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机构图
学院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厅级奖5项,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
学院近三年先后主持和参与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100余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3篇,出版教材与学术专著12部。
学院拥有农业部北方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西北地区)、农业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甘肃省旱作农业装备工程实验室,设有农机与汽车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力学实验室、CAD与制图实验室共5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和机械工程训练中心,总面积5543.09平方米,设备总值1101.82万元。学院设有东风汽车公司(十堰)、雷沃阿波斯集团、三花控股集团、兰州星火机床有限公司、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甘肃洮河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等21处校外实习基地,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甘肃酒泉铸陇机械制造公司等6处创新实习基地和酒泉奥凯种子机械有限公司、雷沃阿波斯集团、四川奥凯川龙农产品干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三花控股集团、四川川龙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3 1”教学基地6个。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有广泛联系与合作,参与“1 2 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如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 该系所在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2005年批准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研究领域包括:精细微纳结...
是真的 我在这个学校毕业的
公办高职院校。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机电行业骨干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
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9人,教授10人,副教授7人。拥有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2人,甘肃省“333”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人,“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2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甘肃农业大学伏羲杰出人才2人,甘肃农业大学伏羲青年人才1人。多名教师先后到国外及国内大学研修、访学和学术交流。
学院现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交叉学科北方旱区作物生产装备工程博士点1个;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农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农业工程省级重点学科1个。
学院现设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4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农业机械系,1992年改名机电工程系,2003年与水利水电工程系合并组建工学院,2017年成立机电工程学院。
院长:赵武云
党委书记:孙步功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丽
副院长:孙伟
博士生导师:
赵春江 赵武云 赵春花 吴劲锋冯 全 张锋伟陈立平 孙 伟 张克平 黄晓鹏 孙步功
硕士生导师:
赵春江 赵武云 吴劲锋 张 炜 高晓阳 张锋伟 冯 全 赵春花 陈立平 王联国 孙步功
黄晓鹏 张克平孙 伟石林雄 孟养荣 张陆海 何 强 李晓康胡靖明 万芳新 王关平
杨小平 杨婉霞 高爱民 戴 飞 马军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能力、相关经济学、经营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机械装备设计制造、机械产品开发、教学与科研、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技术制图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液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工艺、数控技术及编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在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以机械设计制造、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三条培养主线,掌握CAD/CAPP/CAM技术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现代制造业企业、IT产品生产企业、生物医药产品生产企业等技术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信息技术设备、智能化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从事生产一线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支持和管理工作,从事现代制造工程的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外企技术公司的产品推广、销售、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可进入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1人。
专业带头人赵武云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现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甘肃省发明协会理事,甘肃省农机学会农业机械工程装备委员会委员。获甘肃省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第二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专业负责人张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主任。现任甘肃省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北地区暨陕西省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专业前景: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该专业的服务领域已经从电力系统向工农业现代化领域电能供应和自动化应用并扩展到了新能源如风力与太阳能发电、高压交直流电力输送与变配、智能电网、数字精准农业、物联网、楼宇自动化等诸多领域,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设计、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现代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企业管理与营销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甘肃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电气工程本科专业,具有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积淀,是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农业工程的二级学科-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支撑专业。本专业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个性、高素质、广适应”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实施了重视掌握基本理论、强化铸就实践技能、磨砺应用创新精神的“三层次”电气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通识、专业、个性化发展”的“三平台”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相结合、电力自动化与电气信息化相结合、校内实习实践与校外工程实践相结合”等“四结合”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推行四年不断线的校内外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稳步推进专业英语及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着力培养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能较好地适应甘肃和西北地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市场需求,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并具有较为鲜明的新能源电力特色和较强电气信息化应用技能的专业特色。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进入电力行政管理事业单位、新能源和热力发电企业、中小型水力发电站、工业生产与制造企业、建筑企业以及现代化农业企业等单位,从事地方电力行政管理、电力输送与分配管理及维护改造、信息技术应用、工农业自动化技术开发与管理、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电气动力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检修、供电质量与调度安全监控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有10%左右的毕业学生推荐免试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师资队伍:本专业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教学团队中博士和硕士占比为100%,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具有合理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其中教授5人、获得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2人。
本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高晓阳教授被国家教育部聘为“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被国家农业部聘为“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库”检测技术专家。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教专委会委员、甘肃省电工理论与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甘肃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专委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63科技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和省厅级科研与教研课题10多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专利6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厅级奖2项。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50余篇。主、参编全国农林院校规划教材2部。曾获甘肃农业大学“SRTP优秀指导教师”、“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试验研究、使用管理及相关经济学、生物学、作物学知识,能在农业装备设计、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的设计、产品开发、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与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和开发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技术制图基础、机械制图与CAD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汽车与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学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国家科技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下,立足于北方旱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培养目标体现“整体性与多样化”,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将创新和实践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要素分解为基础夯实、综合提高和应用创新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知识结构分别覆盖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互相作用、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同一层次的知识与能力培养遵循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进入相关的国有企业、各类独资合资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及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使用维修、选型配套、营销服务等技术工作,也可以进入科学研究单位及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及教育教学工作。
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院设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授权点,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15人,农业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10-20名。近年来,有15%左右的毕业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1人,未定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硕士学位教师5人。拥有农业部第九届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机械化专业委员会西北区主任1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名,种业装备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1名,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333”、“555”人才2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人。
