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 | 词 性 | 名词 |
---|---|---|---|
专业由来 | 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有限资源 | 专业内容 |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等 |
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实习、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习、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水质分析实验、水处理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水处理实验(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曝气、气浮、污泥等实验项目)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要求: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科学和环境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开设院校: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五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河北理工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扬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福州大学南昌大学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郑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桂林工学院大连水产学院石河子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长安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江苏石油化工学院中南工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济南大学长江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长安大学青海大学沈阳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华侨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湖南城市学院甘肃工业大学等2100433B
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有限资源。我们面临着水的三大问题,即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国际权威专家警告,21世纪人们可能将为争夺水而战。我国党和政府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污染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没有水,人都不能生存,还谈什么开发和发展?!”。
展望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主题。这为相关的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为水工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我们应坚持将专业改革继续深化与完善,建立起与水工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协调的新的工程教育体系,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恩,其实就是叫法的不同。我们专业以前是叫给水排水工程,现在最新的这届改名叫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了,学校的教学内容没变,还是一样的。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与城市、城镇建设事业、工业生产、环保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给排...
给水排水 侧重工程技术、设计施工中国给排水半月刊,交替出版,一期为侧重研究,一期侧重工程应用。都一样,国内最好的两种期刊。
结合本校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情况,论述了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整合及工程实践环节的强化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举措和效果,指出了今后改革的方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点繁多且易于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对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能力。经过多年课程教学与实践,从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思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并不断进行反思与完善,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搜集、整理、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其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全球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2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开设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工程7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力学、土木工程为云南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通过了国家本科专业教育评估或复评估,土木工程专业为云南省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双语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名师工作室2个,与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建设项目1项,“中澳嵌入式联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学生学科竞赛20余项。
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现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工程结构防灾力学(自设)。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力学、土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结构工程,工程结构防灾力学,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流体力学,水工结构工程,工程结构防灾力学,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专业学位点2个: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有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先进材料的力学行为与微结构设计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流固耦合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土木工程为云南省博士点培育学科。力学为云南省优势特色学科。
学院现有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省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用房约1万平方米,拥有4m×4m地震模拟振动台、SEM高温疲劳试验机、曙光500高性能计算机等大型实验设备。近三年来,学校共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实验设备购置及实验教学条件改善。形成了“流固耦合实验室”、“先进材料微尺度损伤断裂实验室”、“岩土微结构实验室”等10个研究型实验室与创新团队。
学院科研、学术气氛浓厚。近年来,每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部)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等2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被SCI、EI、ISTP收录学术论文200余篇,
学院还十分重视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设有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的培训基地和考点;3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尤其是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土木类专业人才,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100433B
全书共分为7章,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及其区域性收运系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生活垃圾好氧堆肥与厌氧发酵技术、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环卫管理与静脉产业园、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与处理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我国第一部以培养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主的《水质工程学》教材。教材系统地论述了水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给水与污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与发展趋势。全书共四篇24章分为上、下册。上册:第1篇总论,内容包括水资源、水质与水质标准、水处理方法概论、水的预处理与深度处理。第2篇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内容包括凝聚与絮凝、沉淀、气浮、过滤、吸附、氧化还原与消毒、离子交换、膜滤技术、水的冷却、腐蚀与结垢等处理方法。下册:第3篇生物处理理论与应用,内容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自然生物处理系统、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等。第4篇水处理工艺系统与处理厂设计,内容包括常用给水处理、特种水源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
本书可作为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基本教材,也可以供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免费提供给选用本教材的授课教师,需要者请根据书末的“信息反馈表”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