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 | 甘肃省集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成立时间 | 2018年05月14日 |
---|---|---|---|
总部地点 |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栖云南路新世界写字楼6楼 |
因为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环境效益上来说都具有相当优势的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方式,也是我国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日本装配式建筑日本工业化住宅厂家很多,各厂家不断研究开发新型住宅,满足市场要求。但是,钢结构体系基本相同,只是在屋面、墙面选材、室内外装修及设备上有所不同。积水房屋株式会社在日本...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日本装配式建筑日本工业化住宅厂家很多,各厂家不断研究开发新型住宅,满足市场要求。但是,钢结构体系基本相同,只是在屋面、墙面选材、室内外装修及设备上有所不同。积水房屋株式会社在日本...
1 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核 心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 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 发展装配式建筑, 可以大幅节约资源能源, 减少建筑垃圾、扬尘、噪音等环境问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 要举措;能够推进建筑业和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实现建筑 业转型升级发展和传统建筑产业链条的重构;能够显著缩短工期, 提升建筑产品品质,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是保障我市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的基 础,也是建设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 势。为系统规划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发展与布局 的科学合理性,培育建设行业新产业新动能,根据中央城市工作 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 2016〕71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
第 1 页 共 3 页 装配式建筑产业园 特 征码 标签 特征码 ] 北京住总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位于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工 业区,由住总科贸公司为主体进行投资建设。 项目一期共占地 600亩, 总投资 9亿元。产业园区中将建设以 PC板等装配式建筑部品、城市 地下综合管廊构件、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管片、 内装工业化产品为主的 生产线和装配式建筑 BIM科技研发、展示、培训、商务中心等设施。 预计 2017年三季度实现规模生产。产业园还规划有占地约 4000 亩的二期工程,并计划在未来形成“百亿园区、万人就业”产业格局, 树立起智能化生态工业示范园的标杆。 第 2 页 共 3 页 宝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连元、副主任陈秀华,宝坻区副区长张 守利,林亭口镇负责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伟泽、顾昱,集团公司 总经理助理崔学乔,科贸公司、住宅设计院、住四公司、京宝公司、 实业公司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
近日,秦州区政府与甘肃建投就投资建设天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签订了框架协议。这是天水市被确定为甘肃省三个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之一后,加快推动当地新型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省装配式建筑进入加快发展的“机遇期”。
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较低,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住建部决定2016年起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大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为此,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累计完成100万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建设。兰州市、天水市和嘉峪关市作为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要培育、支持和发展3个以上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积极争创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示范城市。
天水市秦州区交通便利,建设市场广阔,在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上有明显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秦州区委区政府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在产业园的选址、规划等方面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与甘肃建投本着“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合作共建、创新发展”的原则,就合作建设产业园达成了共识。
据了解,甘肃建投紧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利用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发挥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方面的设计、研发、标准、集成和创新优势,在兰州新区投资建成了西北最大的装配式钢结构生产线,已率先完成了全省首栋装配式建筑,正在全力打造1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小区。
1.为甘肃省提供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设计规划平台
工程中心以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为自己的使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甘肃省湿地生态农业、特色植物产品产业、绿色旅游业以及生态恢复等建设工程的设计规划平台。
2.为甘肃省提供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信息共享平台
工程中心根据政府和企业的需要,建设甘肃省湿地资源分布、湿地景观规划、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环境保护、湿地生态农业和湿地旅游业布局等方面的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实时发布国内外湿地资源管理与产业发展动态,以及政策导向和相关企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信息,为政府、企业和社区提供信息和科技咨询服务。
3.为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积极研究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应用需求,结合相关领域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有倾向性的技术研究,加强湿地濒危物种种质资源保护、湿地生态恢复、湿地水环境保护,以及湿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湿地绿色旅游业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并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和应用领域的推广活动,使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吸收湿地相关产业新兴技术的基地。
4.为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行业标准
工程中心积极参与到湿地工程设计、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与健康评价、湿地生态农业、湿地景观规划与绿色旅游业、湿地水资源调控的标准制定过程中,研制开发一批与重要技术标准相关的检测手段、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拥有湿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核心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5.主动论证和承担国家和地区的各行业重大产业化项目
根据国家和甘肃省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和社会需求,开展湿地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可行性论证分析,进行产业化前期规划设计,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源投资于湿地产业相关领域,促进具有明显经济增长点的产品在甘肃省的产业化发展,承担国家、省政府和各地的重大产业化研究项目。
6.积极建议和承担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湿地生态工程项目
根据国家生态安全与生态屏障建设目标和需求,积极建议和论证湿地退化生态恢复工程、水资源调控工程、生态移民工程、湿地水环境控制工程,为各级政府储备湿地生态工程项目。
7.人才培养及技术服务
整合西北师范大学以及在甘各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培养适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型绿色产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和研究开发型高端人才。
8.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度重视湿地产业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义务,不断拓宽渠道和领域,促进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引和创新,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格局。 2100433B
近日,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近期、远期发展目标,计划到2025年、203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00亿元、500亿元。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80%以上。装配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0%。装配式建筑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产业工人培训累计5万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60%。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达到20个,金牌港新型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涵盖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智慧建造、施工安装、装备制造、物流运输、质量检测、教育培训的全产业链。
到203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95%以上。装配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比达到30%。装配式建筑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产业工人累计培训12万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达到30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个。金牌港新型建筑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园区,形成科技创新、技术先进、系统协调、服务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品和服务向省外及国外输出。
装配式建筑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不仅能够吸引国内头部企业落地海南,开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投资、基地建设、技术应用,也将为海南与内地联动开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创造了条件,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的提升,我省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商业、会展、办公等各类大型公共建筑和服务配套设施将大规模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建设。同时,住宅类建筑项目,包括“十四五”期间建设的25万套安居房等,也将逐步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