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 甘肃天门冬(新种) | 界 | 植物界 |
---|---|---|---|
分布区域 | 甘肃南部 | 高 | 17-27厘米 |
多刺半灌木,高17-27厘米。根在近末端成纺锤状膨大,膨大部分直径可达2 -3厘米或更大。茎的节间较短,具极多分枝,茎和分枝都有稜和软骨质齿。叶状枝 每(3-)5-10枚成簇,纤细,近针状,略有几条稜,长5-8毫米,粗约0.4毫米;鳞片 状叶基部有硬刺,刺平展,垂直于轴,在茎上部和分枝上的最长,长2-5毫米,伸直。 花每1-2朵腋生;花梗很短,长约1毫米;雄花:花被长2-2.5毫米;花丝下部贴生 于花被片上;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花期6月。
2100433B
你好,这样子的话你可以试试看下面的方法介绍 天门冬是一种耐肥植物,需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种植后40天左右,苗长至40厘米以上时进行。过早旋肥容易导致根头切口感染病菌,影响成活。一般每667...
天门冬可泡酒、入药、熬粥。天门冬是百合科中的一种攀缘草本植物,其块根是常用中药。 1、天门冬酒:取天门冬40g、高粱酒500ml。将天门冬用竹刀剖去心,之后与水同入砂锅进行煎煮。待煮有约40分钟后,...
你好,是。天冬与麦冬,既能滋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又可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对于热病伤津之肠燥便秘,还可增液润肠以通便。二药性能共用相似,相续为用。通过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解决问题。
天门冬与麦冬有什么区别? 当然可以。中医大夫开药方时常写“二冬”两字。 “二冬”就是天门冬、麦门冬的简称。 因为这两种药的药效相似,而且经常放在一起使用,所以被简写成“二冬” 。 天门冬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状草本植物天门冬的块根。 主产于贵州、 广西、浙江、云南等地。 天门冬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古代医家对它推崇有加,认为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还将很多生动案例记载于医书中。比如,李时珍引晋代葛洪《抱朴子》说,将天门冬做成糕 饼状,服用百日后, 可使人倍加强壮, 其补益作用快于白术和黄精。 若服 200天,可强筋髓, 使人青春长驻。 若将天门冬与其他补益药相伍, 效果更佳。如将天门冬与茯苓等分研末,每天服用,则不怕 寒冷。若将天门冬与熟地黄共研为末做蜜丸,温酒化服,服 10天,身轻目明;服 20天,面 色红润如桃花;服至百日,可延年益寿。 天门冬味甘苦, 性寒。可清肺润燥, 治疗温燥身
以硫酸盐木质素为原料,利用反相悬浮技术制备出球形木质素吸附剂。利用球形木质素吸附剂吸附L-天门冬氨酸,并进行吸附条件的优选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效果取决于吸附时间、吸附质初始质量浓度、吸附质溶液pH值以及盐浓度等。当吸附时间150 min、吸附质初始质量浓度2000 mg/L、吸附质溶液pH值为3时,球形木质素吸附剂的平衡吸附容量可达518 mg/g,最大饱和吸附量达到625 mg/g。此外,无机盐氯化铵对球形木质素吸附剂吸附率的影响大于氯化钠,而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吸附率从85.6%降至21.4%。同时进行了解吸再生和对比实验,发现用0.6 mol/L的氨水解吸时,解吸率可达99.3%,且再生后的木质素吸附剂仍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种中文名 | 甘肃天门冬 |
种拉丁名 | Asparagus kansuensis Wang et Tang |
生境 | 本种没有生境资料 |
是否中国特有 | 是 |
是否引种栽培 | 人工引种栽培 |
国内分布 | 甘肃省 |
该种叶状枝的棱一般较锐,有时呈不规则的三棱形,容易被错误鉴定为原始天门 冬组中的种类,但原始天门冬组中叶状枝是由于中脉龙骨状而呈锐三棱形,有腹背之 分,可以区别。
甘肃天门冬基本资料
Asperagus kansuensis wang et Tang.
【药 名】:甘肃天门冬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甘肃(武都)及甘南部。
【考 证】:始载于《甘肃中草药手册》。
【功效主治】:滋阴润燥 阴虚则生内热,故而肺阴虚可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 粘,口咽干燥,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本品味甘质润而善于滋养润燥,性大寒可清热,有滋阴、润燥、生津功能。用于虚劳咳嗽、肺热燥咳、阴虚口渴、吐血、咯血、消渴、便秘等症。确有一定功效。
【性味归经】:甘、苦,大寒。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15-30克,水煎服。
【各家学说】
"块根、味甘、苦、性大寒。有滋阴、润燥、生津功能。用于虚劳咳嗽、肺热燥咳、阴虚口渴、吐血、咯血、消渴、便秘,华夏影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