的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减量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省份不增加钢铁产能总量。西部地区部分市场相对独立区域,立足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则继续推进,“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建设。
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钢厂需要转型或搬迁。对于经济支撑作用下降和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的钢铁企业,实施转型或搬迁改造。综合实力弱、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应实行转型,发展钢铁服务业或其他产业。有实力、有技术、有特色的城市钢厂,结合人员安置等因素有序实施环保搬迁,严禁借搬迁之名扩大钢铁生产能力。
产业集中度提高
钢铁工业“十二五”期间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规划提出,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钢企兼并重组,重点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加强钢铁企业信托网建设。
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将发挥带动作用,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鞍钢与攀钢、本钢、三钢等企业,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云南、广西钢铁企业,首钢与吉林、贵州、山西等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将得到重点推进完善。区域兼并重组方面,将形成6~7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为提高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规划鼓励钢铁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实施投资区域多元化,在具有资源优势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有序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铬矿、锰矿、焦煤等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还将重点建设一批废钢加工示范基地,研究制定进口废钢的优惠政策措施,在海外建立废钢回收加工配送基地。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经济中的钢材材料,世界钢铁工业支撑条件,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研究,钢铁工业国际转移趋势研究等。
2100433B
作者介绍
W.T.霍根先生早年毕业于福特哈姆大学,获福特
哈姆大学经济学院文学硕士(M.A.)和哲学博士(Ph.
D.)学位,现任福特哈姆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
教授和所长。
霍根先生从事钢铁工业和其他基础重工业的经济研究
工作逾35年。期间,撰写了许多著作,如《钢铁工业的
高炉和平炉的生产率》(第一次细致地研究了关于钢铁工
业生产效率的问题)、《20世纪重工业的发展》。1967年发
表了《贬值的政策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
霍根先生的里程碑著作《美国钢铁工业的经济史》
(五卷)涵盖了美国1860~1971年的钢铁工业发展史,于
1971年由D.C希思公司的列克斯敦出版社分社出版。随
后又完成了系列研究的第一篇著作《70年代是钢铁工业
危机的年代》,于1972年出版。1982年出版了名为《80
年代的世界钢铁工业:一个幸存的事例》的著作。1984
年出版了《美国的钢铁工业:面对竞争的调整》一书。
1987年出版了《小钢厂和大型联合钢铁企业:美国炼钢
工艺的比较》。1990年出版了《90年代全球钢铁工业的发
展与衰退》。1992年9月出版了《钢铁工业的投资:90年
代的全球计划》。
1950年,霍根先生在福特哈姆大学创建了工业经济
研究所,主要进行工业领域经济问题的研究。
霍根先生出席过美国国会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立法委
员会及税收委员会组织的听证会,他的证词对有关折旧和
投资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他还出席了参议院的
财政委员会,阐述了关于投资减免税政策的观点。他还是
事业税总统专门工作组成员、经济咨询理事会的顾问和美
国国际贸易部的顾问。
过去的25年里,霍根先生参观了世界上大多数钢铁
企业的设备,出席过美国、英国、法国、瑞典、瑞士、前
捷克斯洛伐克、俄罗斯、委内瑞拉、巴西、南非、印度、
菲律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工业工作会议并
发表了文章。
1985年,美国钢铁协会为他颁发了加利(Gary)纪
念奖章。这是钢铁工业界授予的最高荣誉。1987年被美
国金属学会(ASM)国际分会授予为杰出终生会员。
1990年,W.T.霍根先生被美国钢铁工程师协会聘为名
誉会员,并创办了年度学术讲座。
1992年10月,他很荣幸地获得了韩国总统卢泰愚颁
发的荣誉金塔工业功臣勋章,这是政府给予商业界人士的
最高荣誉。1993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钢铁协会
(IISI)大会上,霍根先生被聘为荣誉会员。国际钢铁协
会是世界大多数钢铁公司参加的国际成员组织,有27年
的历史,只有两位荣誉会员,霍根先生是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