特色优势:车辆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汽车车辆、机车车辆、工程车辆及大型自走式农业机械等多个方向。甘肃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以汽车车辆工程为专业主导方向,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培养具备机械学、电工电子学、汽车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车辆构造与理论、车辆设计、发动机原理、车辆检测技术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进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工程机械、自走式农业机械等车辆的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等工作;对有志于深造的毕业生,可报考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我校与本专业相近的交通运输专业有许多毕业生考取了985、211院校和地方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农业工程学科始于1958年成立的农业机械系,1976年起招生农田水利工程专业,2000年农业机械化工程和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招生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批农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同年农业工程学科被评为甘肃省重点学科, 2018年3月农业工程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学科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长期研究中,形成了西北旱作区覆盖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西北寒旱区牧草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在马铃薯、玉米、牧草、胡麻、藜麦、青稞等北方特色作物精量播种、联合收获和机械化残膜捡拾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马铃薯、玉米、葡萄、牧草等甘肃特色作物水分适应性和抗逆性机理、旱作农艺节水技术、绿洲灌区控水调质、生态灌溉技术、膜下滴灌盐碱地改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北方旱区大麦和葡萄生长过程建模及可视化、病虫害识别、农机与灌溉装备自动控制技术及智能算法等方面研究成绩显著。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专业代码 |
依托学院 |
工学 |
农业工程 |
0828 |
农业机械化工程 |
082801 |
机电工程学院 |
农业水土工程 |
082802 |
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
|||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
082804 |
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北方旱区作物生产装备工程学科是综合物理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和机械、水土、土木、电子、信息等工程技术而形成的作物装备技术学科,它以复杂的北方旱区作物系统为对象,研究与现代旱区大田作物、旱区牧草及园艺作物产业发展相关的工程技术和装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产量与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改善和调控农业生产系统的环境,抗拒自然灾害,确保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用先进的工程和工业手段来装备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产品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工程学科。
学科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长期研究中,形成了西北旱作区覆盖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西北寒旱区牧草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在西北旱作区垄作覆膜播种、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具研发,绿洲灌区水盐运移调控机理与膜下滴灌技术等方面有创新性的研究。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专业代码 |
依托学院 |
农学 |
交叉学科 |
99J1 |
北方旱区作物生产装备工程 |
99J1 |
机电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
农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0828)
学科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长期研究中,形成了西北旱作区覆盖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西北寒旱区牧草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在西北旱作区垄作覆膜播种、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具研发,绿洲灌区水盐运移调控机理与膜下滴灌技术等方面有创新性的研究。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专业代码 |
依托学院 |
工学 |
农业工程 |
0828 |
农业机械化工程 |
082801 |
机电工程学院 |
农业水土工程 |
082802 |
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
|||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
082804 |
机电工程学院 |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是一个交叉性较强的领域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复合性,涉及农学、工程技术、管理、经济等相关知识学科,其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掌握信息、电子、液压技术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专业技术知识。
学科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长期研究中,形成了西北旱作区覆盖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西北寒旱区牧草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在西北旱作区垄作覆膜播种、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具研发,绿洲灌区水盐运移调控机理与膜下滴灌技术等方面有创新性的研究。
授权类别 |
授权类别代码 |
领域名称 |
领域代码 |
依托学院 |
农业 |
0951 |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
095136 |
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是在原机械工程系(建于1952年)的基础上,合并原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建于1955年)、仪器制造工艺专业(建于1956年)、工程机械专业(建于1956年)等单位组建而成的。这些系和专业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同类专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溯源于河南农学院1957年设立的农业机械化教研室,1960年成立农业机械化分院,1961年改为农业机械系,1985年易名为农业工程系,1993年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
拥有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1个河南省特色学科“农业工程”,1个校级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公路物流方向)、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村能源方向)10个本科专业与方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为一本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示范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综合改革示范专业2个,校级特色专业4个。截止2020年,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2700余人。
经过 40 多年的建设,机电工程学院已经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多种办学层次,并形成以农业工程为核心,融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为一体的复合型学科群。 机电工程学院是河南农业大学的一所工科学院,拥有国家农业部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农业机械工程系、能源与环境工程系、 机电技术研究所、农产品物流研究所、能源工程研究所、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以及教学中心实验室、机械实习工厂。
学院拥有 “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 程 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和农业机械化工程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700多人,研究生80多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农业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能力较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水文学、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壤农作学、水利工程施工、灌溉与排水工程学、水资源规划利用与管理、水工建筑物、水泵与泵站(或水电站)等。
就业方向:可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及灌溉管理等部门从事农田水利工程的勘测、流域规划、泵站、水电站、渠系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及研究、管理等工作,或到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专业前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我国水利教育事业发展中建立最早、培养学生最多的专业之一,也是学校第一个第一批次招生专业。
随着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水利建设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加快江河治理、发展水电、开发利用水能清洁再生能源、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已成为当务之急,使该专业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培养目标以水利枢纽为主要对象,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探、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科研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水利学、河流动力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水电站、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及运行管理,科学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相关工作,也可在土木建筑、交通和市政工程及其他行业从事相关工作。
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水土结构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专业方向继续深造。每年约有1/3的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专业前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大量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等的产生与应用,拓宽了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该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测量、混泥土结构设计、钢筋结构设计、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及相关的主要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能在政府机关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房地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继续深造可考取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和注册造价师等。
专业前景本专业是研究水资源形成、分布、运动和变化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水资源规划、配置和高效利用服务的综合性学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专业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水利、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水力学、自然地理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地下水水文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环境保护、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概论、水利法规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水利、水务、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能源、交通、地质矿产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到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100433B